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朋岑 《军事文摘》2011,(17):50-53
提前跃进1947年夏,刘邓大军渡黄河南下,胜利完成鲁西南战役,原拟先休整半个月,尔后依托豫皖苏解放区,机动于陇海路南北,以两个月的时间歼敌七八个旅,再视情况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发展.7月29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致电刘邓:“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  相似文献   

2.
1948年六七月间,代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的粟裕,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决策,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和中原野战军一部约20万人,在豫东地区同国民党军邱清泉、黄百韬、张轸、胡琏兵团以及整编第75师等主力部队约25万人,展开一次大兵团作战,即豫东战役。经过20个昼夜的激战,人民解放军全歼敌1个兵团部、2个整编师师部、4个正规旅、1个正规团、2个保安旅、3个保安团,以及援敌一部共9万余人。此役不仅粉碎了蒋介石在中原战场的战役进攻,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给全国解放战争各战场以极大的影响,而且为人民解放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大兵团作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在短短4个多月里经历了“四保临江”的光荣战斗历程。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在北满兄弟部队“三下江南”战役的密切配合下,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临江解放区的4次进犯,挫败了其“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企图,迫使其在东北战场上由战略进攻转为全面防御,我军由战略防御走向战略反攻。该战役是东北战局的转折点。此后,我军不仅很快迎来夏季、秋季、冬季攻势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战略态势,也为东北战场的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打下良好基础。国共两党东北争锋东北地区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军…  相似文献   

4.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刘邓、陈谢、陈粟三支大军挺进中原,摆成“品”字阵势,展开战略进攻。与此同时,陕北解放军出杨林调动进攻陕北的敌军北上,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的敌军引向海边,构成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部署。内线其他战场的解放军也逐渐转入进攻。各战场解放军的内线和外线的攻势作战,组成了解放战争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这从根本上扭转了敌我双方攻防态势,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是战争史上的一次创举,它在进攻的时机、方向、样式和依托等方面,均有独特…  相似文献   

5.
涟水战役不应包含出击陇海路东段和众兴作战李昌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夏连续取得了出击陇海路东段和涟水、众兴等作战的胜利,将国民党军一部主力牵制在华中战场,强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中原和华东军区山东兵团在山东战场的作战,完成了把华中...  相似文献   

6.
冷静 《军事历史》2006,(12):3-10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在安徽蒙城双堆集地区包围了来援的国民党军第12兵团。这个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精锐兵团,由司令官黄维指挥,拥有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大部分是美械装备,总兵力达12万人,为国民党军头等主力兵团,一向横行中原,声威赫赫,号称“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尤其是这个“猛虎兵团”的两个主力军,各有一个号称“老虎团”的王牌团队,凶恶无比,因此该兵团可说是国民党军一只张牙舞爪的恶虎。在双堆集战场,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互相支援,密切协同,上演了双龙伏恶虎的精彩好戏。  相似文献   

7.
获取和掌握敌方机密而又准确的情报,对取得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出色的情报保障工作,对取得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一,利用潜入国民党军首脑机关的内线关系,直接获取战略情报.第二,千方百计搜集战场情报,及时了解敌情变化.第三,策动国民党军战场起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的胜利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了,今天人们想起这场艰苦的反侵略战争时,不能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作一公正的评价。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的抗战中存在两个战场:一个是以国民党正规军为主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的敌后解放区战场,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抗击了  相似文献   

9.
平津战役     
一、敌军的基本企图和我军的作战方针辽沈战役后,敌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傅作义集团除1个军3个师约4万人位于归绥,1个师1万余人位于大同外,其余主力4个兵团、12个军、42个师(旅),连同其他部队共50余万人,位于东起北宁路的山海关,西迄平绥路的张家口的500余公里狭长地带上。在42个师(旅)中,属傅作义系统的为17个师(旅),蒋介石系统的为25个师(旅)。这时,在战场情况方面,由于东北全境的解放,傅作义集团正面临着东北、华北我军的联合打击,处境危殆;在全国战局方面,由于战争第三年的头4个月丧师近百万人,国民党军长期占有的数量上的优势已迅速消失,在同解放军的兵力对比上反而转入了劣势。面对这种极为不利的形势,敌人是固守平、津、张、唐地区,还是实行战略撤退,成为需要迅速作出抉择的严重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蒋介石和傅作义各有打算。蒋介石鉴  相似文献   

10.
三军挺进中原是战略进攻,还是战略反攻?水草1947年6月~9月的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一个历史转折点。然而,三军挺进中原是战略进攻,还是战略反攻,还是由此使解放军进入了与国民党军的战略相持阶段?这是目前史学界正在讨论的问题。三...  相似文献   

11.
麾军占中原经略大别山蒋玉怀,徐金洲1947年3月,国民党对中共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19日占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领率机关所在地──延安,又在山东战场上迫使华东野战军处于守势。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感到内战在走向胜利,他踌躇满志,向美国驻华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形成的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这一特殊的战争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绝无仅有。国民党正面战场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错误指导,使其作用的发挥与其执政党的地位和拥有200多万人的军队并不相称。1937年7月~1938年10月是日军展开战略进攻、中国军队进行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为粉碎日本法西斯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日本“大东亚战争史观”阴魂不散徐晓村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是全世界普天同庆的日子。纪念活动的第一个高峰是庆祝“欧洲战场胜利50周年”。尽管现实世界还存在种种岐见,但一接触到二战欧洲战场的胜利这个主题,不论昔日战胜国还是战败国,经过...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各地红军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央苏区和其他各苏区红军连续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为了表彰有特殊功勋的红军指战员,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制作了三个等级的红星奖章。  相似文献   

15.
大事备忘     
《军事历史》2006,(3):3
临汾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和晋绥军区部队一部,对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山西省临汾县城进行的攻坚战。 1947年底山西省运城解放,国民党军在晋南仅剩下临汾孤城,驻有太原“绥靖”公署所属第66师和西安“绥靖”公署所属第30旅(欠 1个团),第27旅炮兵营及6个保安团、2个补  相似文献   

16.
王贞勤 《环球军事》2013,(10):54-56
在山东省菏泽市的牡丹区和曹县交界处,有三个相距不过一二里路、形成“品”字形的村庄,分别叫刘岗、曹楼和伊庄。三村是抗战时期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大本营,因日军经常在地图上用红笔把三村圈在一起,并写上一个大大的“赤”字,为此人们称之为“红三村”。1940年10月至1941年初,在9000多国民党顽军和日伪军的包围及进攻下,我少量地方武装和三村群众顽强保卫“红三村”3个月,并取得最后胜利,“红三村”从此闻名天下,并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赞扬。  相似文献   

17.
19343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苍溪黄猫垭歼敌2个旅、计1.5万余人,活捉了敌代旅长傅责梁,缴获枪支7000余支、追击炮40余门、子弹10多万发,电话机88部,电台7部。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红军的“六路围剿”,为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原突围战役简论孙少衡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破坏停战协定,先后对中共各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位于中原地区的武汉三镇成为国民党自大后方进军华北、华东、东北的战略枢纽。因此,蒋介石调集了20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先后占领鄂中...  相似文献   

19.
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在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打击和中共济南市委的争取下,济南国民党守军西守备区总指挥、整编第96军军长兼整编第84师师长吴化文于19日率整编第84师第155、第161旅及独立旅等部共2万余人举行战场起义.  相似文献   

20.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举行了淮海战役.在战役开始之前和战役进行中,粟裕先后向中央军委提出4次重要建议:第一,当济南战役尚未结束时,首次提出进行以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右翼集团为目标的淮海战役.第二,面对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的现实,主动提出淮海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三,在南线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的条件下,建议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在长江以北逐次歼灭,而不要把它赶过长江去.第四,当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积极筹划调兵增援淮海战场,战局有可能逆转的关键时刻,建议由华东野战军抽兵一部,协助中原野战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这4次重要建议,均被中央军委采纳,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他通观全局.审时度势,善于从战略高度选择和把握作战时机的高超战争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