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近30年来我国海洋卫星发展的又一里程碑!”3月2日,在海洋二号卫星在轨交付现场,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海洋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蒋兴伟的话久久回荡。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工业》2004,(2):36-37
21世纪的海洋技术,将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加速发展。自从197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之后,海洋探测卫星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愈显重要,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射了海洋探测卫星。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更需要自己的海洋卫星。2002年5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12,(3):12-15
该卫星在多个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卫星遥感能力水平的五大提升。将与已在旅途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实现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完善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4.
2012年3月2日,国防科工局在京举行在轨交付仪式,将海洋二号卫星正式交付给用户方国家海洋局,使其开始在我国海洋环境监测领域里"大显身手"。那么,这颗被寄予厚望的海洋二号卫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研制历程?它在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工业》2012,(3):12-13
该卫星在多个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卫星遥感能力水平的五大提升。将与已在轨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实现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完  相似文献   

6.
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五个“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记者16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了五个“第一”:国内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的卫星;我国第一颗高精度航天器;国内第一颗定量观测的微波遥感卫星;第一次搭载进行星地激光通信试验;  相似文献   

7.
需求牵引,制定海洋卫星发展规划,完善我国卫星对地观测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国家之一。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按我国主张应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EEZ)近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作为海洋大国,有效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勾画了新世纪国家航天事业发展的蓝图,海洋卫星系列作为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CFOSAT)已正式在轨交付自然资源部投入业务应用。该卫星首次实现了对全球海面风场、海浪谱两种重要海洋参数的大面积、高精度同步观测,完善了海洋立体监测手段,为海洋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预警监测等提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9.
走向业务服务的中国卫星——中国卫星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推动了我国卫星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并发射了50多颗各类卫星,其中包括返回式遥感系列、实践系列卫星、通信系列卫星、导航卫星、气象系列卫星、海洋卫星和资源系列卫星等。我国卫星已经从卫星技术试验、应用业务试验,逐步向全面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国防科工委成立以来,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总结航天事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提出了中国航天发展思路,规划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中国航天包括了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为我国卫星持续稳定的发展、服务于国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洋监视卫星的作战过程,设计作战效能分析仿真系统,并对该系统的STK集成技术和各模块的功能进行分析。根据海洋监视卫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构建侦察时效性、目标发现概率、定位精度和目标动向判断等典型作战效能指标模型,设计实例对各指标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卫星SAR海洋图像中检测船目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船在卫星SAR海洋图像中一般是以亮点的形式出现。本文先简要地介绍了船目标在卫星SAR海洋图像中的成像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三种检测船目标的方法——窗口滤波方法、自适应阈值法、概率密度函数法,并运用实际的卫星SAR海洋图像对这三种算法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后两种方法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初春三月,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卫星正式交付使用。它将与已在轨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实现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完善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大幅提升我国对海洋的监测能力,有效服务海洋事业,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航天局(ESA)共同提出了欧洲联合空间战略,并将在2002年年底之前达成一个新的框架协议。除“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之外,“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卫星网络是这项战略的重要内容,关键是研制一批新一代小型、高性能的遥感卫星。遥感卫星(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对地球和低层大气进行光学和电子观察的卫星,包括气象卫星、资源(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也称为环境卫星。文中涉及的遥感卫星主要是对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相关先验信息,对大型海洋移动目标进行卫星成像侦察以获取其实时动态信息是卫星成像侦察面临的新课题.利用目标先验信息动态构建其潜在区域,建立其运动预测模型;针对潜在区域构造卫星候选成像观测活动集合;在此集合及目标运动预测模型基础上建立卫星成像调度规划模型,设计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近最优的海上大型目标成像侦察方案.最后...  相似文献   

15.
3月6日,国防科工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海洋一号B卫星和长征二号丙遥18运载火箭出厂审定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雷凡培出席会议。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国防科工委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2002年5月15日9:50,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海洋一号A(HY—1A)卫星由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升空,808秒后,卫星与火箭正常分离,到达870公里初始轨道,按计划在经过7次变轨后到达798公里的预定轨道。 2002年5月29日上午9:50,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所属北京、三亚卫星地面站成功地接收到第一轨卫星数据。 2002年9月18日上午,在国防科工委主持下,国家海洋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HY—1A卫星在轨交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签字仪式。 2003年5月15日上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北京、三亚卫星地面站接收到HY—1A卫星下传的遥感数据。  相似文献   

17.
2002年5月9时5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和我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一同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8.
<正>1月23日,我国首颗1米分辨率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高分三号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三号卫星在轨运行的5个月时间内,圆满完成卫星平台系统测试、卫星载荷系统功能测试、星地一体化和地面系统测试等任务,状态良好,达到研制设计要求。高分三号卫星的投入使用,填补了民用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空白,标志着高分专项全天时全  相似文献   

19.
在发挥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方面,航天科技集团在今后10年的目标是:——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以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群组成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球的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建立自主经营的卫星广播通信系统。积极支持商用广播通信卫星的发展,开发长寿命、高可靠的大容量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初步建成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建成中国的卫星导…  相似文献   

20.
侦察卫星     
《国防科技》2002,(2):84-84
侦察卫星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利用光电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从轨道上对目标实施侦察、监视、跟踪,以搜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的情报。侦察设备记录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信号,用胶卷、磁带等,存储于返回舱内,在地面回收,或者用无线电传输方式实时或延时传到地面接收站。收到的信号经处理、判读,提取有价值的情报。 侦察卫星是军用卫星当中数量最多、应用最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