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阻拦装置缓冲器的不同档位对不同质量速度的飞机进行阻拦前期的张力削峰,从阻拦过载着手,利用牛顿迭代法拟定理想的飞机阻拦过载曲线,通过飞机与阻拦索,阻拦索与缓冲装置之间的运动和力的作用关系,推导出适合小质量高速工况下的阻尼特性需求,为缓冲器的研制提供设计输入。  相似文献   

2.
航母的阻拦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飞机的人都知道,现代喷气式舰载机的着舰速度每小时为200-300千米,如果不经过阻拦,飞机着舰后至少要滑行上千米才能停下来,而一般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长度只有200-300米,所以需配置阻拦装置。航母阻拦装置是实现舰载机在飞行甲板有限长度内安全着舰的特种重要设备。阻拦装置又分为阻拦索装置和阻拦网装置。在国外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现役航母飞行甲板上,着舰区布置着3-4台液压缓冲式阻拦索装置,其中尾向第一根阻拦索距舰尾约55米左右,然后向舰首方向每隔约14米布置1部阻拦索装置;一般在  相似文献   

3.
了解飞机的人都知道,现代喷气式舰载飞机的着陆速度每小时为200~300公里,如果不经拦阻,飞机着舰后,起码要滑行上千米才能停下来,而一般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长度只有200米左右,所以,必须有阻拦装置。航空母舰上的阻拦装置包括阻拦索和阻拦网两种。阻拦索是在正常情况下缩短舰载机着舰滑跑距离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阻拦机采用的液力制动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电涡流制动原理的新型液冷式电涡流航母阻拦索系统。首先,介绍了该阻拦索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分析了电涡流制动器的磁路;然后,采用有限元法对三维瞬态电磁场进行分析,得到制动性能曲线;最后,对样机进行了设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航母阻拦索系统能使质量30 000kg的飞机在1.92s内从速度300km/h降到0,满足舰载机的着舰制动要求。  相似文献   

5.
阻拦索张力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机阻拦装置是机场保证飞机正常降落和拦阻因意外原因冲出跑道的飞机的重要保障设施。针对现有机械型阻拦装置难以适应未来多种机型阻拦需求的现状,提出一种以阻拦电机为吸能元件的电磁阻拦装置,搭建考虑阻拦索弯折波影响在内的电磁阻拦装置模型,设计电磁阻拦装置的闭环控制算法,并利用仿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互动地带     
合肥读者王峙巍同学来信询问,当舰载机在航母上降落后,尾钩怎么与阻拦索分开?需要舰上人员跑到机尾手工操作吗?有什么专用车辆或工具来完成这一工作?飞机尾钩与阻拦索分离一般是自动进行的。原理是,当着舰飞机勾索后向前冲跑,飞机发动机关机,其惯性完全披阻拦机吸收后飞机就停止向前运动,而此时阻  相似文献   

7.
“嘭!”一架编号“552”的米黄色战机呼啸而落,精确钩住阻拦索,轰鸣巨响中一道新的着陆胎痕“刻”在了飞行甲板上——渤海某海域,我军首批舰载机飞行员驾驶着国产歼-15飞机正在“辽宁舰”上进行阻拦着陆和滑跃起飞试验飞行。  相似文献   

8.
装备零讯     
《环球军事》2012,(19):72-72
美称已查明F-35C尾钩问题 9月21日,洛马公司称解决美国海军F一35C战机尾钩设计问题的方案接近出炉。原有设计在早期测试中无法钩住阻拦索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尾钩的尖端不足以锋利,无法确保从下部“钩到”阻拦索;二是阻尼器没能确保尾钩“抓住”阻拦索。其结果是尾钩在着陆时处于弹跳状态,降低了成功实施阻拦着陆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陆基阻拦质量车试验中因场地条件限制而无法在质量车上安装尾钩进行挂索的问题,首先在质量车前端设计三角形的车头,边沿为向内凹陷的索槽,进行撞索并防止阻拦过程中绳索脱落;然后,对车头索槽结构进行了建模,对索槽撞索条件下的绳索运动和受力情况进行了研究和仿真,准确预测到了质量车阻拦;最后,对仿真的过载和绳索受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阻拦中各部件以及阻拦效果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飞机阻拦建模仿真能否有效预测实际情况提供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从70年代中期开始,著名的苏霍伊设计局以苏-27战斗机为基础进行了舰载机的初期研制工作,那时该型飞机在工厂里被称为T-10机。该型飞机计划装备无线电电子战系统并准备使用弹射器弹射起飞,用阻拦索阻拦降落。同期还并行开展了舰载攻击机苏-25的研制工作。在1978年苏-27的技术方案宣告完成,但由于1153型航空母舰计划改期,这个项目的研制工作被迫暂停。80年代初,当时的苏联国家领导人决定在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实施1143.5航空巡洋舰建造计划,苏-27的项目  相似文献   

11.
防务     
<正>"福特"号航母执行首次阻拦着舰与弹射起飞[海军研究所2017年7月28日报道]2017年7月28日,在服役6天后,"福特"号航母开展了航母首次弹射阻拦作业。海军航空试验与评估中队VX-23的F/A-18F"超级大黄蜂"于当天下午3:10分开展了回收作业,舰载机钩住了先进阻拦装置的第二  相似文献   

12.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6,28(6):30-30
据报道,诺思罗普&#183;格鲁曼公司的新型数字控制阻拦系统已经获得美国海军生产许可,该系统将显著改善舰载机在航母上的降落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缓冲器的定距制动精度,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液压缓冲器动力学和运动学数学模型,设计了单向长行程磁流变缓冲器,建立了相应的Bingham磁流变阻尼模型。针对不同的冲击载荷,基于Matlab对两种缓冲器进行了仿真研究。与设计重量30t工况比较,当冲击载荷重量变化分别为20t、40t时,液压缓冲器定距制动精度误差分别为-8.3%和3.3%,磁流变缓冲器的误差小于±1%。仿真结果表明:磁流变缓冲器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更优,在有效吸收冲击能量的同时,可使得制动对象准确停止在设定目标位。  相似文献   

14.
军闻述评     
外媒称中国启动航母建造工程据《汉和防务评论》称,中国已正式启动航母建造工程(中国军队称为特种大型军用船舶),该刊还认为航母将在北京奥运会后正式建造,首批将建成2艘。《汉和》提出此观点的依据是一系列中俄或中乌军贸动向,该刊引述俄罗斯军工界消息称,中国在2006年向俄罗斯购买了4套苏-33舰载战斗机使用的尾钩用于测试。该刊称苏-33尾钩设计师证实,中国向饿罗斯购买4套舰载机起降系统,包括阻拦索和其他助降、起飞设备及阻拦网等。《汉和》推测称,第1套系统将用于结构分析,便于今后的仿制;第2套系统用于各种测试;第3套、第4套系统则用于国产航母。  相似文献   

15.
航母的弹射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母弹射装置是实现舰载机在飞行甲板有限长度内安全离舰起飞的重要设备。目前只有美国和法国肮母上装有弹射装置,其中美国所有现役大型航母飞行甲板上布置着4部蒸汽弹射装置,其中舰首2部、斜角甲板2 部,可在20~30秒钟内弹射起飞1架舰载机;而法国中型航母只装2部蒸汽弹射装置。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新型数字控制阻拦系统已经获得美国海军生产许可,该系统将显著改善舰载机在航母上的降落质量。这种系统叫先进回收控制(ARC)系统,是美国第一套用于航母舰载机回收的数字控制系统,自2002年签订合同开始,该项目经过了设计、开发、样机认证与生产。先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舰载机拦阻过程的运动特性分析,建立了舰载机拦阻缓冲过程的力学模型与状态方程,通过对基于磁流变阻尼拦阻缓冲过程的分析,引入了位移和速度矢量作为磁流变缓冲拦阻控制系统的输入,完成基于模糊控制的舰载机拦阻缓冲过程控制。应用模糊PID控制器非线性拟合能力来适应舰载机着舰情况变化,并仿真验证建立的磁流变缓冲拦阻模糊PID算法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5英寸/54口径MK452型火炮装置是一种轻型单管、全自动火炮系统。是供水面舰艇使用的一种武器,对水面舰艇,低空飞机和岸上目标,用作驱逐舰和巡洋舰上的主炮装置,6人的火炮装置的舰员工作站在露天甲板之下。在应急作战中,一个舰员可启动火炮装置并快速瞄准和射击20发常规炮弹。该系统最后安置在Roosevelt驱逐舰上。美国海军已开发了MK452型改进型——5英寸/62口径MK454型火炮,通过使用增程制导弹药用于满足高精度、远程射击。这种制导弹药约61英寸长、110磅重。海军预计,ERGM可延伸到63海里,比2型远13海里。模拟控制系统已由数字系统取代…  相似文献   

19.
航母的升降机装置主要有三大类,即舰载机转运升降机、货物/武器升降机、人员/医务或撤离升降机,每一类升降机具有不同的用途和运行操作,但并不是只能转运其名称所指的运载物,如舰载机转运升降机除可转运舰载机外.还可以转运武器弹药、邮件等其他货物,一些货物/武器升降机在应急情况下可作为医务和人员疏散撤离用的电梯。舰载机升降机装置是航母(或两栖攻击舰)上特有的。本文就航母上影响舰载机作业的舰载机升降装置和货物/武器转运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履带车辆悬挂系统在各种路面的平顺性,对悬挂系统匹配了一款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粘弹性胶泥缓冲器。为了定量地研究胶泥缓冲器的非线性阻尼控制机理,建立了非线性悬挂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将非线性时滞动力系统的随机最优控制规律应用于履带车辆悬挂系统,建立了车辆垂直振动加速度与车速、路况与阻尼比之间的数学关系,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最佳阻尼比。最后,对履带车辆在F级和G级路面上进行了仿真分析来验证胶泥缓冲器的非线性阻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0.07~0.18范围内调控阻尼比,可以使车体垂直振动加速度最小。该研究工作为胶泥缓冲器的优化设计和胶泥材料的配方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