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报工作与战争胜负密切相关。在咸丰五到八年的鄂赣皖争夺战中 ,胡林翼部湘军对战役情报的分析利用经历了一个“差—好—差—好—差”的波浪式发展过程 ,战争的局势出现了败—胜—败—胜—败的起伏 ;但由于战略情报利用正确 ,胡林翼部东征没有遭受特大挫败 ,保证了走向胜利的大趋势 ;同时 ,战场情报的准确及时和巧妙运用也使战局始终有利于湘军。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一位很有影响的军事人物,他在创办湘军和镇压农民起义中,坚持改革,励精图治,提出了建立战略后方基地、裁兵节饷和实行经费限额管理等额有建树的军队后勤建设方略,从而保证了湘军战略方针的实现。他的后勤建设方略,是其治军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采的内容。因而,成为后来历届统治阶级治军建军的样板。本文就此作些初浅探索。一、建立稳固的战略后方基地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基地,是曾国藩军事战略的核心,也是他镇压太平军农民起义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曾国藩在创建湘军时,就对清军的军事体制进行大刀…  相似文献   

3.
湘军是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军事集团。虽然它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对晚清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残酷地镇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挽救了濒临灭顶之灾的清王朝,并使其一度出现了“同治中兴”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它又对晚清的中央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起了分解作用,使得满汉统治者之间势力对比发生显著变化。一批湘军出身的地方督抚掌握了军政大权,往往拥兵自重,尾大不掉。最让清廷始料不及的是,随着湘军的遣散,两种势力阵营在湖南最终形成。一种是少数荣归故里的湘军统帅,他们利用所获…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西征军入湘后碰到两支强大的势力:一是以曾国藩为首领的有组织的湘军,一是分散于各地的、起来骚动造反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大众。以往的一些著作在论述这近半年的历史中,大多着眼于太平军与湘军之间的战斗和较量,而对湘省人民在这场斗争的作用述论不够。事实上,湖南人民的活动和斗争不仅影响着太平军和湘军的战事,而且对整个西征战局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太平军入湘后的军事史实只作一些概括和说明,着重述论湘省人民的抗清斗争以及它同整个湖南、乃至于西征战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从起事之初到定都天京,仅两年时间。几十万大军驰骋江南,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然而一碰上湘军,即连遭大败,最后竟败于湘军之手。罗尔纳先生说得好:太平陆师不比湘军逊色,问题在于水师。而清廷论功行赏,首推曾国藩水师之功。曾氏自己也把湘军水师作为一生中值得炫耀的政绩,把它视为维护封建统治,镇压人民革命的劲旅。本文拟从湘军水师与太平军水师的比较研究中得出这一历史的结论。一、湘军水师营制与太平军水师营制比较湘军水师的营制,主要来自明代戚继光束伍练兵成法。曾国藩曾于同治七年上奏指出:“咸丰三年衡州试办水…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既定都南京,就必须控制长江中上游,以解决粮饷供应,确保天京。欲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关键在于建立安徽根据地。俟安徽根据地巩固之后,再逐步经略江西、两湖,才有成功的可能。事实上,无论在太平天国前期或后期,清军或太平军在安徽都曾展开激烈争夺,安徽成为敌我双方一个斗争焦点。正由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对建立巩固的安徽根据地重要性认识不足,才使得湘军反动势力逐渐挤进安徽,而最终导致天京屏障尽撤,粮道尽绝,天京陷落,天国败亡。这个沉痛的历史教训,是值得人们记取的。  相似文献   

7.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战役军事艺术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战役,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本文从战略角度肯定太平军以外线作战为主旨的战略构想,分析促成其实现的军事指挥系统方面的特点和对清军方面的相对优势,并揭示这一胜利经验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8.
湘军是清政府赖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而其水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太平天国天京失陷后,清廷论功行赏,湘军水师之功位居榜首。本文就湘军水师的组建作一粗浅介绍。在太平天国革命前,清朝的绿营水师,无战斗力可言。金田起义爆发后,太平军出广西,进湖南,于1852年12月攻克益阳、岳州等地,获民船万只及大批军械炮位,遂组成水营。水营兵种的增设,使太平军实力大增。从此沿长江东下,水陆并进,不数月,在连续攻克汉口、武昌之后,迅即进据南京,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首都大周边维稳预警机制中,情报工作具有监测、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社情监测离不开情报的收集,维稳社情预测依赖于情报的分析、研判、传递与通报,危害社会安全稳定案件预控离不开情报支撑。做好首都周边地区维稳预警工作,需要健全和完善情报收集制度、情报分析和研判制度、情报送报制度、相关情报工作制度以及社会舆情信息汇集与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太平天国军事史上,天京上游是十分重要的战略基地。湘军组建后,一直与太平军力争上游。1861年,安庆失守,上游尽失,湘军围攻天京,太平天国军民展开最后的搏战,终于粮尽援绝,首都失陷,天国覆亡。而在之前,清江南大营两次包围天京,却被上游太平军所击溃。可见,上游得失对天国战略全局成败关系甚大。对此,史学界有所论述。但是,天京事变(包括石达开出走)究竟对上游战局逆转产生何种具体影响,迄无专文阐明。笔者不惴浅陋,拟对天京事变期间上游各战场战局展开动态考察,再作若干横向比较,试图探索敌对双方军事活动规律和特点,以促进军事史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1.
陈玉成与三河战役李景恩陈玉成(1837~1862),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后期军事统帅之一。1858年(清咸丰八年)11月,太平天国前军主将陈玉成指挥太平军同湘军在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成为太平天国军事史...  相似文献   

12.
战役情报是组织实施战役所需的军事情报,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战役情报的效能进行评估,可以对军队情报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进而促使增强情报工作的针对性,优化情报工作流程和资源配置。模糊层次分析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计算方法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应用实例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于衡量某特定情报集在战役中的支持力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浅谈边防情报的集中离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已有情报集中离散的研究成果,指出在边防情报领域研究集中离散的必要性,并分析了边防情报集中离散的主要过程,及其对边防情报工作产生的影响,引入基于知识挖掘的情报工作流程,在减小集中离散的消极影响方面做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湘军集团的重要将领,曾国荃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以先后攻陷吉安、安庆、天京的“战功”,为湘军摆脱不利地位、取得战争主动权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清王朝最终扑灭太平军尽了犬马之劳。此后,曾国荃所部“吉字营”虽被裁撤,但他的军事将领身份并没有随之很快改变,又投入到镇压捻军、捍卫边防的战争中。曾国荃及其所部与湘军集团共同走过了从崛起、发展至衰落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情报工作是边防部队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群体性事件处置成功与否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边防部队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情报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情报先行"、稳定情报队伍、拓宽情报来源、提高情报工作含金量等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边防刑事情报工作贯穿于边防刑事案件侦查的全过程,在侦查边防刑事案件中发挥着先导、服务、保障功能,边防刑事侦查的结果为边防刑事情报工作提供研究基础。边防刑事情报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边防刑事情报;建立边防刑事情报信息系统,进行边防刑事情报交流;进行边防刑事情报的全面、全员分析。边防刑事情报工作的基本任务包括建立“情报引导侦查”的边防刑事侦查模式;建设可快速、有效、保密地进行情报交流与协作的边防刑事情报信息系统;进行战略层面的边防刑事情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国防科技情报工作面临新形势的五个特点。在回顾科技情报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要求情报工作发挥信息服务快速反应和集约化的功能的看法,指出现代情报意识应包括社会化意识、集约化意识、现代化意识、快速反应意识和大情报观意识。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是,树立现代情报(信息)意识,建立现代情报(信息)体系,推进现代情报(信息)工作,开创国防科技情报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湖州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在苏、浙、皖根据地进行的最后一场保卫战。战役自1864年3月底杭州失守后开始,至8月28日太平军撤出湖州城结束,历时5个月之久,历经天京沦陷前后两个阶段。太平军在湖州战场上英勇地抗击着左宗棠所部湘军和李鸿章所部淮军从南北两个  相似文献   

19.
网络图书情报发展趋势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情报工作也同样步入了网络图书情报时代,为此,有关人员应对网络情报的基本理论,其发展趋势以及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即今南京)以后,从1853年5月开始出师北伐和西征。北伐由于孤军深入,于两年后失败。西征一开始曾取得重大战果,一直打到湖南,占领了长江中游广大地区。但由于战略指挥的失误,兵力分散,缺少协同,从1854年7月开始,在曾国藩湘军的凶恶反扑之下,节节败退,岳州、武昌、田家镇等地相继重陷敌手。到12月初,曾国藩气势汹汹地扑到九江,狂妄叫嚣要“肃清江面,直捣金陵”。这时的军事形势对太平军十分不利。如果九江、湖口再失,曾国藩将直扑安庆,打开天京的西大门,太平天国的农民政权就有夭折的危险。太平军只有在鄱阳湖地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挫败敌人的攻势,并进行反攻,夺取西征的胜利,才能确保天京的安全,发展革命形势。但要打胜这一仗颇不容易。在士气上,太平军由于节节败退,战斗情绪受到很大影响;而曾国藩的湘军连续打了几次胜仗,“将士皆骄”,急欲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