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剑英与毛泽东的诗友情杨帆毛泽东和叶剑英在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漫长岁月中,建立起了旷世友谊。这种密切关系,不仅是一般的朋友关系,它比战友之间、私人之间的情谊还要进一层,他们还有诗友之间的浓重情谊。这两位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心有灵犀一点通”,不...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中国军事科学研究,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项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叶剑英元帅。这不仅仅因为他是军事科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兼政治委员,更主要的是他非常重视军事科学研究,对此有丰富的理论著述。军事科学的范围很广泛,叶剑英的论述也涉猎方方面面,本文仅阐述他对人民解放军军战史研究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叶剑英军事后勤理论探讨齐景祥叶剑英元帅(1897~198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外闻名的军事家。他在长期参与和领导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和军队工作中,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负军队的领导工作中,形成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军事理论。他的军...  相似文献   

4.
中央军委决定在本会参谋部成立编辑委员会,并指定叶剑英、朱云卿、郭化玉(即郭化若),左权、杨立三、范树德、林彪、林野、黄公略、陈奇涵、耿凯、邓萍、曾士峨等十三人为编辑委员会委员,以叶剑英为总编辑,朱云卿为战史部主任,左权为编译部主任,郭化玉为杂志部主任,(暂缺)为军事地理部主任。其工作内容:第一、是搜集数年来中国红军在战争中英勇的斗争的历史的材料,并妥为整理使具备中国红军战史的雏形,以便将来的编辑。第二、是搜集中国红军战士在战争中的经验与创见,及介绍国际尤其是苏联军事作家的著述,以提高红军军事  相似文献   

5.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新中国领袖群体里,人们没有见到北平市第一任市长叶剑英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叶剑英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文化大革命时期,叶剑英在自身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采取种种措施竭力维护部队的安全稳定,减轻文化大革命对军队的干扰和冲击,大力推动部队的建设和现代化发展,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多年对敌和党内斗争的丰富经验以及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的信任,使其在“文革”中能够遭受打击而巍然不倒,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我军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风景秀美的北京西山,矗立着驰名中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军事科研机构———军事科学院。它的创建与发展,与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名字紧密相连。从1958年到1972年,叶剑英主持军事科学院的工作长达14年之久,对军事科学院的建设和中国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今天,在纪念军事科学院成立45周年之际,我们格外怀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怀念这位新中国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一、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建议:创建军事科学院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大规模国内革命战…  相似文献   

8.
由叶剑英元帅题写书名、张震同志作序的《中国军事史》,是我军军事学术和军事理论研究的史学宝库。它的主编是曾任过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第二十二兵团中将司令官等要职,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成都军区副兵团职离休干部郭汝瑰。  相似文献   

9.
叶剑英平定香洲兵变杨帆1925年4月25日零时,时任建国粤军第2师参谋长的叶剑英刚刚入睡,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他惊醒。叶剑英穿好衣服,急忙跳下床,一位参谋推门而入,慌慌张张地报告说:“参谋长,莫应等人在香洲发动兵变,将陈雨墉、李公剑等25人当场杀害...  相似文献   

10.
1986年,合众国际社在一篇关于叶剑英的评论中,称叶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领导人。的确,叶剑英元帅的一生艰难曲折,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他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英勇无畏的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战斗品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超谋略和指挥艺术,早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初创时期,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1.
金秋送爽,迎来了又一个枫叶着红的季节,叶剑英元帅就是在去年的这个季节逝去的。我重读了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叶剑英传略》,为叶帅在我国革命斗争中光辉的战斗经历所激励,脑际里再现着“文化大革命”中叶帅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斗争的往  相似文献   

12.
经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批准,军事科学院于1958年3月15日成立,至今已经整整30年了。30年来,军事科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无不倾注着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支持。叶剑英元帅是军事科学院的创始人,并担任第一任院长兼政治委员,为军事科学院的建设,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叶剑英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是国内外闻名的军事家。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他长期在中央军委工作,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制订战略,运筹帷幄。他既善于运用战略决策,指导战争全局,又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丰富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运用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致力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丁家琪 《国防》2005,(2):75-78
二、毛泽东临终召唤,更促使叶剑英挺身而出,主动与华国锋、汪东兴沟通,统一对“四人帮”斗争的认识1976年9月8日夜晚,毛泽东病危。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全都赶到中南海毛泽东住地,与自己的领袖作最后的诀别。叶剑英迈着缓慢的脚步,走在队伍前面。当他走到毛泽东跟前时,毛的眼睛突然一亮,轻轻地抬了抬手。可是,人老易激动,叶剑英刚看了一眼领袖,眼里就涌出泪水,视线变模糊了。领袖的召唤,他竟没有察觉。走出病房,他取下眼镜,轻轻地擦拭泪水。这时,护士跑来,对他说:“首长,主席叫您去。”叶剑英立即返回,在病床前弯下腰,轻轻地呼唤:“主席,…  相似文献   

15.
年谱在史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人物年谱是知人论世的学问,是历史人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叶剑英年谱》坚持史料性、学术性、思想性、传记性相统一,较多地披露了准确、权威的史料,回答和解决了叶剑英研究同时也是党史军史研究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反映了谱主在各个历史时期思想的发展,展现了谱主的情怀、气度和风貌。  相似文献   

16.
1975年军委扩大会议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林 《军事历史》2001,(6):33-35
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扩大会议。会议在叶剑英、邓小平的主持下,集中讨论了军队的整顿及编制体制调整等问题,通过了《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和安排超编干部的报告》。军委各总部和全军各大单位负责人70余人出席了会议。邓小平、叶剑英先后就军队的整顿作了重要讲话,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军队整顿的必要性、目标、任务和意义,并就整顿的具体工作作了统一部署。这次召开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军事会议,在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并对后来整个中国政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军事遗产,批判地继承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吸取其精华,是发展中国军事科学,建设现代化国防的一项重要任务。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号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60年代,军事科学院首任院长叶剑英元帅对中国军事史的研究作了专门指示,要求加强对古代兵法、历代战争战略等问题的研究。按照这些指示,我国军事史学界对中国军事史进行了初步研究,做了大  相似文献   

18.
报刊文摘     
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  相似文献   

19.
记叶剑英元帅的一次垂钓何念选叶剑英元帅,有钓鱼的爱好,他常在工作之余用这种方法调节大脑。1961年,在广州参加军委组织的合成军队战斗条令会议的几位同志,在编写条令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想请教叶帅。一个星期天,几位同志相约去叶帅处。当他们走进一处绿树掩映...  相似文献   

20.
1974年1月17日至20日,在叶剑英、邓小平等军委领导指挥下,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一部在陆空军和民兵、渔民的协同下,对入侵中国西沙永乐群岛的南越军队进行自卫反击战,英勇地保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场震惊中外的西沙海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自己领海主权的必胜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