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部队干部从确定转业到离队报到,时间跨度近一年。在这段时间,如何让转业待安置干部能够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的教育和监督,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经常组织转业待安置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部队的有关纪律规定,强化他们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山东省莘县人武部部长柳善华政委黄福明,就是这样精诚团结谋发展,带领干部 职工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推动人武部全面建设不断上台阶,连续两年从省军区捧回了“团级先进党委”奖牌的人。 “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是他俩担任主官后严格遵守的准则 武装干部的调整交流、提拔使用、家属子女的安置,是困扰武装工作的难题,也是干部们最敏感最关心的实际问题 为做好这些工作,他俩坚持任人唯贤  相似文献   

3.
“经济建设,是当今的主战场,为了主战场的胜利,我们人武干部要学会懂经济、懂国防的两套本领,做到服从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需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河北省固安县人武部部长赵朝生、政委刘瑞年如是说,如是做。固安,是个穷县。3年前,他俩先后到人武部任职,面临民兵工作的形势是:财政拮据,手中无钱办事难。他俩决心走“以劳养武、富民强兵”之路,发动民兵为振兴地方经济出力,不仅要“以劳养武”,还要以“武”促工、以“武”促商、以“武”促农……3年之后,人们看到固安县人武部的工作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在转业命令下达之前,我手头总有一些零散的事务要处理。因此,转业求职的“前期工作”一直没有展开。事实上,我也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展开。直到3月下旬,总装召开2005年军转干部形势报告会之后,才真正清楚军转安置的总体情况、安置的去向、安置的方法与步骤,以及如何选择安置单位等。由此,我的转业求职工作才提上了日程,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干部加入军队的行列。他们的加入,不仅给军队输入了“新鲜血液”,还将逐渐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最近,笔者就高学历干部在部队基层的工作情况作了系统的调研,总的看,大多数高学历干部能扎根基层,安心本职,但也有极个别高学历干部存在着思想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想转业到地方发展等不良思想问题和倾向。对此,许多基层单位没有多少管用的对策和招数,从而影响着部队的建设和发展。例一:某部一名计算机专业博士生,在部队工作一个阶段后,发现离军营近在咫尺的一条电脑街上,像他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部队转业待安置士官从确定转业距地方报到长达7个月之久,部分人员想留没留下,易地安置又不符合条件,各种想法多、思想顾虑大等等,给各级做好“两个经常”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也给部队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加强对转业待安置士官的管理上,各级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最近,对基层开展“双争”活动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双争”的着力点错位,造成“平时争”和“年终争”倒置,形成了“‘双争’像朵花,一年开一回”的怪现象。主要是:“一热一冷”———年初部署工作时和年终考核评比时热,工作过程中冷;“两高两低”———基层的积极性高,机关的积极性低,战士的积极性高,干部的积极性低;“三重三轻”———重评时轻平时,重突击轻经常,重先进的保创、轻后进的帮扶。那么,如何把“双争”的着力点放在平时呢?狠抓“三常”,切实引导官兵争在平时。(一)“双争”劲头要常鼓。“双争”活动贯穿全年始终,结合各…  相似文献   

8.
2月25日,济南军区针对今年转业复员干部档案整理数量多、时间紧、要求高的实际,组织各军级单位干部部门分管转业的同志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档案整理培训。培训采取请领导讲课、座谈讨论、现场答疑等形式,认真分析了2004年转业复员干部档案整理、审查和移交情况,提出了2005年档案整理工作要实现“零差错, 创名牌”的具体要求。一是增强责任意识。各级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按照“材  相似文献   

9.
一是要科学拟订转业复员计划。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一些单位在确定转业复员数量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的不看所属单位干部超缺情况,分配指标搞“一刀切”;有的受多腾出位子好调动干部积极性的思想支配,申报指标盲目性较大。这种眼睛只盯着转业复员指标,而无视编制和工作实际的做法,对干部队伍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各级必须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规的思想,在拟订转业复员计划时,要严格执行总部和军区有关政策规定,合理确定转业复员数量。在分配各职级转业复员指标时,应综合衡量所属单位干部队伍状况,既不能“平均分配”,也不能把驻地条件好、超编干部多的单位指标转嫁给驻地偏远、缺编干部多的单位。总之,要通过安排转业复员,真正使本单位干部的超编数量明显下降,缺编数量相对减少,干部队伍结构有所改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工 程技术干部是新装备形成作战能力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是军队人才队伍的支撑点。工程技术干部总体上思想比较稳定 ,敬业精神强 ,技术保障有力 ,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各级关注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五忧” :一忧后路难发展。部分工程技术干部看到行政干部身后有兵、手中有权 ,一呼百应 ,便耐不住寂寞 ,产生了“干技术不如干行政”的想法 ;也有少数技术干部存有利用年轻优势早转业的想法。《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颁布以后 ,受到部队干部的普遍欢迎。但是 ,工程技术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后 ,专业技术职务很难得到承认 ,一些用人单位对其“…  相似文献   

11.
有少数转业干部反映,说他们从确定转业到办离队手续,没有领导同他们谈话,只在开始时让人给他们送来了一张表格要求填写。对此,他们感到很失望、很难过。据了解,这不是个别现象。应当明确,同每个确定转业的干部作一次恳切的谈话,倾听他们的意见,体现了组织对转业干部的关心。应该重视做好这项工作。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是军队干部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各级组织要主动关心他们,给他们送温暖。工作要尽可能做得细一点,不应草率从事。有些转业干部,在部队奋斗了十几、二十几年,特别是那些长年在边防、海岛等边远艰苦的地区和在飞行、舰艇…  相似文献   

12.
转业是军队干部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选择。大多数转业干部在部队工作、生活了十几年或几十年,一旦要脱去军装,退出现役,心理、思想以及情感上难免要出现波动和变化。随着转业安置工作的深入,部分转业干部在不同阶段,容易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作为转业干部本人应权衡利弊走出误区。确定转业后“放任自流”。干部确定转业后,除了特殊情况外,部队都会让干部离开工作岗位,以便有足够的时间了解社会、熟悉环境,为尽快适应地方创造有利条件。转业前,多数干部在部队常年过着紧张生活。由于待安置时间比较长,远离组织,疏于管理,这期间少数干部很容…  相似文献   

13.
军转干部如何适应地方工作宋元家降低高度,在新环境中调整自己。转业军官在部队大多是营以下干部,也有部分师团军官。可转业了其军衔是“不论啥尉都无谓,不管啥校均无效”。面对这一变化,有的人心理不平衡,产生了失落感。要适应地方新环境,首先要降低期望值,不要认...  相似文献   

14.
蒋永彰、张道槐都是广州军区原工程兵的处级干部,是一对亲密的战友。说来也巧,在1981年底左右,一个因身体欠佳退休,一个年龄过扛转业。他俩为了给群众致富办实事,相邀在一起苦心探索快速养猪法。蒋永彰在工程兵机关工作时,每当下连队总是要到猪圈去看看,见到不少猪都长瘦瘦的,一年把才长百来斤。“不改变这种状况,连队难改善生括。”他边想边下定决心:研究出一套快速养猪方法来。从此,他成了研究养猪的业余爱好者。退休才两天,他就背上背包,  相似文献   

15.
去年,我作为人武部干部被评为北京军区“优秀新闻工作者”,获得许多赞誉。我感谢组织,也深深感激《中国民兵》,是她给我带来进步的动力。 几年前,我交流到人武部时,十分惆怅,认为是当了“土八路”,产生了转业念头。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  相似文献   

16.
创新平台     
《东北后备军》2006,(3):37-37
“六条线”做好干部转业工作;采取措施安排好转业干部;“三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活动中心”丰富训练生活;将机关干部“课堂”延伸到基层;定点包干解决了就医难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近日,山西省平定县新分配到潺泉乡、古贝乡的两名专武干部半年未开资的问题得到解决。他俩高兴地说:这一问题的解决全靠县人武部领导。这是该县人武部党委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宁浦 《政工学刊》2004,(5):37-38
“不干则已,要干就要争取干得最好,要始终把百分之百作为工作的执着追求。”这是海军驻东北三省转业干部移交组组长郝青旭上校经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1991年走上海军某部队分管干部转业工作岗位,1996年被任命为转业办主任,1998年被海军派往驻东北三省转业  相似文献   

19.
在县(市)人武部移交工作即将全面展开的时候,不少人武干部给本刊来信,提出移交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希望给予解答。为此,记者走访了军委总部有关部门。问:移交中如何配备好人武部的人员? 答:要按人武部新的编制表配备好人员,不得超配。干部的调整,先在省军区内进行,仍配不齐的,可从部队选调一部分当地籍干部到人武部工作。超编的干部,由军队安排其他工作或作转业安置,安置前的管理和供应工作,由所在的军分区(警备区)负责。人武部的职工,要按编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民兵工作条例》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法规,但该《条例》没有对武装干部安置工作做出规定,而实际上武装干部也存在着转业问题,只不过是就地转业而已。因为武装工作要求武装干部的年龄不能老化。由于缺乏对武装干部安置的政策和法规,使许多地方武装干部调离后得不到妥善安置,不同程度上挫伤了武装干部的积极性。他们为国防建设贡献了青春和聪明才智,而现行的武装干部调出安置是根据同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武装工作重视程度决定的,随意性大。为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武装干部安置工作规定,以与《民兵工作条例》相配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