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作为建设者的积极作用,要求高校做好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和责任感培育。高校党建工作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基础工程,担当就是责任感。本文研究党建引领心理育人培育大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生责任感具有显著效果,大学生可以在团体活动中深化责任意识,强化责任行为,实现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高度统一。基于此,提出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党建+心理育人”融合提升大学生责任感、培育大学生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山东某预备役团针对复杂电磁环境对人员心理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科学分析预备役官兵心理素质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拓展训练,使官兵在挑战极限中提高了心理素质和协作意识,部队应急处突和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3.
李鑫 《政工学刊》2008,(8):52-52
2007年《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将心理教育与疏导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指出要“学习心理科学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做好心理调节工作,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促进思想进步与保持心理健康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张威 《政工学刊》2008,(6):60-60
《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试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中规定,要“学习心理科学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做好心理调节工作,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年官兵正处于人生转型期,心理可塑性强,受外界的影响也大。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教育者能够加强心理教育,会非常明显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公安院校辅导员是新时代公安人才培养的关键角色,心理韧性是个体身处危险环境及面对威胁时保障自身良好适应及恢复能力的重要心理素质。因此,公安院校辅导员应更加着重在组织生活、学习管理等领域加强培养学生心理韧性。本文介绍了心理韧性的概念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培养学生心理韧性对公安院校学生的作用,公安院校辅导员对于提升学生心理韧性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实践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6.
新兵训练阶段是培育过硬思想作风、练就过硬军事素质、锻造良好心理素质的最佳时机,新训干部骨干应该合理运用“心理效应”的影响,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在新兵训练管理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铸造一支世界最优水平的军队,美军多年来一直注重成员的心理素质,积极发展心理选拔理论,丰富心理选拔方法,始终走在世界军队同领域的前列。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时代,作为高职院校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推动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培育的必然趋势,更是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本文在对数字赋能高职辅导员职业创新能力培育生态系统构建的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数字赋能高职辅导员职业创新能力培育生态系统构建现存的问题,提出数字赋能高职辅导员职业创新能力培育生态系统构建的针对性对策建议,助推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创新能力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高职教育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9.
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升团队凝聚力,是完成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的保障。目前,我军的团体心理训练尚处于起步阶段,武警部队的团体心理训练还是空白。依据武警部队基层官兵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部队对基层官兵心理素质要求来制定武警部队基层团体心理训练内容,可以有效地帮助基层官兵提高心理素质,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团体训练以体验为主线,贯穿了多项心理训练方法和技巧,辅导者可以根据基层官兵的心理状态及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选择地实施训练内容,以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全国思政教师提出了情怀要深的新要求,深刻揭示了思政课教师的情怀对学生发展的深远影响。文章深入挖掘思政课教师情怀培育内容,明确了以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提升传道情怀、在师生的情感互通中深化仁爱情怀、在提升思政教师幸福感的过程中强化教师爱岗敬业情怀。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效思路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心理素质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好坏.本文就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作一些初步体验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运动对人的智力、心境、意志、人格、心理适应有很大影响 ,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定向培养军士是军队军士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路径。提升定向培养军士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提高学生身份认同的现实需要,是落实部队管理规定的客观需求,是提升学生军人综合素质的应然之义。定向军士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明确教育内容,加强教育针对性。掌握教育原则,提升教育灵活性。把握教育时机,增强教育实效性。创新教育载体,主张方法多样性。提升高职定向军士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必须:坚持理论固本,打牢定向军士学生思想根基;坚持正确引导,增强定向军士学生身份认知;加强文化熏陶,坚定定向军士学生理想信念;强化实践历练,锻造定向军士学生优秀品质;建好用好平台,建设定向军士学生培育载体。  相似文献   

14.
<正>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心理、人格、思维、言行提供引导性服务、矫正性服务和预防性服务.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选择必须服务于主要目标,同时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实际需要,并且着眼于未来社会的客观要求.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当前中学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深化战斗精神培育,必须着眼更高标准和起点,切实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统一思想,进一步强化真打实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团以上领导干部、飞行员和大学生干部作为重点突出出来;积极构建全方位培育战斗精神的体系;加大心理教育训练力度。  相似文献   

16.
战斗精神培育中的心理机制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斗精神是一种高级心理现象,在其确立和实现过程中,认知、情感、意志及自我意识等个体心理和民族精神等社会心理发挥着指向、推动和制约等重要作用。运用心理机制分析原理,指导战斗精神培育实践,必将有力地推进部队战斗精神培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依托现实疗法的理论设计研发的心理辅导辅助工具情愿卡,将现实疗法转换为实际可操作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高职大学生体验式团体中。通过认识情愿卡、觉察和体验情感、共情他人的情感和愿望、表达自我的情绪情感、锚定内心深层愿望、探索个人质的世界六个方面,使学生在不批判、不评价的和谐氛围中,敞开自己和理解他人,确定自己的价值,明晰情感和愿望,学习共情,解决困惑,训练心智,意识到行为选择的自主性和可控性,促使高职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得到满足,提升其心理自助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内在元素中蕴含的思想智慧、行为准则与精神品质有助于涉农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劳动观念的形成、人文素养的提升。然而,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在融入涉农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却面临着实施载体缺乏、农耕文化与思政教育断链、中华农耕文化吸引力缺失等实然困境。为此,需从三方协调入手,系统优化融入路径。第一,构建农耕文化新媒体平台,为思政教育增“新意”添“新翼”;第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发挥“以文化人”功能;第三,挖掘农耕文化资源,使思政教学更具“力度、温度、高度”。  相似文献   

19.
消防部队承担着复杂而危险的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任务,战斗中常会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心理素质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开展心理素质训练,提高消防官兵心理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阐述了消防部队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实际以及有关心理学知识,研究如何开展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心理训练,提高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苑晓明 《政工学刊》2014,(12):68-69
复杂电磁环境下演习研练组织层面高、参演兵力多、构建战场环境逼真、对抗干扰激烈,是当前信息化战争的实兵预演,对参演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飞行人员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参演任务完成质量,要求我们紧紧抓住复杂电磁环境下演习研练任务契机,紧贴演习研练任务进程,扎实做好飞行人员的心理服务工作,不断提升飞行人员心理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