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成功改造了由数百万国民党军俘虏转变而来的解放战士[1],改造规模之大、效果之好,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据调查,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军队损失的569万人之中,被我军俘虏的就高达415万,其中,又有280万人经我军教育、改造之后变成了解放战士。[2]周恩来曾对此评价道:“这种情形是世界战史上所少有的,若没有高度的政治训练是不可能的。”[3]可以看出,我军政治工作的有力开展,在成功改造解放战士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来看,学界关于解放战士改造相关话题的探讨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但其中大多是对这一特殊群体得以成功改造的经验总结,而关于这些经验背后所存在的内在逻辑,专论者寥寥。因此,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将俘虏的国民党军士兵作为重要的兵源用以补充。这些俘虏兵长期受国民党反共教育影响,存在许多错误认识。人民解放军结合诉苦运动、民主运动、土地改革运动等将其大部分改造为合格的解放战士,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取得了宝贵的政治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俘虏国民党官兵总数达到四百五十万,其中1946年7月至1949年7月三年中,“敌人所损失的五百六十九万人当中,被我们俘虏的人数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即四百一十五万,而俘虏当中有二百八十万变成了解放军.”(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49年7月6日)对这些俘虏的吸收改造,对于敌人力量的削弱和我军力量的壮大贡献巨大,对此,周恩来在1949年4月7日所作的《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说:“我们的战士有很大部分是俘虏过来的,称为解放战士,有的部队,解放战士竟占百分之八十,少的也占百分之五十至六十,平均约占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由此可见,富有成效的“处俘”工作对于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兵员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兰州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年,此时全国的解放局势已经明朗。为加速消灭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反动势力,阻止敌人力量向西转移,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深入甘肃腹地兰州。兰州战役成功消灭了马步芳集团主力,我军乘胜追击,沉重打击了盘踞西北其他地区的反动势力,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兰州战役被誉为“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  相似文献   

5.
解放战争时期立功运动对新时期奖励工作的启迪刘开华立功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创举,是一次由基层官兵创造的有秩序的成功的群众运动,它与团结互助运动、新式整军运动互相配合,形成了打开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工作之门的“三把钥匙”。194...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悍然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和《政协决定》,于1946年挑起全面内战,向解放区发动空前规模的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被迫反击,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仅用3年多时间,便打败了国民党800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并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  相似文献   

7.
1949年春,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追击阶段中,我军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迅速歼灭了国民党最后残存于大陆的胡宗南、白崇禧等集团,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祖国大陆。现在,学习和研究这一方针,对指导今后作战仍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1931年12月,参与“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极大地壮大了红军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贯彻古田会议决议精神,按照红军建军原则,成功地将起义部队改造为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改造旧军队的范例.红5军团的成功改造,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威力,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复杂时局下对各方力量的把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人民武装是在没有解放区依托,没有解放军主力为支柱的艰难情况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的。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人民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抗战时期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北方大部分地区已解放,国民党只统治着南方十多个省份。但是,这些地区物产丰富,历来是国民党的战略要地。国民党在这里的统治比起其它地区的农村控制得更严些。二是南方农村远离广大解放区和解放军主力,是依靠各地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积聚力量,才建立起人民武装和游击根据地的。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人民武装迅猛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有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和前两个时期相比,大气候不同了。  相似文献   

10.
《当代海军》2003,(9):2-5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张爱萍将军于7月5日在北京逝世。解放战争初期,张爱萍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在指挥部队破击津浦铁路顽敌的战斗中头部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1948年底,他伤愈回国,任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渡江战役伊始,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他坚持以人民军队为基础,招贤纳士,广罗人才,团结坚持以人民军队为基础,招贤纳士,广罗人才,团结教育原国民党海军人员,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创办了我军第一所海军学校及第一个海军技术研究指导机构——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从接管国民党海军机构,舰船开始,不到两年时间,就建起一支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海军部队。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初期,由于技术兵器不足等原因,解放军在面对国民党军坚固城防时往往无能为力。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解放军逐渐开始在攻坚作战中大展身手。整个解放战争中,我军攻克国民党军10万人以上部队坚固设防大城市的作战共有5次,他们分别是济南攻坚战、锦州攻坚战、天津攻坚战、太原攻坚战和淞沪攻坚战(辽沈战役后期我军进攻沈阳时,  相似文献   

12.
瓦解敌军工作,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战胜和打击国民党军的重要手段。淮海战役中我军运用这一手段,取得了重大成果,起到了震撼敌军、打乱其部署、加速淮海战役胜利的作用。毛泽东主席历来主张用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法战胜国民党军。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内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创伤,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或少受损失,以便在战争结束时,迅速建设新中国,以政治争取解决国民党军,成为我军战胜国民党军经常采用的重要战法。毛泽东说:“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这是我国古代‘上兵伐谋”思想的具体运…  相似文献   

13.
仲华 《军事史林》2014,(6):29-34
孟良崮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一场血战。这一战,从时间上说,发生于我军打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和展开局部战略反攻的关键阶段;从形式上说,结合了大规模的运动战与阵地战,华东野战军第一次从正面摆开阵势同强敌交锋;从效果来说,我军全歼号称国民党“御林军”、“模范军”、“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开创了在敌人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人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粉碎了敌人计划,扭转了华东战局,积极推进了解放战争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党中央、中央军委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势,为我军作战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的基本点,就是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所概括的: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这个方针,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科学地分析了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形势发展,并吸取了土地革命战争的作战经验制定的  相似文献   

15.
建军初期,我军结合自身性质宗旨和革命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开创了新型人民军队管理。一、政治改造,为新型人民军队管理注入了灵魂;二、民主催化,为新型人民军队管理铸牢了根基;三、纪律严明,为新型人民军队管理提供了保证;四、教育启发,为新型人民军队管理找到了抓手;五、榜样带动,为新型人民军队管理树立了导向。这些管理创新对我军当代军队管理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1月26日-12月1日,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纪念建国4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浙江省宁波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76人,提交论文28篇。会议围绕全国解放战争史及建国后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其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挟抗战胜利之威的国民党政权,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迅速溃败,其原因何在?与会同志指出,研究一个政权治乱兴衰的原因,要从各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应该把国民党政权的迅速崩溃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看作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二者互为因果关系的研究中探讨解放战争的规律。现在尤其要加强对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内在原因的研究。对此,会上交流的论文指  相似文献   

17.
进行大决战建立新中国——人民军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姜铁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46年7月至1950年5月,进行了一场以推翻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  相似文献   

18.
在人民海军南海舰队的战斗序列里,有一艘威震祖国海疆的英雄战艇。它就是在“万山群岛战役”和“八·六”海战中战功卓著的“海上先锋艇”。“海上先锋艇”,原是我军解放广州时缴获国民党的一艘旧式木壳驱潜艇。该艇系日本造,于1935年下水,排水量为160吨,最高时速为10节,装有日式13.2毫米和12.7毫米炮各两门。我军缴获这艘旧艇后,将其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并命名为“先锋”号。 1950年5月1日,我军解放海南岛,国民党残余军队除大部撤逃台湾外,一部退守万山群岛,企图凭借其拥有三十余艘铁壳舰艇的海上优势,阻我渡海解放万山群岛。 5月25日,我军对万(?)群岛之敌发起攻击。  相似文献   

19.
淮海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最多、影响巨大的一次战役。它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一起,对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本文就淮海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谈些粗浅认识。(-)淮海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战略防御计划,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在江北的精锐部队,为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首府,并进而彻底摧毁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准备了条件;淮海战役的胜利还有力地配合了平津战役,对和平解放北平起了重要作用,从而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此次胜利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解放战争最初战略构想探析过平孙强银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加紧进行全面内战的准备。为此,毛泽东分别于1946年6月19日和22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电报中,对全局破裂后我军的作战行动作出了战略构想。其中心意图是:准备在国民党军发动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