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战争初期,由于技术兵器不足等原因,解放军在面对国民党军坚固城防时往往无能为力。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解放军逐渐开始在攻坚作战中大展身手。整个解放战争中,我军攻克国民党军10万人以上部队坚固设防大城市的作战共有5次,他们分别是济南攻坚战、锦州攻坚战、天津攻坚战、太原攻坚战和淞沪攻坚战(辽沈战役后期我军进攻沈阳时,  相似文献   

2.
一九四七年七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突然强渡黄河,歼灭国民党军九个半旅,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敌人被打得蒙头转向。蒋介石慌忙从各地调集重兵,企图围歼我军主力于郓城、鄄城和黄河以南狭小地域。八月初,我十一纵队和地方武装于黄河渡口佯动,造成我军北渡的假象,刘、邓却率主力四个纵队跳出敌人合围固,  相似文献   

3.
<正>兰州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年,此时全国的解放局势已经明朗。为加速消灭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反动势力,阻止敌人力量向西转移,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深入甘肃腹地兰州。兰州战役成功消灭了马步芳集团主力,我军乘胜追击,沉重打击了盘踞西北其他地区的反动势力,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兰州战役被誉为“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  相似文献   

4.
瓦解敌军工作,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战胜和打击国民党军的重要手段。淮海战役中我军运用这一手段,取得了重大成果,起到了震撼敌军、打乱其部署、加速淮海战役胜利的作用。毛泽东主席历来主张用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法战胜国民党军。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内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创伤,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或少受损失,以便在战争结束时,迅速建设新中国,以政治争取解决国民党军,成为我军战胜国民党军经常采用的重要战法。毛泽东说:“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这是我国古代‘上兵伐谋”思想的具体运…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其前身是由红一方面军第5军团的一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一部和冀鲁豫、晋察冀几个分区的部分地方部队组成,解放战争中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1949年1月,即改编为第1野战军第2兵团第6军。该军从组建到撤销,历时4年零7个月,参加大的战役17次,歼灭了大量敌人。特别是部队进军新疆,历尽艰辛,为新疆和大西北的解放及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下半年,解放战争经过一年多作战,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民党被迫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继续将战争引向解放区。党中央抓住战局发展的有利形势,及时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第18军、整编74师、第5军、新1军、新6军号称其“五大主力”。它们虽然装备先进,战斗力强,在抗日战场上曾屡挫强敌,然而作为蒋家王朝的统治支柱,在解放战争爆发后,这五支王牌先后投入了内战战场,与人民为敌,最终无一逃脱全军覆没的下场。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随着国民党军主力被歼灭和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进入了以战略追击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即向全国进军阶段。这一阶段的作战特点:一是敌我兵力对比我军已占绝对优势。1949年  相似文献   

8.
1947年是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一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实现这一战略转变,精心运筹,巧妙造势,充分显示了战略家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解放战争进行到1946年底,国民党军虽占领了我大片解放区,但其战线太长与兵力不足的矛盾日趋尖锐,全面进攻已达到顶点。为从根本上转变军事形势,华东我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在中央军委的  相似文献   

9.
衡宝战役中,我军在情报战线上与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斗智斗勇,隐真示假,用假情报迷惑敌人,使我军从容地采取正面进攻、东西迂回、断敌退路的作战部署,一举全歼白崇禧集团主力47000余人,使白崇禧彻底丧失了与我军周旋的军事“本钱”,为我军尔后进军广西和经湘西进军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场出色的情报战也受到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称赞。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第74师,是蒋介石的“御林军”,是国民党军队5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打内战的主要资本。该师曾受过美国军事顾问团的特种训练,全部美式装备,号称国民党王牌军队中的“王牌军”。1946年8月,该师作为进犯华东解放区的主力调出南京后,屡次为蒋介石所传令“嘉奖”,神气十足、骄傲无比。该师自吹:“有74师,就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11.
从济南战役得到的启示王长根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蒋介石反动集团被迫由“区域防御”转入“重点防御”时,进行的一次城市攻坚战。此役,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在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的统一指挥下,取得了歼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在其全面进攻被人民解放军打破后,被迫改为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蒋介石企图以重兵方阵稳扎稳打等战法,消灭华东野战军。毛泽东与陈毅等则采取诱敌深入、"猛虎掏心"和围歼与阻援相结合,粉碎了蒋介石的重兵稳进、中央突破与"磨心战术",基本挫败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俘虏国民党官兵总数达到四百五十万,其中1946年7月至1949年7月三年中,“敌人所损失的五百六十九万人当中,被我们俘虏的人数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即四百一十五万,而俘虏当中有二百八十万变成了解放军.”(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49年7月6日)对这些俘虏的吸收改造,对于敌人力量的削弱和我军力量的壮大贡献巨大,对此,周恩来在1949年4月7日所作的《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说:“我们的战士有很大部分是俘虏过来的,称为解放战士,有的部队,解放战士竟占百分之八十,少的也占百分之五十至六十,平均约占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由此可见,富有成效的“处俘”工作对于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兵员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中,我军在人民战争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官兵聪明才智,广泛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以“小米加步枪”战胜了430万拥有大量现代化装备的国民党军。这场战争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强有力的政治攻势大规模地瓦解敌军。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赞扬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毛泽东在召见粟裕时曾说,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欢迎你粟裕同志。毛泽东还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下第一功。解放战争初期,粟裕依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和企图以及华中野战军担负的任务,结合华中战区的实际,对与战争有关的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分析比较后,建议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西移淮南出击蚌浦线。经中央军委同意,结果,在50天时间内,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多人,面对国民党军12万多人的进攻,采用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取得苏中七战七捷的辉…  相似文献   

16.
1949年4月底太原战役结束后,我华北第18、第19兵团奉命向西北开进,国民党胡宗南集团害怕遭我聚歼,其主力开始由关中地区仓皇向西、向南撤退,企图退守秦岭。5月20日,我军解放了西安。敌人不甘心覆灭,纠集了十二个军,三十多个师,共17万余人,从6月5日开始,分数路联合反扑关中,企图重占西安。  相似文献   

17.
王贞勤 《环球军事》2013,(3):126-128
在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曾讲过一句话“没有炮兵,便没有胜利”,指示我军要“加强炮兵建设”。但当时我军非常缺少精通大炮的人才,缴获来的大炮常常成为‘聋子的耳朵”。1947年3月,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在山东省沂南县成立以炮兵为重心的特种兵纵队后,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积极任用一批被俘的日军和国民党军炮兵人才作教官。这些俘虏教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精心施教,为我军炮兵的发展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永远不要忘记他们的功劳。  相似文献   

18.
陕北三战三捷,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于1947年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毛泽东和彭德怀等指挥下,从3月24日至5月4日相继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地区进行的三次歼灭性战役。此役,我军以两个纵队另两个旅共2.6万余人的兵力,抗击近10倍于我的敌军,以伤  相似文献   

19.
刘向上 《环球军事》2009,(23):20-22
发生在1948年的“长春起义”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第一次争取国民党整军起义的光辉战例,对瓦解国民党军、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肖华将军语)。虽然据此编写的两部影视片《兵临城下》、《长夜春晓》已红遍全国,但起义的联络过程却—直鲜为人知。笔者有幸采访了‘长春起义”的“信使”李峥先先生,他在解放后长期工作生活在山东菏泽,向记者详细披露了“长春起义”的内幕。  相似文献   

20.
看了今年第1、2、3期《军事历史》后,我想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写出来,供参考。《军事历史》在研究、总结我军和古今中外军事历史经验教训,为国防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服务方面,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但也应指出,一些研究我军作战的文章,只有自我本身,缺乏敌对一方的动态,如国民党军指挥系统对我方的估测及所采取的对策,就十分稀少。像介绍研究号称国民党军中“五大主力”的第5军、第18军、新编第1、第6军、整编第74师来龙去脉的文章,未见一篇。这应说是一个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