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各地方实力派、各种伪政权均向海外派遣过军事留学生。他们的军事素质和文化知识各有差异,知识背景具有多层次性。留学地区较为广阔,多为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印度、苏联等地,但不同军种的留学生及不同时期留学的重点地区有所区别。学习内容涵盖陆海空三个军种的知识,尤以学习陆海军种知识为主。民国军事留学生群体的生成对中国军事变革产生了一定影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派遣管理混乱、留学生群体规模不大、主要是学习模仿西方等问题。对民国军事留学生群体发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巍 《政工学刊》2003,(1):39-39
新兵入伍后,一些战士会出现生活不适应、训练畏难怕苦、过度思念亲人等诸多问题及由此引发的思想情绪问题。带兵干部除了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外,及时地与他们进行个别谈心不失为一种帮他们解思想“扣子”的有效手段。但一些干部往往只注意了谈心的内容,却忽视了谈心的技巧,因而不易收到理想的谈心效果,有时还会产生负面效应。与新兵谈心时应适当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相似文献   

3.
1881年,朝鲜王国高宗李熙派金允植作为领选使,带领近百名朝鲜游学生(留学生)来到中国,在天津机器局学习军工制造技术、英语和基础科学知识。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天津为朝鲜培养了一批近代化军事科技人才。为了接纳朝鲜官员和留学生,天津机器局曾专设朝鲜馆。这段鲜为人知的史实,展现了两国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对于西方文化的认知以及对于各自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成为中朝关系史上令人难忘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正如《华尔街日报》一位专栏作家所评论的那样:“‘重启’与中国的军事交流已经成为华盛顿的例行公事,特别是在过去的20年间,定期接触常常中断而且每一次中断都会导致两国关系出现新的裂痕。”因而,当世界上两个拥有最大常备军国家的高级将领走到一起时,人们不禁期待着他们会像“魔兽世界”游戏中的不同种族那样展现出某种程度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军钢铁方阵中的“深圳”舰是现代化的战舰,它频频出现在世人面前,为中国争得了光彩。指挥、驾驶它的正是李晓岩,李晓岩是中国海军的蓝色新生代,他集飞行员、留学生、硕士生、现代化战舰舰长于一身,具备高素质现代军事指挥能力,为迎接新军事革命的挑战而搏击大海。  相似文献   

6.
航天与国防     
“嫦娥奔月”——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神话,表达了人类的一种美好愿望。在本世纪初,有人曾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当岁月的脚步  相似文献   

7.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提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军事观。本文对其军事论述的重点进行了梳理,剖析其关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加强海防边防建设和建立军校,派出留学生以培养近代军事人才等方面的重要观点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一走进后勤学院的大门立刻感到了一种不一样的威严和典雅,松柏葱郁、梧桐挺立,偌大的足球场被剪修得平齐而整洁。在外派留学生系办公大楼里,一排显示多个国家现在时刻的时钟挂在墙上——那种不一样的氛围顿时感染了我们。来到会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6日上午,军事经济学院隆重举行了首届外国军事留学生开学典礼。万东铖院长、马建国政委及机关有关部门领导、外军留学生和部分授课教员出席典礼。国防部外事办公室综合局耿雁生副局长、  相似文献   

10.
杨剑  杨润乾 《政工学刊》2002,(10):10-10
在纵横交错的铁路线上 ,扳道工人为了使火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一丝不苟地做着扳“道岔”的工作。扳道工人最可宝贵的是他们那种高度负责的精神 ,他们深知 ,自己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 ,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 ,官兵的思想同样会出现“道岔” ,作为政工干部也应该有扳道工人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学会扳官兵思想上的“道岔”。人的思想是复杂多变的 ,有时会误入歧途 ,走向岔道 ,这就需要政工干部通过耐心细致的启发诱导 ,用革命的道理 ,帮助官兵扳好思想上的“道岔” ,把他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政工干部要想成…  相似文献   

11.
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我有幸作为军事留学生到巴基斯坦国防学院学习一年,能够有机会近距离地了解巴国军事院校和巴国军人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首次派遣留学生是1872年。当时这个主张是曾国藩、李鸿章提出来的。他们建议派120个12到14岁小孩到美国,从语言文字开始学习。当时带队的是客闳,是第一个去美国的留学生。这120个小孩派出去,本来预定要学15年,但常驻有学满,学习了9年,差不多都陆续回来了。这批留学生中很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建设的骨干,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个。唐绍仪是辛亥革命后第一任国务总理,武廷芳是后来的外交部长,唐国华是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这些都是第一批留学生。第二批留学生是派往英国、德国、这里面包括严复。北洋水师,海军里的管带全是第二批…  相似文献   

13.
江洪 《国防》2012,(9):72
有一个段子,说两名研究当代影视艺术的日本留学生请教中国教授启之先生,中国电影《地雷战》是不是真的?教授不假思索地告诉他们,电影是虚构的,但它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日本留学生遂请教授一同观看电影,并问,中国人憎恨日本侵略者,为什么日本队伍前总有大量中国军人开路,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人帮助侵略者?面对学生假装真诚的得意面孔,教授竟一时语塞.  相似文献   

14.
5月下旬,海军某驱逐舰支队又有4名硕士舰长和“军事留学生”舰长,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通过舰长全训合格考试,取得驾驭现代化战舰遂行海上作战任务的指挥权,使这支人民海军的水面主战舰艇部队党委精心打造的“人才航母”,又新增了一批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  相似文献   

15.
冷静 《军事历史》2008,(2):60-65
苏联在国内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中造就了众多驰名国内外的著名将帅。在他们当中,有这样一位:既在苏联南征北战,威名远扬;也曾在中国驰骋疆场,声震四方。他就是布留赫尔元帅,在中国以加伦将军而闻名。无论在苏联还是中国,布留赫尔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辉煌业绩永远铭刻在人类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完成其名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后,感慨地说: "一九三四年中国革命的长征却不是什么象征,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书写长征的著作和文章,记载的多是高层的人和事,漫漫征程上普通战士跋涉、奋斗的事迹,多被宏大的历史叙事所忽略.可正是他们才真正体现出红军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正是他们创造了这部"人类伟大史诗".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307年,赵国国君武灵王实施了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军事变革——“胡服骑射”。即脱掉中原地区原来宽袍大袖、不便骑射的服装,改穿胡服短装,以训练人民骑马射箭,从而发展强大的骑兵部队。“胡服骑射”由于触及到了传统观念和习俗,所以受到赵国守旧大臣的抵制和反对。如何消除大臣们的抵触情绪,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是摆在赵武灵王面前的一道难关。赵武灵王首先突破观念束缚,在大殿上率先垂范,带头穿胡服。反对派的领头人物公子成,以“称疾不朝”的方式表示对抗。武灵王亲自登门做工作,先耐心地陈说“胡服骑射”的理由,再历述百姓所受游…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东北的抗日前沿阵地上,活跃着一支英勇的国际纵队——韩国抗日武装。他们蒙受亡国灭种之耻辱,肩负抗日复国之重担,英勇战斗,为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为世界特别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1931年以前,东北韩侨抗日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了一系列抗日复国的军事活动;1931年以后,中韩实现联合抗日,予日本侵略者以更大打击。本文以1931年为界,对东北韩侨1931年前后的抗日军事活动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人赴海外留学之风渐开。1875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选派7名淮军军官前往德国学习,开中国近代军事留学事业之先河。由于缺乏经验,此次赴德留学并不成功,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为其后留学生的派遣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力行 《中国民兵》2010,(5):13-13
早在今年两会开始前,某些西方媒体就想当然地预测,2010年中国在国防方面的投入将会继续增加。日本《读卖新闻》称.“今年的中国人代会可望实现连续22年的军费两位数增长”;德国《莱茵邮报》,也以《太平洋的军事竞赛》为题报道说,“在3月5日开始的人大会议上.中国将会给军事发展更多的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