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6号数据链(Link-16)是美国各军兵种共同使用的一种战术数据信息传输系统,是美军实施联合作战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由“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终端、指挥控制处理器以及战术数据管理系统组成。其中,JTIDS 为第一代16号数据链终端,能在作战环境下提供导航、相对定位、作战识别和指挥控制功能。MIDS 为第二代16号数据链终端,能提供抗干扰的数字化语音与数据保密通信。在不久的将来,MIDS 将逐步取代 JTIDS,成为美军战场信息传输的新纽带。  相似文献   

2.
JTIDS数据链在部分频带干扰下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oint Tactic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简称JTIDS)采用组合调制体制和多层编码体系保证报文传输的可靠性。分析了JTIDS数据链在莱斯衰落信道环境下的抗干扰性能,并通过仿真分析了该系统在部分频带干扰下的符号误码率和报文丢失率。仿真结果显示,由于JTIDS系统将RS编码、交织等多种编码技术和DS/FFH MSK调制技术相结合,使其在复杂信道环境下保持较低的符号误码率及报文丢失率,满足数据链报文传输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外军典型战术数据链的发展情况,同时根据未来网络化作战需求,对基于协同交战的战术数据链的作战使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协同交战的战术数据链体系结构、功能需求和指标需求,最后给出了基于协同交战的战术数据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误伤事件"原因分析,看战术数据链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伊拉克战争为背景,介绍了美军及北约的战术数据链发展情况、技术概要,重点论述了不同时期的战术数据链在技术体制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可能导致互联、互通和互操作的分析.最后,结合我军的一些现状,在汲取外军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我军在战术数据链建设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公开的关于Link16数据链的信息标准并结合我军对战术数据链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一种JTIDS终端消息字还原模块,该模块包含CCSK码字解密,CCSK译码,解交织,RS译码等一系列基带数据处理过程。首先介绍了Link16数据链消息字还原模块的原理,对其各个子处理模块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硬件实现方案,然后在Quartus II环境下选择Cyclone II系列的EP2C8Q208C8 FPGA芯片进行了JTIDS消息字还原模块的系统级综合与仿真,并在该芯片的开发板上进行了验证,硬件成品可用于JTIDS终端功能测试与评估等多种场合。  相似文献   

6.
美军战术数据链信息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术数据链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环节之一。作者从总体上研究了美军战术数据链的基本构成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并深入分析了美军战术数据链的信息标准,最后提出发展新型综合数据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战术数据链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性能评估是战术数据链武器装备论证的重要内容,是战术数据链编制体制确定与评估的重要依据。给出了战术数据链性能评估的关键指标并分析了评估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战术数据链性能评估的解析方法并对美军11号数据链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可供决策部门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8.
区域防空网络化作战系统中战术数据链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化作战模式下,只有依靠不断发展的数据链技术,才能实现信息源、武器平台和指控中心三者之间的链接.主要探讨了战术数据链的特点、发展情况及其在区域防空网络化作战系统中的体系结构、信息流程等问题,重点突出了战术数据链中与现代化作战模式相适应的环节,分析了区域防空网络化作战系统中专用战术数据链所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将为构建适合区域防空网络化作战的战术数据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数据链仿真是数据链武器装备论证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法.主要对战术数据链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评估、协同互联和互操作、模拟训练等重要研究领域的仿真应用研究,战术数据链分布仿真技术以及国外战术数据链模拟器的建设进行了述评.最后,对数据链仿真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从天基信息网络支持战术应用的需求出发,对卫星数据链的基本概念、内涵特征、实现方式、体系架构等进行了研究,提出并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卫星数据链应用模式,对系统中所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结合当前应用背景,对卫星数据链后续发展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后勤保障模式转变,加快后勤信息化建设,在简要介绍战术数据链相关概念及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战术数据链发展现状的分析,重点论述了其对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启示,分析了数据链应在后勤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建设我军后方勤务数据链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从软、硬件构成要素和报文标准3方面给出了...  相似文献   

12.
天基信息支援下区域反导组网作战各系统实现互连、互通、互操作的关键是战术信息分发系统,而该系统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数据链路,这些链路之间又存在着各种约束条件,因此科学合理的对这些链路进行规划是系统实现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并提出了天基信息支援下区域反导组网作战战术信息分发系统数据链路的规划模型和一种新的解算方法,为该系统数据链路的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Joint Tactic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系统采用无中心节点的时分多址(TDMA)的网络接入协议,针对TDMA网络时隙同步的要求,各终端必须有统一的时间基准的特点。基于HLA/RTI仿真平台,对网络延迟进行了测试,针对RTI中联邦成员的时间延迟很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简单高精度的软件时钟同步方法。该方法既可以降低网络延迟不确定性的影响,又考虑了时钟漂移的影响,具有很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The state of the German Army’s morale in 1918 is central to our understanding not only of the outcome of World War I, but also of the German Revolution and, indeed, through the pernicious ‘stab-in-the-back-myth’, on Weimar politics and the rise of the Nazis, too. This article presents new evidence from the German archives, blended with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show that the morale of some units held up better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almost to the end, and thus to suggest three things. First, it proposes that some historians have placed too much reliance on English-language sources alone, such as British Army intelligence reports, which have various flaws as evidence. Second, it argues that, while historians have increasingly moved away from generalisations about German morale, this process has further to run. Third, it suggests that no single tipping point can be identified, and that morale alone does not provide a sufficient explanation for battlefield defeat. Indeed, much of the data can only be explained if the tactical realities of the war in late 1918 are clearly understood.  相似文献   

15.
战术信息栅格信息分发是实现战术级环境下信息按需共享的核心技术。遵循发布/订阅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分发服务(DDS)的战术信息栅格信息分发方法,给出了实现框架和应用实例,并进行了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信息分发处理性能,基本满足战术信息栅格信息分发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JTIDS数据链系统消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支持地面组网的路由协议(JMR),在不改动现有消息内容的前提下,可以实现JTIDS端机间的无中心自组织组网,并对时延、吞吐量、交付率、路由开销等方面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