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至5月1日布什宣布“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前后持续约40天;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动“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爆发,至2月26日伊拉克撤出科威特,战争也持续约40天;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伊拉克历史上还有一场持续大约40天的战争,而且这场战争中的许多境况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是——  相似文献   

2.
塔季之战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越过边界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凌晨对伊展开“沙漠风暴”行动。多国部队空军在持续多日彻底打击伊拉克空军后,转而放手攻击伊拉克的军事基础设施和其他目标。到1991年的2月的第3周结束时,战争舞台的重点已由双方的空中争斗转入地面攻防。  相似文献   

3.
海湾战争从1991年1月17日开始到2月28日宣布停战,共进行了43天。其中空袭和反空袭战争进行了近40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先后出动约10万架次飞机,并发射了大量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对伊拉克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空袭,使伊拉克的军事设施、指挥机关,通信设施、机场和桥梁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致多国部队只进行了3天的地面进攻即迫使伊拉克退出科威特并宣布接受联合国的各项决议。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损失惨重,失败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4.
1991年1月17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世纪末大战”,42天惊心动魄的空地海一体战,以伊拉克的失败而告终。本文综合有关材料,就气象条件对这场战争的先导行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结束快4年了,伊拉克仍然是乱局一片,丝毫看不出和平的迹象,而美国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处境非常尴尬。下面列出的关于美国和伊拉克的一组数字可以在一个侧面揭示伊拉克的乱象和美国的困局。20——盟友纷纷转向,“多国部队”分崩离析美国最初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本身就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支持,许多国家对军事打击的做法都有疑义,但仗着其“一家独大”的地位,美国还是凑了“多国部队”,发动了战争。令美国想不到的是,不到4年,20个盟友开始陆续以种种理由完全撤出、部分  相似文献   

6.
于洋 《环球军事》2012,(16):58-59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外交部官员于尔根·穆罕默德·吉特勒被伊拉克情报机构成功策反后,开始源源不断地为伊拉克提供各种军事、政治情报。特别是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吉特勒出卖了大量有关美军在中东部署、西方如何评估伊拉克导弹力量的重要情报,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了重大损失。东窗事发后,吉特勒于1991年5月被法庭判处5年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7.
6月18日,小泉政府正式决定,驻伊拉克的日本自卫队将参加伊拉克移交主权后组建的多国部队。由此,日本自卫队终于完成了海外派兵“三步曲”的最后一步——迈出国门,走向战区,成为“占领军”。这是日本自卫队首次参加多国部队,也是对日本和平宪法的重大突破。至此,日本的武装力量实现了真正的质变。 小泉内阁轻松拍板,驻伊自卫队参加多国部队 6月18日上午,日本小泉内阁会议正式作出决定,对《伊拉克重建援助特措法》的实  相似文献   

8.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采取的欺骗措施在多国部队的海湾战争,总体战略中,欺骗措施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首先是利用大肆渲染的演习和战前准备,使伊拉克对多国部队的进攻方向产生错误判断。他们在整个波斯湾海域进行的大规模的两栖作战演习和登陆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的记忆中,海湾战争中空战的情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次又一次,美国飞行员把他们瞄上伊拉克飞机无一例外地揍下来,而伊拉克飞行员却毫无建树。“我们击落了29架伊拉克飞机,而我方部队在空战中没有损失一架飞机。”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去年1月30日在利雅得说。报纸和电视都大肆渲染这些战果,报道多国部队在空战中没有飞机被击落。即使战争结束后,五角大楼仍津津乐道这种“完全一边倒的”空战胜利。五角大楼在给国会的报告中说:“多国部队在空战中共击落41架伊拉克战斗机和直升飞机,而己方无一损失。”但海湾战争的空战并不像美国的宣传机器所吹嘘的那样。就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几小时后,美军便发生了空中  相似文献   

10.
钮松  伍睿 《军事史林》2021,(2):30-36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因之前在石油价格、边界划定和债务免除等问题上未能与科威特协商一致,于是调遣军队越过伊科边界向其发动了突然进攻.伊拉克对科威特的进攻直接导致了海湾战争的爆发.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经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一支以美国为首,由英国、埃及、叙利亚和“海湾六国”等39国组成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了局部战争,并最终以压倒性优势歼灭了伊拉克在科威特的武装力量,取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由于同伊拉克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以色列在海湾战争爆发之初就已预感威胁的来临.  相似文献   

11.
提起第一次海湾战争,无人不晓。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为其第19个省,从而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危机。翌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兵帮助科戚特。海湾战争爆发。 事实上,伊拉克对科威特觊觎已久。早在1961年伊拉克就曾试图出动大军武力吞并科威特,由于遭到英国的军事干预而放弃。本文将带领大家回味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编者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年初的那场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绝对的优势,把伊拉克军队驱逐出科威特,并使伊拉克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战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87号决议,规定伊拉克应在国际监督下销毁所有的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导弹,并要求其承诺  相似文献   

13.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之时,有30多个国家给予美国重要的支持——从提供情报到提供后勤保障,乃至直接派兵参战。伊战结束后.美国领导的驻伊多国部队最多时由3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然而时至今日,上述队伍中已经有近一半“打道回府”。统计显示,目前驻伊多国部队总人数为15.8万余人,其中主体力量为美军(14.4万人),超过千人的还有英军7100人,韩国军队2300人,澳大利亚军队1400人,剩余十几个国家军队加起来才3000余人,仅占1.8%。驻伊美军渐成“孤家寡人”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人员伤亡不断增多、国内反战呼声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驻伊美军究竟还能支撑多久?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初海湾局势再度紧张,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向该地区大举增兵,准备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惊雷”的军事打击。这是继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国在海外地区的最大的一次军事部署。美军在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月17日凌晨,夜幕下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万籁俱寂。正当伊军大部分官兵还遨游在温柔甜密的梦乡、担任值班任务的官兵也正处于疲惫之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突然开始了对伊拉克的猛烈轰炸。顿时,精确制导弹药象长了眼睛一样,准确飞向伊拉克政府大楼、国际机场、导弹基地、生化武器工厂等战略目标和重要场所……整个巴格达处于炮火硝烟的“汪洋大海”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科全境发动了大规模、连续猛烈的空袭。然而许多情况证实,虽然空袭达到了一定的战争目的,但并没有完全摧毁伊拉克的战争机器。造成这种态势,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伊拉克制定了一个比较符合这场战争情况的作战指导。推迟战争爆发,力求做好准备,是伊拉克作战指导的第一个特点。从去年8月初的海湾危机以来,伊拉克采取了种种手段和方法极力推迟战争的爆发,以争取  相似文献   

17.
6月15日,美国国防部发布声明称,布什总统已提名四星上将、现任陆军副参谋长乔治·W·凯西替换里卡多·桑切斯中将,成为驻伊拉克多国部队最高统帅,统领目前在伊拉克的所有军事单位、特别行动组以及负责搜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观察组,并与美国驻伊拉克大使内格罗蓬特一起负责开展伊拉克自治和重建进程。尽管五角大楼强调驻伊美军司令这一职位调换与美军虐囚事件无关,但是国际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政府走马换将正是在为美军虐囚事件寻找替罪羊。尽管凯西将军在这之前并不为公众所熟悉,却能荣升伊拉克多国部队“总管”,成为“无可争议的人选”,这与其所具备的深厚背景有关。然而凯西接收一个烂摊子后,能否重树美国形象,搞定伊拉克局面,仍是世人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半月回放     
数字Numbers 100人10月30日,驻伊拉克美军发表声明,10月份美军在伊拉克死亡的人数已达100人,也使10月成为今年美军在伊拉克伤亡最为惨重的月份。据媒体统计,自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已有2800多名美军士兵在伊身亡。  相似文献   

19.
气化炸弹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的地面战中,为对付伊拉克在科威特境内埋下的大量地雷,使用了威力巨大的气化炸弹。气化炸弹,是从空中撤下氧化乙烯等可燃性物质,使其与炸药一并爆炸的一种炸弹。它的威力是通  相似文献   

20.
空前紧张、激烈、全面的电子战贯穿着海湾战争的全过程。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20年发展的电子战理论和有关武器装备,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较全面的运用。 在联合国决议规定伊拉克撤军最后期限到来的前一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就开始运用多种手段,对伊的C~3I系统实施干扰。1月17日凌晨发动代号为“沙漠风暴”行动时,干扰强度倍增。从大规模空袭到转入地面作战,多国部队的侦察、干扰、摧毁相结合的电子战,与空袭融为一体,始终未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