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初,台湾推出“光华计划”——发展新的水面舰艇计划。通过该计划的实施,至90年代末将使台湾海军的主要水面舰艇和作战能力超过加拿大、德国。由此也引起了不少国家军事学术界的关注,称其谓“台湾一项雄心勃勃的大规模海军现代化计划”。现就“光华计划”之内容、由来及今后发展述以管见。  相似文献   

2.
由于美国海岸警卫队急需对自己早已老化和数量不足的舰艇、飞机进行现代化更新,在2002年海岸警卫队提出了一项采购计划,该计划涉及的采购对象包括一些海岸警卫队从未有过的大型舰艇等作战系统。美国防务专家称,这会给海岸警卫队的士兵们“带来勇气”。但是,由于受到一系列明显的设计错误、时间拖延和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在付出接近5年的努力和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后,这项被称作“深水综合系统”项目的大型计划,已经整体陷入争伦和曲折的泥潭。  相似文献   

3.
黄箐 《当代海军》2004,(9):47-48
现代战争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转变已经开始。“网络中心战”是描述在信息时代组织及进行战争的最佳术语。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维恩·克拉克上将称之为“一个从以平台为中心战争的重要转变”。 美军“环太平洋98”军事演习。透过美军“环太平洋98”军事演习,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根据面向21世纪的“哥白尼”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IT21”计划,美国海军所建造的数字化舰艇已初具规模。如今,美国海军的所有大型舰艇都已具有与大范围计算机作战网络相连的能力,即使是小型舰艇,也即将装备“IT21”系统,从而将使所有舰艇都具有互通、互连、互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三军加快了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台海军以“立体制海”为目标,重点发展新型作战舰艇及反舰、反潜作战装备。根据“第二代兵力”发展计划,台湾海军发展作战舰艇的短期目标是以外购为主、自行研制为辅,长期目标则是以“自立为主,不受制于人”,即逐渐加大自造新型舰艇的比例。据分析,到21世纪初期,随着“二代舰”及其他新型舰艇的不断服役和旧型舰艇陆续退役,台湾海军主力作战舰艇的数量不会有大的变化,但舰艇质量和作战能力将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马俊 《当代海军》2009,(7):54-57
美国海军“313艘舰艇”计划曾被认为是为应对亚太等新兴海上威胁而特别制定的舰队扩充计划,甚至被美国海军宣称为“不可动摇的底线”。  相似文献   

6.
ARPA基于仿真的设计首创 据“商情日报”BAA报道: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92年中期正式启动一项计划——通过模拟“舰艇从初步概念一直到使用期间的各个阶段”来研究降低水面舰艇和潜艇设计成本的可能性。准确地说,其目的在于确定虚拟原型设计和仿真技术在舰艇设计中的应用及研究这种技术在舰艇设计、采办和寿命周期支持过程完全综合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媒体披露,美国海军计划在2020 年前将水面舰艇数量增至313艘,其中包括 数十艘用于击败“新兴敌人”的战舰。这一 计划将扭转海军近年来舰艇数量不断下降的 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海军的这次 扩军行动将不把中国作为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8.
尽管日本近年饱受经济不景气之苦,但并不影响其海上自卫队装备的更新进度,新造的舰艇和武器仍以稳定的速度装备部队。仅2000年,就有包括2艘“村雨”级驱逐舰、1艘“亲潮”级潜艇等一批先进舰艇建成服役,同时又有“大隅”级两栖运输舰、“村雨”级驱逐舰等10多艘各型舰艇开工建造。一直充当日本“走出去”急先锋的海上自卫队目前又在酝酿一系列新的装备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9.
舰船简讯     
美国海军1998财年预算申请美国海军正在申请790亿美元的预算以维持其作战能力。部署舰队的舰艇海上航行时间为每季50天,飞行员每月飞行时间不超过24小时。美海军计划把目前在役的354艘舰艇削减至346艘,到1999财年舰艇在役数量应减至335艘。 1998年的舰艇建造预算包括28亿美元用于3艘“伯克”级导弹驱逐  相似文献   

10.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6,28(3):28-28
美国海军针对舰队缩编和造船成本的上涨出台了一项计划以逆转这种形式。该计划提出了美国海军如何在2020年前使编队舰艇的数量从现在的280艘增加到313艘的大纲。美国海军近年来致力于控制螺旋式上升的成本和在建舰艇的数量。但是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国防季刊”和正在审议中的200  相似文献   

11.
现代海战中,空袭已成为打击水面舰艇的主要作战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台海军防空作战能力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下面笔者将根据公开资料详细分析一下台湾海军目前的防空能力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现有防空战力 台湾海军共有主战水面舰艇28艘,除7艘舰体老旧的经“武进三号”计划改进的“阳”字号驱逐舰外,其余的是清一色的护卫舰。这些舰艇的主要设计使命是反潜作战,  相似文献   

12.
舰艇防空火力规划与调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舰艇防空武器拦截过程的时间连续性和拦截效果的不确定性特点,提出了智能规划和优化调度相结合的舰艇防空计划生成方法。在规划阶段,先用智能规划描述语言PDDL对舰艇防空问题进行建模;针对新的来袭目标或观察的拦截结果,利用智能规划的高效行动推理能力,快速生成可能的备选行动方案;在优化调度阶段,对已生成的备选方案的行动系列进行时间、资源冲突处理,并计算选择出当前最佳拦截方案。与现有的采用离散化处理的武器-目标分配方法相比,该规划与调度过程充分体现了拦截过程的连续性,拦截效果的不确定性,拦截过程中的武器协同,以及最佳拦截时机的选择等,更好地描述了舰艇防空的实际过程。最后,通过蒙特卡罗仿真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为舰艇的自动化防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当前水面舰艇战术背景条件下综合对抗模拟训练存在的主要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通过外接便携式计算机构建水面舰艇“自助式”模拟训练环境并验证了其可行性。提出了该模拟训练环境的基本功能、系统组成、工作流程;探讨了舰艇实装设备驱动、实时多任务仿真环境、舰艇机动过程仿真、训练过程重演等关键技术。这一方法有助于提高水面舰艇战术背景条件下综合对抗对抗模拟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继“地平线”护卫舰后,法国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发展新一代反潜/对地攻击护卫舰,以取代现役舰艇,此计划被称为“多任务护卫舰”(Multi-Mission Frigate,FMM)。此时,曾经与法国共同研制“地平线”护卫舰的意大利也正好要更新舰艇,而且许多需求与法国 FMM舰类似。两国一拍即合,于2002 年正式宣布再度携手,计划名称也改为“欧洲多任务护卫舰”(Fregates Europeennes Multi-Missions, FREMM)。在2004年的欧洲海军展上, 法,意两国国防部长共同签署了正式意向书,就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一致, FREMM护卫舰项目由此起航。  相似文献   

15.
智能舰艇编队指挥控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舰艇编队指挥控制系统协同作战自协同的需要,运用多智能体技术探索舰艇编队指控系统体系结构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由指挥Agent和协同控制Agent构成的智能舰艇编队指挥控制系统,描述了其组织结构,分析了面向任务的协同作战任务分解和分配过程,完成了智能舰艇编队指控系统体系结构的顶层设计.对多Agent技术在舰艇编队指控系统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瑞典海军正在执行一项全球首创的海军计划,这项计划使瑞典成为全球首个采用全隐身技术建造水面舰艇的国家。这个计划就是“维斯比”级轻型护卫舰计划。“维斯比”级轻型护卫舰共有5艘,所采用的技术大部分由瑞典海军、瑞典装备局、瑞典国防研究局(FOI)以及  相似文献   

17.
舰船简讯     
台舰将改进近防系统台湾计划花费500万美元将舰艇装备的“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升级为Block 1B型。新系统增加了光电制导和打击小型快艇能力。台湾在1 986年率先在7艘“阳”字级驱逐舰安装“密集阵”近防武器  相似文献   

18.
舰船简讯     
印度推出海军发展计划印度海军推出了一个重要的更新及改造计划,以抑制海军作战能力的下降。计划内容包括自行建造3艘1135吨级的护卫舰和改进2艘877 EKM“基洛”级潜艇,这些舰艇预计2002年入役。另外,还将从英国购买2架 GRT HK 1 V“鹞”训练飞机。与此同时,大约需要2.236亿美元对17架“海鹞”飞机进行中期改装的计划仍在谈判。  相似文献   

19.
舰队撤离地中海由于资金短缺,燃料不足,黑海舰队所属的“基准线”级海洋观测船和“别烈赞”级测量船等,比原定期限提前撤离地中海。并决定今后不再从黑海驶向外海。黑海舰队参谋部接到海军总参谋部命令,将水面舰艇和辅助船立刻撤离地中海。所有基干战斗力于1991年12月底撤离地中海。黑海舰队参谋部裁减兵力计划已经确定。可驶向外海的装有舰载机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到达直布罗陀海峡。派去的护卫舰“求知”号是唯一的护航舰船。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为建立一支具有立体攻防能力的海军力量,制订了雄心勃勃的海军现代化计划,其中KDX、KDX-2和KDX-3这3级驱逐舰是韩国为对付所谓的“北方威胁”,加强水面舰艇作战能力而研制的新一代作战舰艇。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