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沦陷后,溯江而上的日本海军舰队,先后突破中国军队在长江上设置的江阴、镇江和江宁三要塞区防线,进至南京下关江面,完成从长江水路对南京的包围。向南京进军途中,日本海军舰队协助日本陆军登陆长江北岸,并射击江面中国船只,封锁长江水路。临近和到达南京后,日本海军舰队向江岸及江面试图逃离南京的中国败兵、难民肆意射击,封锁了中国败兵、难民从长江逃离的通道。日本海军舰队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有关该课题的研究应该得到学术界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2.
1956年6月20至26日,苏联海军由巡洋舰“德米特里·巴热尔斯基”号、驱逐舰“智谋”号、“启蒙”号组成的访华舰队,在太平洋舰队司令切库洛夫海军中将率领下,首次驶入我国长江口,泊于黄浦江面,进行了为期6天的友好访问。我当时是东海舰队司令部作战参谋,被派在苏旗舰上担任联络军官,亲临其境,见闻颇多。  相似文献   

3.
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20日至6月2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约120万人,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南京、上海、武汉、杭  相似文献   

4.
1949年4月20日傍晚 ,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渡江战役 ,百万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直下江南 ,一举突破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 ,仅3天即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 ,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胜利捷报传到北平香山 ,毛泽东主席欣然命笔 ,写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大气磅礴的不朽诗篇。南京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渡江战役中 ,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国民党军在兵力及财力、物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 ,仍下了许多本钱来加强防御。1948年底 ,国民党南京卫戍总司令部组建了南京…  相似文献   

5.
1950年4月23日,江苏南京草鞋峡江面。在庆祝渡江战役胜利一周年和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一周年的庆祝典礼上,登陆舰“井冈山”号指挥台,华东海军第一副司令员林遵庄严宣读了中央军委关于华东海军江防舰队改编为华东海军第五舰队的命令,其任务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决心过长江林遵黑夜见光明1948年岁末,1949年仞,在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下,我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他自恃有美国的支持和国际势力的调停,依长江天险,千里设防,  相似文献   

7.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第一次成立于1906~1907年间,1922年撤销。第二次成立于1943年12月,总部设在夏威夷珍珠港,下辖第三舰队(训练舰队)和第七舰队(作战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为太平洋战区的最高长官,在作战上接受三军联合总部指挥。太平洋舰队以两栖作战为主,全部作战兵力置于第七舰队统一指挥之下。  相似文献   

8.
关于军事战略方针的运用和发挥 1.实施渡江作战,突破敌长江防线。渡江战役是进入战略追击阶段的第一个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在“和谈”烟幕掩护下,积极组织长江防线,敌“京沪杭警备总部”,汤恩伯集团45万人。担任上海至湖口地段沿江江防御,以大部兵力担负江防,少部配置在浙赣路及浙东等  相似文献   

9.
1949年2~3月,中共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中原、华东军区部队共约100万人,统归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指挥,准备在5月汛期到来之前,由安庆、芜湖、南京、江阴之线发起渡江作战,歼灭汤恩伯集团,夺取国民党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苏皖浙省广大地区。同时决定,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归第二野战军指挥,牵制白崇禧集团。总前委依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意图和国民党军的部署以…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9年4月,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被突破后,蒋介石决心重点守备上海,企图凭借上海周围坚固工事,继续抵抗,争取时间,抢运物资,掩护战略退却。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的部署是:以6个军守备黄浦江以西地区,以2个军守备黄浦江以东地区。当时,人民解放军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既要解放上海,将上海从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势力控制下转变为人民的城市;又要像爱护珍宝一样完整地保全上海,使上海人民生命财产最小  相似文献   

11.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举行了淮海战役.在战役开始之前和战役进行中,粟裕先后向中央军委提出4次重要建议:第一,当济南战役尚未结束时,首次提出进行以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右翼集团为目标的淮海战役.第二,面对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的现实,主动提出淮海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三,在南线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的条件下,建议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在长江以北逐次歼灭,而不要把它赶过长江去.第四,当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积极筹划调兵增援淮海战场,战局有可能逆转的关键时刻,建议由华东野战军抽兵一部,协助中原野战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这4次重要建议,均被中央军委采纳,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他通观全局.审时度势,善于从战略高度选择和把握作战时机的高超战争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12.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被击退后,将摩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蒋介石密令其第3、第5战区和鲁苏战区所部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我新四军江南主力7000余人在陈毅、粟裕率领下,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独立自主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方针,于7月  相似文献   

13.
被“雪藏”了近60年的美国海军第4舰队终于要复活了! 4月24日,五角大楼正式对外宣布,美国海军将激活第4舰队的番号,并将其总部设在佛罗里达州梅波持基地,司令由“海豹”特种部队出身的两星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约瑟夫·科南担任。于是,美国海军的舰队家族终于添丁进口,迎来了新成员。  相似文献   

14.
高峰 《军事史林》2010,(11):35-37
1949年,由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一手操控的国民党政权,经历了由南京而广州、而重庆、而成都,再至台北的四次迁移。人民革命的暴风骤雨,使蒋介石尝尽了“冬天饮寒水,雪夜渡断桥”的苦涩滋味。  相似文献   

15.
老同盟会员、国民党高级将领高桂滋 ,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主动请缨抗日 ,率部先后参加过长城抗战和南口、平型关、忻口、晋东南、中条山以及守备河防等对日战役和战斗。高将军关心部属 ,高军内部团结一致 ,关心群众 ,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帮助。高将军及其所部 ,在抗战中作战勇敢 ,不惜牺牲 ,并学会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术 ,给了日寇以沉重打击 ,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举世瞩目的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野战军在543万人民群众及地方武装支援下,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浴血奋战66天,以伤亡13.6万人的代价,取得歼敌55.5万余人的伟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使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蒋介石22年的反动统治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逐鹿南中国     
渡江战役结束后,国民党的整个防线都被击溃.但是,蒋介石纠集残余力量退守福建及东南沿海岛屿,并与桂系军阀配合,妄图在美国的直接支持下,继续负隅顽抗,进行垂死挣扎.为了彻底消灭蒋介石的残余军事力量,迅速解放全中国,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逐鹿南中国.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海军的五大舰队中,第七舰队是作战能力最强、作战范围最广的一支特混舰队。这支舰队由航空母舰战斗群、两栖舰艇编队、登陆部队。潜艇编队、后勤编队、巡逻侦察编队组成,主力部署在远离美国本土上万海里的西太平洋地区,是一支典型的前沿部署舰队。在实现美军“由海到陆”战略意图中,第七舰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历史沿革 美国第七舰队组建于 1943年3月 15日,是由当时西南太平洋部队改名而来的,如今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前沿部署舰队,负责的区域包括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七舰队多次参加太平洋作战,其中包括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9.
军舰的舷号     
1949年4月23日,毛泽东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攻占了蒋介石政权的首都南京。就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同一天,在江苏泰州白马庙这个小村落的一座小楼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诞生了。它的第一任司令员是后来担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10,(2):42-42
1948年春夏,蒋介石政权内外交困,摇摇欲坠。面对严峻的形势.国民党党内怨蒋批蒋的声浪日盛一日,为此,蒋介石召集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及各省、市的负责人,在南京召开了一次高层党政检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