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解决控制系统中角度位置信号实时测量、分析手段缺乏的问题,设计基于USB技术的便携式角度位置数据采集仪。该设计采用专用轴角转换模块、高性能单片机和USB接口芯片为硬件平台,通过采集分析软件的开发,实现了多通道组合轴角数据采集、显示和存储功能。单片机模拟DMA总线时序技术有效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较好地满足了实际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需要设计了消息基器件数据低寄存器定位监视电路,满足了总线和本地CPU对数据低寄存器读写时的时序关系,给出了部分实现电路和状态转移流程图。  相似文献   

3.
针对自行火炮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故障机理复杂这一问题,构建了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CAN总线节点检测方法,采用在线数据解析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CAN总线数据的采集与解析,提出了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的核极限学习机和D-S证据理论的多参数信息融合状态评估方法和诊断模型。通过某型自行火炮实车试验,证明了该测试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作用地位的提升,利用模拟训练手段提升电子对抗能力是一种重要途径。为了有效提升电子对抗模拟训练效果,提高模拟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同时简化系统硬件设计,提出了多通道总线控制器的设计思路,将FPGA作为USB总线与CAN总线的控制核心,根据系统时序要求实现了对总线控制器的逻辑控制。实践表明,此种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效费比。  相似文献   

5.
基于ARM技术的处理器已经普遍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各个领域.CAN总线也已广泛应用于这些领域,但大多数常用的ARM9系列芯片还没有在片内集成CAN总线的控制器,使得不得不在板级进行扩展.选用飞利浦的SJA1000器件作为CAN总线控制器在ARM系统中进行扩展,给出了两种通过总线扩展的实现方法,即通过CPLD转换时序的方法和双周期读写模拟方法,并对后者的实现方法做了详细论述.最后对CAN总线Linux下的驱动移植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HLA分布仿真系统提供运行数据的回放能力并解决各种回放策略都必须面对的数据完备、时序准确、运行高效及回放方法的可通用性等问题,对HLA联邦中的数据回放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HLA仿真中的回放需求以及HLA对回放实现技术的影响,指出回放方法的可通用性实质上是联邦独立性的概念,研究了将回放数据对象化处理的方法,针对成员式数据回放策略、基于对象序列化技术和成员自动生成技术提出了一种可通用的HLA数据回放实现方案,最后介绍了通用HLA数据回放工具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总线数据传输网络要求利用光纤实现宽频带通信链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光纤通信接口的总线网络链路设计,该设计中以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为控制芯片,HTA8525和Aurora协议为光纤通信接口的核心实现光电转换,利用以太网模块将数据转化为上位机可识别的数据帧,可验证总线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总线网络中的光纤通信链路传输速率达到10 Gb/s级,能够快速进行数据传输,并且可以将数据回传至上位机进行观察分析,解决传统总线网络中传输速率受限等问题,同时提升总线网络的可靠性,满足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尤其伴随巨星星座的构建,在轨卫星数量越来越多,如何管理使用海量的遥测数据成为航天测控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测控系统当前时序数据全参数存储策略带来的时序数据量较大的问题,引入业务访问遥测数据记录中的遥测参数标识、数据使用时间和访问记录时间等参数,构建参数存储强度函数,提出基于深度线性规划霍克斯模型的时序存储算法,对时序数据存储策略进行改进,同时设计实验对比全参数时序数据存储策略和基于深度时序算法的存储策略,验证该方法在保证时序数据访问命中率基础上,存储量相较全参数存储策略降低至2%,达到与基于深度时序算法的存储策略相近的水平,同时解决基于深度时序算法的存储策略收敛性不足的问题,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单服务器时序数据存储量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设计的多功能PCM测试仪采用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作为遥测PCM解调器,在其内部逻辑时序的控制下实现对PCM信号的解码。解调后的数据通过USB总线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实时数据监测与分析。上位机软件有自动测试和单机测试两种模式,发送与接收均设计有3种不同形式的接口电路,适用于运放和差分两种形式的低速以及高速PCM信号。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系统在试验中出现的通信节点多、时序紧凑、数据量大等问题,提出了利用网络嗅探技术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数据采集,采用GPS时钟硬中断和RTX环境下实时数据传输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试验数据的精确配时和实时处理,进而结合数据分类和处理,实现了试验数据的实时录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