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4 毫秒
1.
79式多用途导弹也称为“重MAT”,是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的一种长射程反装甲导弹,在抗登陆作战中,也可以用来打击登陆艇和冲锋舟等水上目标,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重型反坦克多用途导弹。 79式重MAT的开发 1964年,日本防卫厅技术形容总部开始进行导弹攻击海上目标的可行性研究,通过近两年的基础研究,1966年开始进行导弹部件的试制工作。 1968年,日本完成了弹头、火箭发动机、控制部分的试制工作,1969年开始进行整体试制。头3次的产品主要用作技术试验和实  相似文献   

2.
01式轻型反坦克导弹是日本陆上自卫队最新型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主要是近程攻击敌坦克及装甲车辆,在攻坚作战中,也可以摧毁敌坚固的作战工事。日本军方希望它能取代84毫米无后坐力炮,成为步兵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的中坚。1993年,日本川崎重工得到了日本军方的合同,成为01式反坦克导弹的主承包商,当时的编号是XATM-5。经过了8年的研制,2001年制式化,以当时的公元纪年命名为"01式轻型反坦克导弹",在日本  相似文献   

3.
动能反坦克导弹是一种依靠超高速动能、采取直接碰撞方式摧毁目标的新概念武器。美国陆军分别于1988和1999 年启动了2个动能导弹研制项目,即“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和“紧凑型动能导弹”。前者是提供给早期进入/强行进入部队使用的重型、专用反坦克武器系统;后者则是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而威力不减的多用途导弹。为适应美国陆军转型的需要,2004年在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完成了产品合格试验和有限用户试验后,美国国会在《2005财年国防拨款法案》中终止了较为“肥胖笨重”的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重点研制将用于未来战斗系统的较为“苗条轻巧”的紧凑型动能导弹。  相似文献   

4.
英、美国防部已签署协议并联合开发了一种可从陆上和空中发射的新型多用途导弹——通用导弹(CommonMissile)。该导弹能安装在多个平台上可对付装甲车辆、掩体、雷达装置和指挥部等多种目标。该导弹将可与英国和美国现有的武器系统,如“陶”式反坦克导弹和“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兼容。  相似文献   

5.
现代战争是多维的,多兵种的立体战,研制一种武器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提高武器的费效比,研制多用途导弹是目前导弹武器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从总体设计角度出发,建立了防空反坦克两用弹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参数优化,得出了一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结果,为防空反坦克两用弹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工艺水平的重大进展——凝视式焦平面阵列技术促进了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研制。这种反坦克导弹可以“打了不管”(fire-and-forget),能够击毁最现代化的坦克。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外装备和正在研制的光纤制导导弹主要有美国的增强型光纤制导导弹EFOG-M,德、法、意三国联合研制的独眼巨人Polyphem,日本的96式,西班牙的麦卡姆和以色列的NT-S斯派克等。其中射程在10km以内的近程导弹如96式,麦卡姆和NT-S斯派克已装备部队使用。而射程在10km以上的远程导弹如EFOG-M和独眼巨人已经进行了20年的研制发展,但目前还没有装备的计划。国内经过对光纤图像制导导弹多年研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比较成熟。一、光纤图像制导导弹的主要特点依照射程的大小,可将光纤制导导弹分为远程光纤制导导弹、中程光纤制导导弹及近程光…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反坦克导弹满足现代战场多用途化的需要,可实现平飞攻击和攻顶攻击,对某型反坦克导弹平射弹道和攻顶弹道进行了初步设计,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平射和攻顶的弹道方案,在外弹道学和导弹总体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它的运动方程,最后基于Simulink对其进行了编程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设计的弹道方案平射时导弹落角可达-15°的要求,攻顶时导弹落角可达到-30°的要求,即可以实现平射和攻顶弹道,所以设计的弹道可为未来多用途反坦克导弹弹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论述了当前世界范围内各式远距离反坦克导弹的研究、发展、应用、升级改造思路和更新换代情况,以及一些知名公司的研制和发展特色;指出远射程、高精度、大威力,以及良好的适配能力和多用途化将成为其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步兵的天敌是谁?满身披挂、不可一世的坦克装甲车辆首当其冲,而具有“一击必杀”功夫的反坦克导弹则让坦克依然陷于“既生瑜,何生亮”的烦恼之中。在2002珠海航展上,南非肯特龙公司就展出了独具特色的“雨燕”反坦克导弹。它的威力足以对付世界上现役或即将装备的先进装甲车辆。 跟许多诞生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武器研制项目类似,“雨燕”反坦克导弹也是从一项本来被取消的计划中救活的。1976年,南非国防军以接受“安盟”游击队(UNITA)邀  相似文献   

11.
晓东  幼波 《国防科技》2002,(7):83-85
在1973年10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使用俄(前苏联)制“AT-3”导弹击毁了200多辆以色列坦克;而以色列用改制的法国SS-11导弹摧毁埃及、叙利亚坦克300多辆。自此,世界各国对反坦克导弹的战场应用及其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反坦克导弹被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从而拉开了世界各国争相研制、发展反坦克导弹的序幕。近三十年来,反坦克导弹得到了极大发展,成为反装甲目标的利器,被誉为“坦克终结者”。  相似文献   

12.
反坦克导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研制成功的小型制导武器,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法国率先投入使用,继而在众多国家掀起研制高潮。历次局部战争表明,反坦克导弹是当今最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与其他反坦克武器相比,反坦克导弹具有命中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机动灵活、作战效费比高等一系列优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反坦克导弹经历了4代,并在很多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大量装备。下面列举出10种最有代表性的反坦克导弹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外军已经装备和正在研制的光纤制导导弹主要有:美国的“增强型光纤制导导弹”(EFOG-M)、德法意三国联合研制的“独眼巨人”(Polyphem)、日本的96式、西班牙的“麦卡姆”和以色列的“斯派克”(NT-S)等。其中,射程在10千米以内的近程导弹,如96式、“麦卡姆”和“斯派克”已装备部队使用,而射程在10千米以上的远程导弹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兴治,自 1963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进入了军工科研单位,从事反坦克导弹系统的研制。他从资料中了解到,一个国家的军队若没有现代化的反坦克武器,必然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战斗的失利。可是我国的反坦克武器却处于落后状况。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为改变我国的反坦克武器的落后面貌贡献力量”,“一生永远为兵器科研服务”。他与同事们先后进行了三种型号的反坦克导弹的研制。成为我国反坦克导弹的开拓者和发展者之一。他们研制成功的J—×××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红箭××及某弹综合性能均达到世界先进…  相似文献   

15.
红箭犀利     
“红箭”是我国北方工业总公司研制生产的系列反坦克导弹。自70年代始,先后诞生了“红箭73”、“红箭8”等型号。“红箭”反坦克导弹在研制过程中不断吸取国外各型反坦克导弹的优点,其射程和威力与世界同步发展。针对坦克装甲主护技术的发展,“红箭”导弹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以保持攻击的有效性。目前最新一代“红箭”导弹已经装备部队,巨大的威力可以摧毁目前世界上各型现役主战坦克,技战术指标可与国外新一代反坦克导弹相媲美。  相似文献   

16.
一、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的战术技术性能 近年来,西方一些主要国家为进一步提高精确制导武器的战术技术性能,一方面积极研制新的精确制导武器,另一方面对现有武器进行技术改进和改造。 1.重视多用途 美国马丁·玛丽埃塔公司目前为美国陆军研制的单兵携带式“标枪”反坦克导弹,同时该弹也可用于攻击直升机和掩蔽工事等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地面战争中,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之间的较量将在更长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展开。今天,反坦克导弹以其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已跃升为反坦克武器的主力。目前,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装备40多种反坦克导弹,还在研制一批新型反坦克导弹。在海湾战争中,约有60%的坦克是由便携、车载和直升机载反坦克导弹摧毁的。60~70年代,反坦克武器与坦克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复合装甲、反应装甲等新型防护装甲的相继出现,第一、二代反坦克导弹已相  相似文献   

18.
当今,大多数国家的军队使用配置半自动指挥系统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存在许多缺点:在夜间和有雾、有雪的低能见度条件下作战能力受限;射程短、射速低;战斗中易受光电干扰;不能有效毁伤坦克的多层装甲或主动防护装甲。因此,世界各国在改进现役反坦克导弹武器的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详细探讨了车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总体层次结构和基本方法,建立了系统效能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效能评估仿真软件,并以某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为例进行了系统效能仿真评估,为缩短反坦克导弹武器的研制周期,提高其效费比以及整体作战效能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10月17~22日,韩国ADEX 2023航空航天与国防展览会在首尔举办。韩华防务公司作为韩国最大防务公司,继2022年展会后再次展出了新开发的K-NIFV下一代步兵战车模型,以及在其底盘基础上研制的工兵战车、反坦克导弹车、火力支援战车等变型车模型以及一款轻型多用途战斗车辆,意图形成一整套有人和无人复合地面作战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