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数十万中国劳工远赴欧洲西线,为协约国一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战争结束后,中国北洋政府也一度出兵海参崴,随协约国干涉苏俄革命。事实上,北洋政府在战争爆发后也曾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选派数批陆海军军官担任观战武官,远赴欧洲考察观战。这些中国军官因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了近距离的观察和思考,其亲身经历与所见所闻殊为罕见(相关研究可参见台湾学者张力《中国军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察与省思》,《辅仁历史学报》2007年7月第19期等)。  相似文献   

2.
在北洋政府统治的十多年时间里,由于政局的动荡,中国军事近代化建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这一时期也并不非一无所获,在非物质形态的军事学术领域,就有一些新的发展。在当时极其艰难的环境里,中国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所取得的进步,便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海军学术队伍的萎缩和研究重心的转移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海军学术界对于振兴中国海军仍抱有较大的希望。1912年8月,《海军杂志})在北京创刊,成为中国海军学术界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海军专门杂志。该刊犹如清末在日本创办的《海军》一样,以海军建设问题为其学术主题。在第…  相似文献   

3.
近代历史上的中国,积贫积弱,多次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被迫签订了一系列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然而在1918-1921年间,中国北洋政府却派海陆军部队进入苏俄西伯利亚地区,便有了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的先例.那么,北洋政府缘何派兵来到苏俄远东地区,这次出兵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4.
北洋政府组建吉黑江防舰队述略苏小东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远东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积弱的中国的国际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这为中国政府收复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航权提供了良好时机。在这种形势下,北洋政府及时地组建了吉黑江防舰队,并经过两年错综复杂的斗...  相似文献   

5.
从民国初年到全国解放的近40年里,旧中国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军队里,派系繁多,山头林立。其中,有三个因军校而得名的派系:“士官系”、“保定系”、“黄埔系”,号称“陆军三大系”。这三个派系的成员分別毕业于三所著名的军校:日本士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官学校。三大系在旧中国军界将星闪烁、冠盖云集,出过许多有影响的军政要人,在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近、现代军事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刘祖爱 《国防科技》2015,36(5):116-120
中国近代历史上,国防科技充满着太多的梦想和苦难。从道器结合、内外结合及人才选用结合等角度,阐述了中国近代史国防科技展的经验教训与启示。研究表明,无论清王朝、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在推进国防科技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日本战败投降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占领军进驻日本,与亚洲各国一起,对日本的战争罪犯进行了清理。按照战争犯罪严重程度,战犯被分为甲、乙、丙三级。当时在中国国内审判的多属乙、丙级战犯。罪大恶极的送交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共有14名,其中罪大恶极的原日本首相东条英机等7人于1948年12月在东京被处以绞刑。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中国觊觎已久。早在1872年9月,日本就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对华间谍活动。当时,日本留守内阁代理在征得外务卿副岛种臣和参议员板垣退助的同意后,派遣部下池上四郎、武市正干和彭城中平从上海乘船经烟台到营口,在中国东北搜集情报。他们总是以"看看有什么感兴趣的贸易,到贵国参观旅行来了。"等听起来很轻松的话来蒙蔽盘问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同时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反对共同敌人──日本军阀斗争的胜利。抗战初期,毛泽东曾预言:“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的进步,这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是日本的困难;第三是国际的援助。”当时比利时的著名战略家勒尔坚在考察了中国的抗是战场后也得出结论:“日本士兵的子弹总有一天会朝向其国内射击,这就是日本军事的总崩溃。”②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民特别是侵华日军官兵的反战运动,有力地捆住了日本军阀的手脚,增加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困难。侵华日军厌战情绪增强…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经历了军事史上最为剧烈的军事变革之一,引发了军事领域的一系列震动。中国传统军事法也随之开始解体、蜕化、转型,历经晚清、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逐渐形成了完善健全的近代军事法体系。本文就中国近代军事法的阶段性变迁进行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11.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于8月13日下午参拜了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小泉自今年执政以来,一再表示要在88月15日——日本战败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他的这一态度遭到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日本国内各方人士的强烈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小泉决定提前参拜靖国神社。 1985年8月15日,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了靖国神社;1996年7月29日,当时的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参拜了靖国神社。他们的举动遭到了日本舆论和邻国的强烈反对。小泉此次参拜同样招致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相似文献   

12.
1929年12月在南京出版的中国杂志《时事月报》刊登了日本《田中奏折》 (原文题为《田中义一上日皇奏章》)主要内容的梗概。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因这一奏折中侵略中国的阴谋计划被揭露,慌了手脚,田中内阁及其所控制的舆论工具矢口否认《田中奏折》的存在,并说这是一个伪造的文件。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直至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这一时期,这个文件确定的方针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田中奏折》在中国和世界成了很多论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王红 《军事史林》2010,(12):36-39
1917年8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之际,中国的北洋政府宣布放弃中立,加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同年11月,同属协约国的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战争。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德国、日本等国军事经济思想的影响,加之当时面临的战争威胁,在中国出现了关于“战时经济”的研究。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战时经济学”得到进一步发展。解决中国在战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和应采取的统制经济政策,是这一时期中国军事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于日本侵略军之手,疯狂的日军在此犯下了惨绝人寰的暴行,南京人民蒙受了空前的浩劫。当时,目睹过这场人间惨剧的国际人士就曾以“恐怖的程度不是以笔墨所能形容”、“我看到了活地狱”、“这是现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以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等说法强烈遗责日本侵略军血洗石头城的暴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已经远去,但血泪与悲愤尚存。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本文以概略纪实的形式,再现了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旨在使中国人民永世不忘国耻,更加热爱祖国,努力建设祖国。同时,也让日本人民进一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野蛮暴行,以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相似文献   

16.
萧嘉 《政工学刊》2014,(9):90-90
随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军队的铁蹄迅速遍及整个东南亚,并专门成立了掠夺亚洲人民财产的秘密机构——"金百合"。裕仁天皇任命皇族成员竹田宫恒德亲王为该组织的负责人,其他几名皇族亲王,如朝香宫鸠彦王、闲院宫载仁王也参与了这项任务。日本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掠夺大量黄金据披露,日军在1937年攻陷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时,不仅屠杀了数十万中国人,犯下滔天罪行,日本皇室还利用"金百合",亲自参与抢劫财宝。  相似文献   

17.
冯虹 《军事史林》2008,(8):55-58
美日的反潜合作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冷战时期,美国和日本就在东亚太平洋有着密切而深度的反潜合作,当时的目标就是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日本也是威胁最大的苏联核潜艇,这种合作,被称为美日“双边同盟的核心内容”。冷战结束后,在美日眼里,俄罗斯的潜艇活动日益淡化、减少,中国潜艇的分量日益增大,并成为它们搜寻的重点。2003年11月,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和日本海上自卫队首次在中国东海附近、水深约300米以内的“浅海域”,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短短几十年间,日本就把台湾变成了自己在太平洋上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为它后来发动的侵略战争服务。太平洋战争期间。从东南亚运往日本的物资都要经过台湾海峡,所以日本在岛内驻扎了大量的陆、海军部队以保卫这条海上生命线的安全。基于上述理由,盟军方面也把打击驻台日军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当时驻扎在中国大陆的美国第14航空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飞虎队”承担了这项任务。  相似文献   

19.
徐平  张冬 《军事史林》2013,(8):41-45
近代日本陆军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处于幕府时代后期的日本在亚洲最早引进西方军制。“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仿照西方列强,组建了三个洋式兵队,包括步、骑、炮兵共计13625人。1870年12月,明治政府下令统一军制,规定陆军学法国,海军学英国。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军队逐渐成为当时亚洲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军队,日本也一跃成为当时列强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各地方实力派、各种伪政权均向海外派遣过军事留学生。他们的军事素质和文化知识各有差异,知识背景具有多层次性。留学地区较为广阔,多为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奥地利、瑞士、意大利、印度、苏联等地,但不同军种的留学生及不同时期留学的重点地区有所区别。学习内容涵盖陆海空三个军种的知识,尤以学习陆海军种知识为主。民国军事留学生群体的生成对中国军事变革产生了一定影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派遣管理混乱、留学生群体规模不大、主要是学习模仿西方等问题。对民国军事留学生群体发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