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和伊朗关系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急转直下,跌入谷底,直至今日两国仍旧没有正常的外交关系和来往。除此之外,伊朗的核问题、社会体制、司法、人权、航天发展等方面也长期遭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指责和攻击。尤其是长期不能达成一致认识的伊朗核问题,更加剧了伊朗在国际社会备受孤立和处处被打压的处境。西方针对伊朗常年实施多方位的严苛制裁,也使得伊朗国家发展进步受限,国家经济一直不能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2.
近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不断在伊朗核问题上大做文章,致使伊朗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越发剑拔弩张,美国和以色列更是多次扬言要对伊朗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波斯湾上空顿时阴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为了展示自己的武力,震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伊朗频繁举行各种军事演习,伊朗精神领袖哈姆内伊和总统内贾德也多次视察演习的主角——伊斯兰革命卫队,并发表演讲鼓舞士气提升革命卫队的革命和宗教热情,伊斯兰革命卫队亦再度成为世人瞩目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3.
近段时间来,随着伊朗核问题的不断升级,特别是面对伊朗政府的强硬立场,美国政府自然也是毫不退让,并一再宣称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海外媒体也不断曝出美国如若对伊动武将采取何种方式的种种版本,使这一问题成了当下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在“本期专题”里,我们特就此及相关问题作一集中报道,希望引起读者关注。——编者  相似文献   

4.
2月19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伊朗已经多次表明本国的宗教信仰认为核武器是“违禁的”,伊朗并不寻求发展核武器,一些西方国家指控伊朗在寻求发展核武器是“陈腐和荒谬”的。这一言论使得本已一波三折的伊朗核问题更显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5.
方言 《环球军事》2013,(10):51-53
随着美国和以色列不断放狠话要对伊朗动武,伊朗也不甘示弱,频频举行军事演习。鉴于从海湾战争开始西方对外军事十涉行动以空袭为主,所以伊朗的防空能力承担着巨大压力。外界认为,伊朗人的地面地空导弹系统虽然整体技术落后,但也不是全然无法和美以战机相抗衡。特别是霍克地卒导弹系统及伊朗在其錾础上开发的悔尔萨德地空导弹系统,被伊朗格外器重,有可能成为美以空袭作战中最需要重视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美国可能对伊朗动武的种种传闻不绝于耳,真假难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美国是否真的会动武,只想说明的是,一旦动起手来,伊朗恐怕不会成为第二个伊拉克。伊朗不是伊拉克。虽然两伊在海湾地区争雄多年,但客观地讲,无论综合国力,还是军事实力,伊朗都远在伊拉克之上。论人口,伊朗是伊拉克的3倍;论国土面积,伊朗是伊拉克的4倍,可谓海湾地区的“大个子”;论  相似文献   

7.
目前,围绕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国际外交努力在进行的同时,以美国和以色列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情报机关却早已针对伊朗核项目展开了“秘密战争”——情报战和间谍战。日前,伊朗情报部门对外宣称,破获了以色列“摩萨德”在伊朗境内安插的专门暗杀伊核科学家的间谍网络,10余名“摩萨德”特工被逮捕,而且伊朗情报机构也成功渗透进“摩萨德”当中。伊朗与以色列之间进行的“暗战”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美国和伊朗的对抗博弈越来越玄妙。伊朗态度强硬,对美国可能动武的威胁表示奉陪到底,同时也不忘给美国留下谈判解决的可能。美国一方面利用各种场合表示无意对伊朗动武,另一方面仍向海湾地区增调兵力,波斯湾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和驻伊拉克、阿富汗及周边地区的美、英兵力已形成对伊朗的前沿部署。并且,双方不断以军事演习来增强威胁的可信度。这  相似文献   

9.
叙利亚内战自2011年打响以来,已.持续两年之久,并因今年8月21日“化武使用”问题而一度走到战争边缘。但随着俄坚决反对美动武提议,叙利亚临危示弱愿接受国际社会化武核查,外交解决再次成为可能。但也应看列,美政府仍未放弃动武选项,内部强硬派仍主张对叙实施报复性打击,其以叙化武问题敲山震虎,教戒伊朗、朝鲜等化武拥有国的可能性将长期存在。而生化武器作为巴沙尔应对以色列的主要保单,也不大可能完全放弃,因此很有可能“退二进三”采取拖延战术。  相似文献   

10.
近日来,以色列一直为对伊朗动武造势,英国媒体也煽风点火,报道称英军正在加紧制订作战计划,以配合美国空袭伊朗。然而,伊朗对于美以的战争叫嚣不但没有胆怯,反而与美以叫起板来,针锋相对地表示已经做好“全面戒备”。为什么伊朗敢与美以叫板?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06年不久,伊朗突然揭开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 的封条,从而使沉寂两年多的伊朗核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而新当选的伊朗总统内贾德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出排以言论,扬言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这不仅让美国感到不安,更让阿拉伯国家的宿敌以色列感到愤怒。以色列军方向伊朗发出警告:3 月1日将是外交努力的最后期限。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是以色列的不二选择。一柄高悬于伊朗头顶上的利剑正待出鞘。而这柄利剑便是以色列空军。  相似文献   

12.
伊朗核僵局的底线 关于伊朗的核僵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与伊朗人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伊朗民众也纷纷表示,不担心美国随时可能的攻击。一位在美国研究国际问题的伊朗学者认为:与伊拉克不同,伊朗什叶派穆斯林占大多数,在战争威胁面前,伊朗民众只会更加团结;伊朗不论面积和人口都是伊拉克3倍以上,并且已经拥有可以攻击以色列和美军的中程导弹;伊朗与欧洲的关系相对比较密切,英法德积极斡旋核危机就是证明。根据伊朗与英法德3国达成的协议,伊朗已经如期中止  相似文献   

13.
论述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当代西方著作多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均具有某些中国文化特征:偏重战略防御,崇尚有限战争或有节制地使用武力,低估“纯暴力”在解决安全问题中的作用。笔者研究中国古代兵书后得知,中国军事思想包含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主张,在崇尚战略防御的同时,又主张攻击、摧毁或征服敌人;在强调“义战”和“权变”的同时,又似乎对战争目标、范围和方法的制约因素置之度外;为达成政治目的,在采取非暴力手段的同时,又强调使用暴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伊朗核问题不断升温,有关该危机可能引发战争的报道近来频频见诸各国媒体。由于布什政府一直对伊朗核问题紧揪不放。加之美伊间20多年来恩怨不断、敌对严重,舆论普遍认为,美国很可能会像3年前颠覆萨达姆统治那样发动另一场“伊战”来推翻伊朗伊斯兰政权。伊朗的地区宿敌以色列近来更以一系列鲜明的姿态向外界表明,其可能成为武力“攻伊”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5.
1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结束对埃及的访问,为他这次为期8天的中东之行画上了句号。此前,他相继访问了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区、科威特、巴林、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可以说,为遏制伊朗造势施压是布什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颇耐人寻味的是,与此同时,土耳其总统居尔也出访埃及,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一并表示反对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呼吁用和平和外交手段处理国际争端。从同为美国盟友的中东两大国的联合说辞,可见布什的此次中东之行曲高和寡、尽显颓势。  相似文献   

16.
近来,在各大国就伊朗核问题紧张磋商之际,力主动武的以色利也加紧了对伊朗的监视。4月底,以色列发射了一颗新间谍卫星,专门用以监控伊朗核项目和远程导弹发射。这一举动,在增强以色列情侦能力的同时,也让以色列情报界再次进入国际视线。正如人们所知,情报系统在以色列举足轻重,堪称“犹太王国的守护神”,但却很少有人了解,除名声显赫的摩萨德之外,以色列还有四大情报机构。那么,这五大情报机构是怎样分工,各自又是如何运作的呢?本文将揭开谜底。摩萨德:“群龙之首”耳目遍布在以色列情报界,摩萨德与欣贝特同属政府情报机构,与阿穆恩一样负责…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1月8日,一直以强硬态度抵制联合国武器核查的伊拉克突然宣布接受联合国1441号决议,准许核查人员进入伊拉克执行武器核查。伊拉克的这种态度使其暂时避免了遭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武力打击,但是却没有实质上消除战争威胁。自从2002年10月10日和11日美国参众两院以压倒多数票相继通过授权美国总统布什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并迫使伊拉克履行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决议后,舆论普遍认为,该决议的通过,等于给布什总统一张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空白支票”,使得美英朝着军事打击伊拉克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伊拉克的突然接受核查,明显是萨达姆最终屈服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的武力威胁。导致萨达姆屈服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其武装力量在近10年的制裁中的严重衰败,尤其是伊拉克防空系统的严最衰败。  相似文献   

18.
美国和其盟国无需忍受制止伊朗开发核武器的痛苦。大国和伊朗之间的外交沟通应该继续,因为开放的沟通渠道有助于西方国家更好地与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打交道。当前对伊朗的制裁政策应该取消:它们主要伤害的是普通伊朗人,很少能达成其本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3月29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3月轮值主席、阿根廷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约拉尔宣读一项主席声明,呼吁伊朗履行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今年2月通过的决议,恢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同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司令萨法里也向外界宣布,伊朗从3月31日开始在南部波斯湾沿岸及附近水域举行为期一周的各军种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国际舆论认为,伊朗选择这一时机宣布实施演习,是针对美国等敌对国家放言对其实施军事打击的一种回应,意在显示武力,震慑美国。重兵聚集波斯湾此次军演从3月31日持续到4月6日,参演部队包括伊朗革命卫队和正规军的陆海空三…  相似文献   

20.
3月20日法国率先对利比亚实施第一轮空中打击,就此拉开了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的序幕.世人已经习惯了以西方强国打着"人道主义"的旗号对主权国家进行军事打击的行径,虽然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还没有结束,但是透过此次西方多国的联合空袭行动不难看出,各国对利动武的背后有着蓄谋已久的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