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段时间,美国智库、国会.军政要人和媒体频频炒作耸人听闻的“中国××威胁论”——从“中国能源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到“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科技威胁论”,最近又推出了“中国军事科技威胁论”。  相似文献   

2.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1,25(3):103-F0003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是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2007年7月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准为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2011年在第二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3.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2,26(3):103-F0003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是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2007年7月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准为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2011年在第二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4.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2,26(2):103-F0003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是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5.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是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2007年7月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准为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2011年在第二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6.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1,25(6):103-F0003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是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7.
近段时间来,“中国威胁论”陈渣泛起,来势不小。留心观察会发现,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威胁论”就一直不绝于耳。还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就开始了妖魔化中国的炒作,攻击中国人权、民主和社会政治制度,诋毁中国国际形象。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又花样翻新,除了软实力版的“中国威胁论”外,诸如“中国航母威胁论”、“潜艇威胁论”、“导弹威胁论”等军事版本的“威胁论”又不断升温,虽是捕风捉影,却也引来世界不少关注。  相似文献   

8.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9,23(2):F0003-F0003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是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来源是:古代战争实践催生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我国古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总结战争实践经验创立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是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核心是“仁战”,作用是“德胜”,原则是“义战”、“人和”,治军方略是“师出以律”、“以治为胜”,军人职责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军人职业道德是爱军精武,军人武德标准是仁、义、忠、智、勇、严、信、礼。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国际价值和时代价值。创新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必须吸取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傲慢”了吗?中国“强硬”了吗? 自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少数西方政客和媒体津津乐道,四处兜售中国“傲慢”、“强硬”的论调。他们指责说,中国随着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以及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之后,开始“过分自信”、“表现强势”。  相似文献   

11.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1,25(4):103-F0003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是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本世纪突显的生态环境危机 ,很多学者寄希望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天”和“人”的概念与西方传统中“自然”和“人”的概念 ,“天人合一”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不等同。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的理解可以概括为道德化的天、主宰之天和自然之天三种 ,其中自然之天与西方人讲的自然含义基本接近 ;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有天人相通、天人混一不分、天人合德、天人相类和人定胜天五种 ,其中第五种理解就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意 ;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3.
“隔”在艺术上是创造空间距离的一种手段。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都十分讲求“隔”,诗词戏曲、书画建筑,莫不强化“隔”的效应。本文以视觉思维和格式塔心理学为出发点,探讨了“隔”在中国建筑艺术空间中的应用,在另一层面上反映了“距离产生美感”的审美意识及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4.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7,21(1):F0003-F0003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2005年被总参、总政批准为全军军事学重点建设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繁荣学术思想,促进学术交流,展示科研学术成果;发挥学术先导作用,推动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建设,培养…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19日,由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牵头组织的“中国改革人物”征评组委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第四届中国改革人物颁奖盛典.隆重表彰“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和“中国改革百名优秀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表彰会。福建省国防科工办主任陈亮荣膺第四届“中国改革百名优秀人物”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35年的改革开放,中华大地演绎了精彩绝伦的“中国故事”,书写着荡气回肠的“中国奇迹”,创造了飞越前进的“中国速度”。35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样离实现复兴图腾的中国梦强军梦距离如此之近……  相似文献   

17.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9,23(4):F0003-F0003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是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2007年7月被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批准为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8.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1,25(1):103-F0003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以反映装甲装备工程技术、军事理论等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是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歌唱艺术的民族唱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只是从狭义的角度去研究民族唱法从传统的唱法到“中国唱法”这一演变过程。20世纪上半叶及其之前的这一时期,是“传统民族唱法”的代表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民族唱法”已不能适应人民的艺术心理需要,中国的声乐开始演变到“土唱法”这种表现形式。当“土唱法”不能适应人民的艺术心理需要时,“学院派唱法”又站到了时代的前沿。到了20世纪末,“中国唱法”诞生,中国的声乐艺术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体系,走向了世界的大舞台。  相似文献   

20.
新版白皮书的8个“首次”表明中国更加透明、开放和自信,也透露出未来中国将把“维权”与“维稳”进行有机结合的信息,今后中国将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海上的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