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气论哲学建立的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在SARS给人类敲响警钟之时,深刻反思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华在于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有“天人一体”的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观、“尽乎人道 ,合乎天道”的价值观以及“知止”观等。“天人合一”思想中一些过时、错误的观点 ,我们则必须抛弃。  相似文献   

3.
养生是一种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是一种大文化。在“人与自然和谐”思路的指引下,形成了天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宏观科学,较之割裂人与自然有机联系的西方医学观念,它更符合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以下从4个方面简要谈谈中华养生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我们必须从过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代技术危机的根源和要害。而当代技术危机的解决应该归结到对人本身的恰当思考 ,在于探明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道家能够辩证地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尊崇自然与尊崇人本身并重 ,从而避免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或俯首听命于自然的两个极端。道家技术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代技术危机的意义在此得到了突出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老子之“德”是法自然之“道”的具体体现,是以律己、谦恭和贵柔为主要内容的。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过度追求物欲的满足,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内心冲突不断加剧,人们的精神家园匮乏。所以,重新审视老子“德”的当代价值,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化解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读了马克思《博士论文》后 ,我对“哲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十九世纪以前的旧哲学家们认为 ,哲学是纯粹的理论学说 ,是从理论到理论 ,它不能向外界干预 ,哲学只能是走向“思”。象希腊、罗马的那种怀疑哲学 ,它们只认为哲学是通过对内心的思考 ,走向自身。而年轻的马克思 ,勇于突破传统 ,强调哲学的双刃作用 ,发挥哲学对外部世界的张力。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深刻地论述了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区别 ,第一次证明了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是德谟克利特的创造性发展 ,第一次指出了伊壁鸠鲁关于原子自动偏斜说的深刻意义 ,终于“解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阐明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要求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充满智慧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明确发展的科学内涵,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管子》一书,虽托名于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管仲,但并非出自管仲之手。南宋叶适认为“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近人认为,基本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管子》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以及自然科学诸方面,其中有关军事思想的论述可以说是继《孙子》之后,在中国古代军事科学园地里开放出的又一朵绚丽之花。现在仅就《管子》的作战指导思想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明于机数”《管子》在《七法》篇中说:“为兵之数,……存乎明于机数,而明于机数无敌”。所谓“明于机数”,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要掌握好作  相似文献   

10.
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天人合一"为基础,以"仁爱万物"的生态价值观为指导,强调要遵循自然规律,提倡"取物不尽物"的生态资源节用观。现时代发掘和弘扬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当代社会生态危机,优化生态环境,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观念对世界和平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从“军事文化”概念的定义分析入手 ,为军事文化研究确立了可供操作的前提。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普遍性出发 ,引出春秋战国与当代世界的国际关系性质的比较分析 ,得出两者在国际政治方面的五个共同特征 ,进而指出 :先秦诸子军事文化观念与当今体现在国际政治领域的西方军事文化观念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西方国家以“人权高于主权”进行军事干预 ,为自己的霸权主义服务 ,与春秋战国时期以“攻其国 ,爱其民 ,攻之可也”为借口的“假仁以霸”情形完全一致。国际反霸权主义的思想同孟子的反霸权思想本质上相同。作者认为 :由于最初的地理原因 ,“封闭型文明”比“开放型文明”更早完成“暴力建立秩序”的历史过程 ,因而也就较早地出现制约暴力的和平主义因素。中国古代属于“封闭型大河流域灌溉型农业文明” ,因而较早地产生了具有浓厚人道主义关怀与和平主义倾向的军事思想 ,而渗透着东方古典人道关怀与和平主义的“慎战”、“不战而胜”等战争观念为当代西方所接纳和推崇 ,表明西方文明正在摆脱与生俱来的崇尚暴力的传统 ,在战争观的进步上 ,正在接近中国古典文明时期的水平。究其原因 ,在于春秋战国的社会与当代国际社会某些性质相似。作者认为这一现象既可以看成西方文明或当代世界文明已经在  相似文献   

12.
刘军强 《政工学刊》2009,(11):56-57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对于部队建设来说就是要构建和谐军营。而只有从文化源头对“和谐”理念梳理清楚、理解透彻,方能澄清困扰官兵的模糊认识,促使其正确领会“和谐”的本质与内涵,认清“和谐”理念在部队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官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军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解读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颇多论述。《说文解字》:“和,相应也。”意为声音相应和谐。音乐只有大小乐器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才能使人愉悦。所谓“故和声入于耳藏于心,心亿则乐”。和谐才能成为美好的音乐,和声使人心安快乐,噪音使人难忍、生病。美食也是如此。《左传》记载晏婴与齐景公的一段对话:“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晏婴进一步指出,和与同是对立的概念,和是各种不同要素,经过人的加工而成的,而不是相同…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专门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独立成篇地系统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将之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维度。尤其于报告里,我党首次亮出了“美丽中国”之新词,受到了方方面面的热切关注。一、美丽中国——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观乃打造“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石和行动指针。欲真正实现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而坚决拒斥“黑色发展”,最终绘就“美丽中国”,就必须让人与自然深度和谐。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陆续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崭新发展理念。十七大报告更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重要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号召“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而且将“绿色发展”正式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  相似文献   

15.
当代许多研究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西方学者都认为,从古至今,某些持久不变的特征一直贯穿在战略思想中。中国一些学者也持此见。这些特征包括主张积极防御,偏爱“有限战争”,即有限制地、“从政治上”使用武力,以及贬低“纯粹”的征战对解决安全问题的作用等,各种著述往往把这些特征追溯到孙子,并且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说,有一根延绵不断的思想和行为的链条,从战国时期一直延伸到今天。  相似文献   

16.
白荣海  杨京 《政工学刊》2008,(10):35-36
老子的道治以“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中心,始终贯穿着和谐思想和人文理念。重新认识老子的思想精髓对改进部队管理、推动和谐发展有极好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古伟俊 《国防》2010,(2):70-71
不管中国如何一再重申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不搞扩张,不会对外构成威胁,但“中国威胁论”的炒作始终不绝于耳。什么原因?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西方的“实用主义”哲学思维作怪。人家看你中国一天一天发展壮大,将心比心,以已度人,始终认为中国将大量吸收外界资源,要对外“进行掠夺”,要对其构成威胁。对此,我们实在不必太过紧张。  相似文献   

18.
人类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自然生存和技术生存两个阶段,与人类相伴而生的技术经由古代的手工技术、近代的机器技术,演变成与科学结合、高度发达的现代技术,成为人类卓有成效的生存工具。但现代技术引发的生态与人性危机,促使人类寻求全新的生存方式——新技术生存。作为新技术生存典型代表的低碳经济,既维持生存的高效率,又无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克服现代技术危机、实现健康和谐的新技术生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李彤 《中国军转民》2024,(4):130-132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马克思认为由于异化的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而实践则是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桥梁,共产主义能够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指导下,我国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建设美丽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一二十年来 ,部分西方学者过分夸大中国前近代经济发展水平 ;麦迪森认为 ,从 11世纪至 15世纪 ,中国经济就人均收入而言一直领先于世界 ,这个说法很靠不住。因为就现有史料而言 ,要计算中国古代的人均收入是很困难的。弗兰克认为在 180 0年以前 ,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秩序中处于中心地位 ,这种观点也缺乏实证材料的支持。中国古代和某些外国的朝贡贸易 ,并不意味着中国是世界经济秩序的中心。在世界各国尚未形成“整体的世界史”的前资本主义时代 ,有没有一个“世界经济体系”的领头雁或支配中心 ,是大可怀疑的。把这顶桂冠加在自然经济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