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同意和支持,刊登钮先钟先生翻译的《隆美尔战时文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摘选。所选章节为拜尔莱因将军口述隆美尔有关西线防御的观点和做法,文中我即拜氏。因文章篇幅较长,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2.
莫斯科保卫战(1941~1942年)作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被永久载入史册。重温其中的一些真实故事,可以让我们再次领略苏联军民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机智与勇敢。故事之一:以二当九,以少胜多1941年12月2日,苏联飞行员梁赞诺  相似文献   

3.
2007年8月21~26日,第8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MAKS-2007)在莫斯科附近的茹科夫斯基市举行,本次航展被认为是历届莫斯科航展中规模最大的一届,参展商数量比上一届增加了1/3,而重量级中国航空工业代表团的参与也被认为是此次航展的一个亮点。此次航展中,俄罗斯的航空航天企业全面展示了其先进的军民用航空系统、航天系统、战术导弹武器系统。这其中俄罗斯空军"第4 代"作战飞机、直升机(如"苏-27SM"、"苏-24M2"、"苏-25SM"、"米-24VM"等)和"第4 代"作战飞机、直升机(如"苏-35"、"苏-34"、"苏-33"、"米格-35"、"米格-29K"、"米格-31BM"、"雅克-130"、"卡-52","米-28N"等)进行了静态展示和飞行表演,而来自列别斯克飞行成员训练中心的飞行员驾驶的4架"苏-27"战斗机还首次进行了空中格斗表演。随着俄罗斯第五代战机 PAK FA 的发展已经进入研制阶段,此次航展还展示了一批面向五代机应用的航空技术及系统,例如有源电扫描阵列雷达、发动机系统等。在战术导弹武器方面,也有一些导弹系统全新亮相,例如"俱乐部-M"岸舰系统,3M-54AE、3M-14AE 空射导弹系统,射程达到400千米,命名为 AAM 的远程空空导弹 KS-172等,此外研制于冷战时期,采用吸气式动力装置的远程高速战略巡航导弹——"流星"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除此以外,各种地面防空系统、地面车辆、无人机系统以及新概念航空系统也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样成为此次航展的亮点。由于篇幅有限,本刊只能选取其中一部分呈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莫斯科设立了专门的民防博物馆。据称,该博物馆主要是向苏联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和军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宣传介绍有关民防知识。苏联民防博物馆的内容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苏联民防初始及早期活动情况。苏联是开展群众性民防比较早的国家。早在1932年10月4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就颁布了“苏联国土防空条例”,并根据这个条例组建了全苏人民防空组织,  相似文献   

5.
1941年9月30日至1942年4月20日的莫斯科保卫战,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保卫战,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纳粹德国的惨败而告终。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苏联卫国战争乃至整个二次大战的转折点之一。苏联人民的同仇敌忾、红军战士的前赴后继,是这场战争最终正义战胜邪恶的根本原因。但是,现实中的战争远比人们想像的要残酷和复杂,一些被胜利所掩盖的真相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或者刻意忘却。最近一期的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由安德鲁·纳戈尔斯基撰写的有关莫斯科保卫战的文章,为我们展示了该次战役鲜为人知的一面,或许对我们全面了解这场战争的真实全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10·23”莫斯科人质事件过去一年多了,但这起事件无论是在世界还是在俄罗斯人心中都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事件发生时,我正在莫斯科俄联邦总参军事学院学习,亲身感受了这次令人震惊事件的前前后后。 事件突发:官方电视台对事件进行现场转播 在俄罗斯学习期间,每天晚上整点时间我都收看俄电视台新闻节目。10月23日晚8点50分,我刚一打开电视机,电视上就出现了俄军  相似文献   

7.
《中国军转民》2009,(9):69-69
2009年8月18日,第九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MAKS2009)在莫斯科郊外茹科夫斯基城拉开帷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工业)携“新舟”系列支线客机和L15“猎鹰”高级教练机等军民用航空产品参展。除产品展示和推介外,中航工业高层将在航展期间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同行进行广泛交流,共同寻找深入合作的领域和机会,  相似文献   

8.
在2003年的莫斯科航展上,俄罗斯航空工业可谓倾巢而出,凡是有点实力的俄航空企业都参加了这次展会。这让人们有机会了解到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军事工业联合体”(VPK-MAPO)的现状。目前,该“联合体”正经历着创建以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进行大规模的联合与合并,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并尽可能多地占领国内外航空市场。  相似文献   

9.
10月23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发生车臣恐怖分子劫持人质事件,举世震惊。26日凌晨,一支精兵成为恐怖分子的终结者:毙俘50名恐怖分子,而己方却无一伤亡。这支精兵便是俄罗斯反恐特种部队——“阿尔法”突击队。 受命于危难之际 10月23日晚21时30分,50多名荷枪实弹的车臣匪徒闯入莫斯科市东南区轴承厂文化宫,劫持了正在观看演出的700多名观众和演职人员,并要求俄罗斯7天内从车臣撤军,否则就要杀死全部人质。事件发生后,俄罗斯举国震惊。普京总统当即取消了出访德国和葡萄牙的计划,亲自坐镇指挥。 一个小时后,俄罗斯的警察部队和安全官员赶到现场,并开始与绑匪谈判。可是凶残的绑匪开出的价实在太高,事情毫无进展。在世界反恐声浪日甚的今天,这次人质事件对俄罗斯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对俄罗斯政府声誉及国民情感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对  相似文献   

10.
彭彰年 《国防》2002,(8):29-31
2002年5月23日~26日,美国总统布什对俄罗斯进行了上任以来的首度访问,除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外,双方还发表了《美俄新关系联合宣言》、《美俄反恐声明》等一系列协议和声明。俄美关系又经历了一次大的调整,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路曲折,分合演绎 自冷战结束,俄罗斯便开始了融入西方的进程。十几年,俄美关系一路曲折走来。从90年代初一段短暂的“蜜月”到90年代中后期的“冷和平”直至今日美俄新的战略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宁夏科技》2002,(12):81-81
莫斯科时间2002年10月23日晚,大约50名蒙面武装分子冲入莫斯科市一家文化宫,将正在观看演出的观众以及演员和工作人员近千人劫为人质。这些歹徒被证实为车臣反政府武装分子,他们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政府在7天之内结束俄军在车臣的一切军事行动,并从车臣撤军,如果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俄罗斯安全部队对他们发动进攻,他们将杀死人质并炸毁文化宫大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10日,俄海军宣布黑海舰队击沉了一艘来袭的格鲁吉亚导弹艇。而执行这次拦截任务的,就是黑海舰队的旗舰光荣级“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俄格冲突时,针对北约在黑海海域集结多艘军舰,8月25日,“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驶离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港前往黑海,并在黑海“试验无线制导武器”。这一系列事件将人们的目光再度拉回到综合·性能最好的“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的身上来。  相似文献   

13.
“巴巴罗莎”行动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30分,苏联西部边界的10多个野战机场同时遭到德国空军轰炸机的突袭。随着Ju-87、Ju-88、He-111轰炸机群对苏联空军第一波成功打击,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闪击战——“巴巴  相似文献   

14.
8月14~19日在俄罗斯举办的第5届莫斯科航空航天展览会吸引了全球的航空航天制造商和用户。创记录的参展国家和机构数量显示出莫斯科航展日益广泛的影响力。主办方对航展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俄罗斯为保持其航天航空业大国地位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据俄罗斯媒体3月12日报道,俄新型最静音的第4代“拉达”级677型“圣彼得堡”号柴电潜艇将于2010年8—9月开始试航。拉达级潜艇将替换877型潜艇,装备数量为8艘。“拉达”级677型潜艇1990年底开始研制。首艇“圣彼得堡”号1997年铺放龙骨,2004年10月下水。目前在海军造船厂船台上处于各种不同准备阶段的还有2艘“拉达”级潜艇,  相似文献   

16.
8月12日,中俄第八次核问题分委会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与俄原子能署  相似文献   

17.
1941年9月30日,纳粹德国集中约200万人的大军,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起代号为"台风"的最后攻势,苏联军民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在红场阅兵的图谋,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但谁又能想到,这次战役的过程中,苏联政府也作好了最坏打算——放弃莫斯科,并开始安排特工人员潜伏下来,抵抗纳粹占领军。最近,俄罗斯的一些媒体披露了其中的不少细节。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特种部队在这次营救人质行动中,在短短十几分钟内,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方法顺利地把视死如归的车臣匪徒制服,全归功于使用了一种秘密武器——一种令人迅速入睡的气体。这种非致命性致眩气体是俄罗斯、美国等多个国家重点研发的武器,被军事专家称为“未来武器”中的一种。各研制国都视之为高度机密,不愿透露半点风声。俄罗斯此次在万众瞩目下施用了催眠气体,实际上已经向一些竞争对手暴露出部分信息。目前,俄罗斯的这种气体已举世瞩目。 “催眠气体”既立功,亦惹祸 莫斯科时间10月23日晚9时许,一伙  相似文献   

19.
(五)南朝鲜军各级主要指挥官为:国防部长官申性模(1949年3月20日至1951年5月7日) 李起鹏(1951年5月7日至1952年3月31日) 申泰英(1952年4月1日至1953年6月30日) 孙元一(1953年6月30日上任)陆军参谋长蔡炳德(1950年4月10日至1950年6月30日)丁一权(接任至1951年6月23日)李钟赞(接任至1952年7月23日)白善烨(1952年7月23日上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军转民》2012,(7):8-8
2012年6月4日,第四届莫斯科同际核工展大会在莫斯科红场东侧的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的131家单位参会。中核集团作为中国唯一企业参加了此次核工展大会。在此次大会上,中核集团集中展示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科研实力和国际合作成果,特别推出了自主研发的ACP1000三代核电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