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爱批评     
戏剧大师梅兰芳在唱《杀惜》这出戏时,观众席上一片喝采。唯独一位老者喊道:“不好、不好”。戏散后,梅大师把老人接到家中,待如上宾,毕恭毕敬地听取老人对这出戏的意见,不但改进了戏调,还与他结为挚友。梅大师懂得“好药虽苦能治病,好语刺耳能修身”的道理,视批评为珍宝,闻过则喜,表现出良好品德修养和大度的胸怀。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由此看来,人的一生中,离不开批评,尤其是在酒绿灯红的诱惑面前,批评对于帮助自己发现问题和不足,改正错误,防止走向邪路…  相似文献   

2.
张扬  张振宇 《政工学刊》2009,(11):38-38
《醒世恒言》载:录事薛某梦见自己化为鲤鱼,遇一老者垂钓。终因难耐饵之诱惑,为老者钓上。冯梦龙点评说,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贪婪所致。《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也曾说过,贪得无厌的人,身上富有了,但内心却一贫如洗;知足的人,身上虽然贫穷,但内心却很知足。人只要有一点贪婪私利,就会销蚀刚强变为软弱.阻塞智慧变得昏聩,败坏一生的品行。白居易亦有“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的警世传言。由此可见,知足不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是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近日读到一则小故事,颇受启发。说的是一个年轻人要离开故乡闯荡,云山苍苍,难免有几分惶恐,于是他到族长那里请求指点。族长听后很高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一半,供你半生受用。”  相似文献   

4.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人们对一位130岁高龄而依然矍铄的智叟能如此长寿十分好奇,纷纷问其长寿之道。智叟说:“我把长寿奥秘已写在这个金制盒子里,谁肯花最高的价钱来买,谁就能得到这个长寿秘诀。”于是,很多有钱人蜂拥而至,竞相出高价收买。后来,被一位富商以十万黄金买去。富商打开盒子一看,只是七个字:“头冷、脚热、八分饱”,感到有些失落,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孝”这个词,早已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之中。小到黄口小儿,大到耄耋老者,人人都知道要“孝”。可以说,“孝”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国民性之中。至于什么是“孝”,先秦儒家学说中“孝”的内容是什么,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一言以蔽之,所谓“孝悌”,就是对父母的赡养尊敬和对兄长的敬爱之情。本文将以《论语》和《孝经》为主要对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求“爷爷”不如告“奶奶”施志根一日,笔者在街上邂逅“下海“的老同事朱君,见他裹金着银,珠光宝气,浑身上下无一不是名牌精品,俨然一副“款爷”的派头。就向他讨教“暴发”的秘诀。朱君笑笑说:“我那两下子,别人不知道,你还不清楚?我这几年挣了百八十万,全凭公...  相似文献   

7.
有则故事耐人寻味: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便碎了,剩下花生仁。然后,哲人教他再用力搓搓它,结果红色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再教他用力捏捏,年经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着做了。可是,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怎么也捏不碎这粒花生仁。  相似文献   

8.
时间,从古至今,历来被人们所关注,《淮南子》曰:“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企业家视时间为金钱,军事家视时间为生命,足见时间之重要。  相似文献   

9.
可贵的自知     
倪玉  姜士收 《政工学刊》2003,(10):55-55
苏东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获得“唐宋八大家”的美誉,与他具备自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自幼读了不少书,少年时代就显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苏东坡为此非常得意,挥笔写下了“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一副对联贴了出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有的说苏东坡才华横溢,有的说苏东坡狂妄自大。一天,有位白发老者拿来一本书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的脸立刻红到了脖子根。原来老者拿来的书苏东坡一字都不识。苏东坡十分后悔,他深感自己的知识不足,立即取下那副狂妄自大的对联,换上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新对联。…  相似文献   

10.
一个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总是感叹自己太穷。一位老人问他:“给你一百万元,你愿意马上变成80岁的老头吗?”年轻人说:“不愿意!”老人又问:“给你一千万元,你愿意身患绝症终日躺在病床上吗?”年轻人还是回答:“不愿意!”老人哈哈大笑,说:“你不是很富有吗?你已拥有了一千万!”其实,年轻就是财富。生命如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无穷活力,它能创造出你无法想象的奇迹。  相似文献   

11.
敬畏制度     
郭桂才 《政工学刊》2009,(12):11-11
孔子曾有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之“三畏”,时至今日,笔者认为还要加一畏,就是要敬畏制度。  相似文献   

12.
读书要脱敏     
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读得很累很痛苦,怎么办?我给大家说一些秘诀。这些秘诀很形象,分别是:减肥、抬头、排序、返回自己、脱敏。  相似文献   

13.
杨光 《环球军事》2010,(23):16-17
一位戴眼镜穿蓝布衣的中年人徘徊在栏杆外久久凝视着“湾流”飞机的前起落架,不时举起相机拍照,单肩挎的促销口袋里装着沉甸甸的展商资料。一位年过60的老者手擎长焦镜头对准头顶呼啸而过的歼-10战机连放快门,一边大声地高喊:哇!  相似文献   

14.
四、“札记之功,必不可少”(一)勤记使人受益无穷 勤记是思考的激发器,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好仓库,创造的发源地。 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 吴晗在60年代曾对有志于文学创作的青年做过一次报告。他说:“有些青年写信问我,怎样掌握学问?我的回答是:要想掌握学问,就要多读、多抄、多写,此外,没有什么秘诀。” 他介绍了自己从学生时代就养成的作读书笔记的习惯,深刻体验到这样的“三步” 真谛:读书是学习,摘抄是真理,写作是创…  相似文献   

15.
我很喜欢吃一种被大家称为“秀逗”的糖果,因为它有一种让人弥久难忘的独特滋味。汜得那是上中学的一天,课间休息时,一个同学送我一块糖,他说:“这糖叫‘秀逗’,很特别,你尝尝吧。”于是我接过“秀逗”放进嘴里。瞬间,一股浓烈的酸味充满了口腔。送糖的同学在旁边哈哈大笑,我似乎觉得自己上了当,想要吐出,但“秀逗”却粘在了舌头上。他笑着说:“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长张云泉,在一次座谈会上真诚地说:“我明年就60岁了,但无论是从精力还是相貌上看,很多人说我只有40多岁,问我有什么养生之道。我说我的养生之道只有一条,那就是‘问心无愧’,对党问心无愧,对人民问心无愧。”张云泉“问心无愧”的“养生之道”,很值得我们学习。问心无愧,其实质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周军 《政工学刊》2014,(1):73-73
北宋时期有一位宰相名叫王琏,他的一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却得以在首相这个显赫位置上寿终正寝。临终前,他对儿子和年仅6岁的孙子说:你们将来要考取功名像我一样去朝廷为官,现在我把做官的秘诀告诉你们,要牢记四个字,第一个字是“忍”.在朝廷里有人指责、有人不按规矩办事要忍受;第二个字是“顺”,不管皇上和上司说什么要听从;第三个字是“躲”,遇到问题时要想办法躲开,不要去理会;第四个字是“推”,有麻烦的时候要想办法推给别人,不要把麻烦留给自己。他说,只要做到这四个字就能使官越做越大,还能保护好自己。  相似文献   

18.
有一则故事说,阿诺德和布鲁诺同时受雇于一家蔬菜公司。开始时同工同酬,可是三年后,阿诺德被委以重任,薪水很高,而布鲁诺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非常不满意老板的做法,终于有一天,他向老板发火了。老板静听他抱怨后说:“布鲁诺先生,您现在到集市上看看有什么卖的。”布鲁诺回来说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多少?”布鲁诺赶快又跑到集市上,回来说一共40袋。“价格是多少?”  相似文献   

19.
感谢对手     
清朝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60周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皇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酒敬众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康熙端起第三杯酒说:“这杯酒敬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宴会上的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  相似文献   

20.
高强 《当代海军》2002,(1):36-37
一部人类的战争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心理战史。早在公元前4世纪,大军事家孙武就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心理战思想。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也曾说过:“战场上的胜负,有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有四分之一取决于其他条件。”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认识更是直接,他指出:“所谓战争,就是为了使敌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两个方面都屈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