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装备作战体系的网络结构特点,将作战体系网络分解成作战能力环。分析了作战环要素组成及要素间关系特点,提出将作战环转化成对应网络层次结构;将作战环中中心作战目标和作战环节元素分别设为对应顶层及二级指标层,作战环节装备对应具体战绩指标设为三级战技指标层;集成ANP(网络分析法)与能力需求度评判对作战环节点及作战边进行评估,为装备体系网络拓扑结构研究提供支持。最后,通过实例证明评估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
基于Inf-ProA框架针对联合情报能力需求规范化描述的问题,提出一种从体系至系统纵向贯通的描述方法,从而既实现了对体系顶层能力需求的描述,又将顶层能力需求逐步细化到具体系统需求,实现了能力的具体落地。以根据联合情报能力需求描述方法设计的某边境防卫作战案例为例,详细展示了想定构想模型、能力分解模型、作战流程模型、信息活动过程模型、能力效果模型、系统与信息活动映射模型、系统功能模型与系统性能描述模型。并且仔细分析梳理了这些模型之间要素的追踪关联关系,说明了从顶层能力需求逐步落实到系统需求的设计过程,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部队网的概念和有关问题的探讨,分析了部队网顶层设计的全局性与整体性,构建了部队网体系结构框架,根据体系结构技术提出了部队网顶层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内容,分别从作战和系统视图、技术视图等方面对部队网顶层设计进行了研究,对可能的脆弱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今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模式集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前指挥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轮廓不清且一体化程度不高,不能有效地进行系统的综合集成。体系结构设计是一种重要的系统顶层设计方法,而作战视图是系统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军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框架作战视图产品的内容和相互逻辑关系,给出网络防御作战任务和行动、作战节点以及信息交换需求的描述,建立了作战视图的几种典型模型。为体系化建设指挥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安全防护体系总体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的角度分析了无人作战系统的构成,提出了"+智能""智能+"的概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本质(融合)、核心(创新驱动)、增长要素(数据化)、组织模式(终端集成) 4个方面对"智能+"概念进行了解析,并归纳出其主要特征,对其实现阶段进行了划分;分析了"智能+"带来的军事作战转型,从体系架构构建、能力架构构建、装备系统升级3个方面,对"智能+"在无人作战系统论证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研究结果表明:"智能+"概念对推动装备发展和无人作战系统顶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化作战体系的能力具有整体涌现性、动态演化性和相对性等复杂特性,分析了传统的能力评估框架在指标体系结构、指标聚合方法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结合体系超网络概念模型从作战数据中抽取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动态指标网,并基于社团分析方法挖掘关键指标,最终实现对体系能力的动态监测与评估的网络化作战体系能力评估框架.  相似文献   

7.
从适应面向作战任务的作战系统动态集成需求出发,针对缺乏对现有作战系统描述模型的现状,借鉴Zachman框架和C4ISR体系结构框架理论和方法,给出了作战系统的形式化描述,提出了一种新的多视图作战系统描述模型,并对各个视图给出详细的描述,为实现以作战任务为中心对作战系统的分析、评估与选择奠定了基础,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作战视图是进行系统顶层设计的体系结构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设计效率,用面向对象语言来设计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中作战视图的方法,实现描述完成使命所需要的任务和行动、作战要素和信息交换.并给出了UML (统一建模语言)的实例,用以指导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9.
针对日趋复杂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要求,以Do DAF作战视图描述体系结构方法为参考,提出了空地信息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混编作战体系结构模型。首先概述了Do DAF体系结构框架,分析了军事概念建模形式化描述语言的优缺点;然后确定了作战体系结构设计思路;最后构建了空地信息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混编作战体系结构模型。研究对空地信息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混编作战体系的顶层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陆军合成营作战仿真模型缺乏整体设计、模型重用性差以及集成效率低的现状,从顶层设计入手,提出基于组件化建模方法的模型体系架构。该模型体系以组件为中心,以平台组件、装备组件、行为组件、辅助组件为重点,聚焦功能组件建模,可为构建良构的陆军合成营作战仿真模型,规范模型设计、开发、集成和运行,提高模型资源重用性,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供先进的应用框架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装备作战试验目标、内容、流程和方法、组织指挥、评估的5维概念设计框架。从提高装备综合战技性能、确定装备编配运用原则、检验优化装备体系结构3个方面,明确了装备作战试验的目标定位;对装备作战适用性试验和装备作战效能试验2项主要内容进行了论释;提出了装备作战试验的组织实施流程,列出了外场实装、内场仿真、等效推算和一体化试验方法;构建了基于信息系统的装备作战试验组织指挥能力的构成框架;给出了装备作战试验评估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步骤。可为装备作战试验顶层设计和创新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海上编队雷达情报网由于缺乏可以参照执行的标准,不能有效地实现系统的综合集成。体系结构设计是一种重要的系统顶层设计方法,是保证系统之间可集成可互操作的关健。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适用于各种复杂系统的设计,已成为行业的建模规范。作战视图(OV)是进行系统顶层设计的体系结构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DoDAF2.0版的作战视图产品,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海上编队雷达情报网的作战视图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军用机场体系作为战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中作战力量实施作战的基本依托.基于军用机场体系作战保障能力生成和运行机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深入分析军用机场体系内部系统之间的功能属性、组织秩序和相互关系,从体系要素、规模容量、布局布势、网系联通等四个维度构建了军用机场体系作战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需求满足程度的效能评估模型,为军用机场体系需求分析、规划论证以及作战运用等科学决策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联合战役对抗中作战体系信息化主导、网络化交互以及结构动态演化、能力整体涌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作战体系分层模型,从微观交互事件、中观作战活动组织到宏观任务效能3个层次对体系对抗过程进行描述,可以更有效地描述作战体系演化的动态特性,提取有明确军事意义的指标,支持体系复杂性机理的深入分析。给出了基于模型的作战体系能力分析方法,最后举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陆军合成作战中战场要素多、变化快、关联复杂造成的冲突检测信息集成与提取困难问题,基于知识图谱与可视化思想,提出一种面向冲突检测的资源规划图谱构建方法。针对作战行动特点与冲突检测需求构建资源规划图谱框架,通过提取与对齐实体、关系、属性生成数据层,并对数据层节点进行层次规约构建概念层;引入ChordLink模型优化图谱整体稀疏、局部密集结构的可视化表达;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方法可行高效。  相似文献   

16.
针对武器装备体系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使命和方法框架(M iss ions and M eans F ram ew ork,MM F)的武器装备体系结构建模方法。MM F模型包含使命的确定、方法的分配和使命完成的评价。采用使命-方法框架对武器装备体系进行组织和描述。在自上而下的规划和决策过程中,实现了使命的确定和方法的分配,以数据要素的形式完成对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模型的构建。并以"超地平线登陆"作战装备体系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以FoS(Family of Systems)武器装备体系需求生成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作战功能模块设计的武器装备体系需求生成框架,提出适用于该方法框架的基于目标-概念-任务的作战任务需求分析方法、基于任务-功能的作战能力分析方法,从实践角度实现了模块化作战力量建设与FoS武器装备体系模块化、综合化、集成化建设的一体化设计,为武器装备体系需求生成提供了新的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18.
评估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对于武器装备发展论证、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作战试验开展、作战使用保障、实战化训练等具有重要意义。从任务、能力、结构、演化4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分析的总体框架,论述了武器装备体系任务贡献度、能力贡献度、结构贡献度和演化贡献度的内涵并分析了相关示例,提出了基于"探索性分析+"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流程,为具体任务中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中段反导指挥控制能力生成的要素基础建设机理、要素集成聚优机理和要素联动涌效机理,构建了中段反导指挥控制能力总体构成框架,并对作战能力具体构成进行了分析,可为反导指挥控制系统建设及作战效能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立足现有对高超防御的设想和未来高超防御能力的预期发展,基于美国DoDAF 2.02版体系结构框架,从作战装备能力、作战过程和任务需求出发,遵循"顶层概念设计—作战详细过程—信息流向映射"的建模思路,构建了高超防御体系结构模型,对高超防御作战体系进行了研究,为高超防御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需求分析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