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母亲来信说:“近来眼睛越来越不好使,连毛线头也穿不进针眼里了。”还说,幸好已出嫁的姐姐常过来帮忙,毛衣马上就织好了,读后眼前便定格出母亲眯着小眼,费力穿针引线的画面。其实现在家里早已没什么可以缝缝补补的了,可母亲总是放不下她的针线,一有空她手里便要缝补些什么。去年休假,我从部队回到家里,母亲便告诉我她的宏伟计划:她要把家里所有旧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走进河南省援疆干部孙文中的家,他的女儿孙嘉靖听说笔者是从新疆来的特别兴奋。"他们父女的关系特别好,自从文中去援疆之后,女儿就把文中的照片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想爸爸的时候,女儿都会看着文中的照片。"孙文中的妻子韩丽告诉笔者。谈起丈夫去援疆,韩丽的眼睛湿润了。自从丈夫去援疆,家里的一切都由她一人承担。  相似文献   

3.
正男兵劝她别这么"拼命",她掐着腰说:"小样儿,吐血也把你们比下去!"女兵藏莹莹,乍看是男兵,细看像男兵,黑乎乎,壮实实,一口东北腔,名声叫得响,全旅的人都喊她"藏哥"。"藏哥"身上有股不服男兵的劲儿。新兵连里女兵练操枪,第一次拿到"铁家伙"扭扭捏捏不得要领,背地里男兵们叽叽喳喳叨咕女兵。"藏哥"知道后气得一脸怒火,拽着男兵衣领,"咋的,瞧不起女兵啊,不服咱们就拖出来练练!"结果从三枪互换到枪械分解她居然都比男兵强,后来旅里让她给男兵做示范。"藏哥"下连不到一年就当了班长。早晨出操,男兵跑在前,女兵跟在后。她扯着嗓子喊口号,带着队伍超男兵。训练间隙拉歌,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河北省保定市供水总公司总工程师王志浩接到了援疆的任务。谈及最初得知自己要去援疆的感受王志浩说,当得知自己要去援疆,心里既期盼,又有担忧,因为能去新疆工作,对自己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但要离开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真的让他放心不下。回到家后,他把自己要去援疆的事情告诉了在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工作的妻子齐冰,妻子犹豫了一会儿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对工作非常有激情的人,你到了新疆一定要认真工作,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能照顾好。"然而,现实生活中,齐冰还是遇到了很多麻烦事,她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女儿生病,一旦生病,她就必须放下身边的事来照顾  相似文献   

5.
我是济南军分区民兵特约通讯员,工作单位在济南无线电一厂。有时为《中国民兵》写了稿子,去军分区政治部盖章,要往返几十里。想借个星期日去吧,分区也过星期日,那里还没人,真是件难事。给《中国民兵》发稿,必须要盖公章吗?  相似文献   

6.
陈明  李勇斌 《国防》2008,(8):35-35
组织建设是民兵工作的根基。编组不扎实,民兵遂行任务的能力、快速动员能力建设就无从谈起。从近年的民兵整组情况看,虽然"向编组要战斗力"已经成为共识,民兵组织建设也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编无兵"、"有兵无编"、"重复编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在逆境中不能自拔,那么这个人不是被社会抛弃,就会被自己淘汰。因此,既要有屡败屡战的勇气,又要有奋发不止的志气,条条大道通罗马,走弓弦不一定是坦途,走弓背可能是最佳路径。1989年7月,我响应大连陆军学院的号召:"到前线去、到边防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被分配到了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深处的守备三师八团四连任排长,开启了军旅生活的新篇章。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我是一个好兵,也有将军梦,我深知不积跬步  相似文献   

8.
与猪共舞     
今日里,吕良良有必要垂头丧气。叫我这么个体面的城市兵去养猪,说出去不丢死人了?瞧连长说得多动听:“良良哎,不派你派谁去?连里数你膀大腰圆,又面和心善,除了你还有谁能在两个月内让猪超水平长肉?去吧!好好干,两个月后让入营的新兵们吃得满嘴流油。”什么话?好兵不养猪,让我吕良良这样的兵去养猪?现在,吕良良怀揣一包“红塔山”,一个打火机,手握一把随时可以充当武器的大扫把,横冲直撞向猪圈走去。他是一颗寻机引爆的炸药包,他就是这么说的:“别碰我,火着哩!”人皆侧目。吕良良来到他的新工作岗位了,他看到了他的九头猪。猪也看见了它们的…  相似文献   

9.
兰园园不哭     
正第一次采访兰园园,她哭了。边哭边聊了3个多钟头,那时兵丈夫叶忠宇刚"走"1个多月。3个月后,再次采访兰园园,她笑了。虽然刚到社区上班工作繁琐,但看得出,她笑得很温馨。这"哭"和"笑"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苦与乐?走进婚姻的殿堂兰园园和叶忠宇都是苦孩子。兰园园六七岁时没了父亲,念完初中,就到露天市场摆摊卖菜。叶忠宇出生在大兴安岭,自小家穷、养不起,没多大就被送了人。后来,叶忠宇当了兵,转了士官,还当了司务长。兰园园卖菜靠薄利多销,从  相似文献   

10.
父亲是个兵     
父亲是个兵。准确地说,曾经是个兵。更准确的说法:先是国民党的兵,后当共产党的兵。但胜利解放海南岛后,他却放弃了荣升的机会,当了“逃兵”——其时,母亲已有了大姐,家里的日子紧得很,他心里放不下她们母女俩啊! 母亲去世早。我以前没有认  相似文献   

11.
《士兵突击》里,五班的老马曾对许三多说:内务军容加口令,好兵孬兵一眼就能看出来……现实生活中,对于普通一兵来说,是"好兵",还是"孬兵",当然不能仅凭战友或者领导的"眼力",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官方和组织的认可与肯定。小到优秀士兵,大到立功受奖,这其中尽管纷繁复杂,甚至还缺少科学系统的数目字管理,但仍有不少来自官方文件的标准与规则。  相似文献   

12.
爸爸不久前退休,常呆在家里看书看报,看得最多的是《中国民兵》这本杂志。我问老爸:"退休老人最爱看老年类报刊,你为何对《中国民兵》感兴趣?"爸说:"军人出身嘛,与兵有缘。不但我爱看连你妈妈也爱看'婚恋家庭'、'法制在线'、'为您服  相似文献   

13.
5月14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援疆干部李兆豫的家中,笔者见到了他的妻子郝冬梅和女儿李雨瑄。"我们家兆豫在二师已经生活、工作两年多了,已经成了一名兵团人。我利用暑假去了3次二师,现在,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兵团。"郝冬梅说。2011年3月的一天,李兆豫告诉她和女儿,自己不久后就要到二师参加3年的援疆工作。听了丈夫的话,起初她心里十分不愿意:丈夫从来没有和自己分开过,况且女儿刚上初中,十分需要父亲的关爱……思来想去,郝冬梅认为丈夫选择去援疆是他的工作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既然你已经决定要去援疆了,我和孩子都会支持你的。"郝冬梅说",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有我呢。""爸爸,您就放心吧,家里有我照顾妈妈呢。"女儿李雨瑄的话,  相似文献   

14.
那年夏天我出差到北方的海滨城市,也见到了已离开部队多年的战友,见面自然是很高兴互相打量着这么多年的变化,都已是人到中年了。"正好到我父亲那里去,家里正过节呢。"我听她说完挺诧异她看到我疑惑的表情,还卖关子说:"去了就知道,我姐我哥他们都在呢,也都想见见你。"从新兵连开始就在一起,成为了好朋友。三年后她复员跟随父亲住在这座城市的海军干休所,我留在部队至今。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那些不听话的战士,"大熊"班长也不说太重的话,总企图通过柔和方法去感化他们,执着得有点"傻"。"班长,你太傻了!你是班长,该批评就批评!我又不是不听!"小张这个"刺头兵"能对大熊认错,可真是来之不易。"大熊"是广空某场站养场班班长吴威雄的外号,小张是他班里的兵。大熊带兵有自己一套:软磨不硬泡。对于那些不听话的战士,他也不说太重的话,总企图通过柔和方法去感化他们,执着得有点"傻"。  相似文献   

16.
笑笑好心情     
小心为妙小蚊子央求母亲准许他去戏院看戏,苦苦求了半天之后,母亲终于答应了。"好吧,你可以去,"她叮嘱道,"可是人家鼓掌的时候你要当心。"简单隆重妻:我们怎么来庆祝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相似文献   

17.
靠手机短信息和花言巧语,她为亲如姐妹的好朋友虚构了一位白马王子,好朋友债台高筑,而她却挥霍享乐,在"骗子"和"好友"的角色中,她迷失了方向……家庭拮据突发奇想巧增收荣梅芳是某团的无业人员,每年靠在连队给别人拾棉花打零工挣点钱。家里主要依靠丈夫的工资生活,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家里经济一直比较拮据。荣梅芳由于身体不太好,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在此,我不想说《中国民兵》办得如何如何好,因为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这里,我只想代表基层民兵对她说说我的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编辑部参考。 每期《中国民兵》的内容都很丰富,但是看后还是不过瘾,希望《中国民兵》适当增加页码,或者改为半月刊,一可增加报  相似文献   

19.
谈起勤务分队上士班长郭少华的"掌"兵之道,在73862部队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何去形容呢?就三个字——杠杠的。有例为证。战士王亮亮长相斯文、皮肤细嫩,一看就是个"秀才兵"。用王亮亮自己的话说:"让我挥毫泼墨、吹拉弹唱都行,可别叫我操枪弄炮、摸爬滚打。"当兵哪有不习武之理,一到郭少华班上,他就给王亮亮"量体裁衣"制了一套精武计划。伟大的哲学家爱因斯  相似文献   

20.
1000个兵有1000个关于好兵的标准,但无一例外,好兵藏在那些生活和工作的细节中。这里开列的仅仅是备忘之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