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坦克火力对抗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对坦克火力对抗这一过程进行仿真,得出了近似实战的仿真结果。通过改变作战系统的初始值,还可以获得不同战术背景下理想的、描述了火力对抗结果的基本数据,这对坦克火力对抗中兵力部署和火力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坦克分队对抗效能评估是一个典型的动力学系统问题,而反馈神经网络是一种反馈动力学系统。通过分析影响对抗效能的主要因素入手,建立坦克分队火力对抗效能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改进反馈神经网络对抗模型。通过编制应用程序,对该模型进行实例验证,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解决坦克对抗的问题,为坦克对抗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坦克分队纵深战斗的概念及重要意义。围绕坦克分队火力对抗的要求,针对坦克分队纵深战斗中的特点,从分析发现概率、命中概率、毁伤概率和毁伤流密度入手,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兰彻斯特平方律方程,深入研究坦克分队纵深战斗火力对抗的战斗效能,确定其交换率和兵力比例。算法简便易行,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结论能够检验坦克分队新型装备的作战效能,符合实际战场需要。  相似文献   

4.
根据小规模坦克火力对抗中所具有的马尔可夫性特点,将该过程视为离散状态、离散时间的马尔可夫随机过程(马尔可夫链),由此建立了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系统之间一对一对抗的随机格斗模型,并给出双方获胜概率和平均对抗回合数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该模型克服了轮流对抗不符合战场实际的缺点,为分队指挥员在射击策略的选择和分队火力运用上的快速决策提供了较为精确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火力对抗条件下反坦克导弹目标分配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对抗条件下反坦克导弹作战过程为依据,建立了火力对抗条件下反坦克导弹目标分配的优化模型,并提出了坦克火力分配优化模型,研究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来设计求解,在VC++下对实例进行求解,所得结论合理,本研究对反坦克导弹分队火力分配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 8 8 B坦克分队进攻防御阵地之 M6 0 A3坦克分队为立足点 ,建立双方随机对抗时的兰彻斯特平方律模型 ,结合战场实际 ,得出 88B坦克分队取得最大作战效能时的最佳兵力比 ,及其运用火力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兵棋对抗推演中的制权瘫体阶段联合火力打击任务规划问题,研究智能算法应用的可行性.设计了以多智能体协同进化为设计理念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同时针对联合火力打击毁伤特点设计了对抗模拟平台,通过计算机迭代进化输出优化智能体,分析对应的最优任务规划的结构特点.实验分析表明,相比于手工拟制任务规划本算法应用于联合火力打击任务规...  相似文献   

8.
坦克分队作战时通常实施多批次火力打击,选取各批次火力打击最有利的时间节点是坦克分队火力优化的主要内容之一。简述了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射击时间窗模型,针对其窗口多、窗口长且大部分相互重叠等缺点,提出了求解坦克分队火力打击时机的射击预留时间模型和战场紧迫程度模型,并指出了战场紧迫程度模型理论上的相对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计算火炮毁伤半径及对目标毁伤程度是实兵对抗训练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实兵对抗训练中火力毁伤建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际项目应用情况,提出一种火炮对目标毁伤定量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炮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超压,进而计算火炮毁伤半径及对目标产生的毁伤程度,提高了模拟火力打击的可信度和科学性,能较准确地体现火炮模拟终端在实兵对抗训练中火力打击的作用,贴近实战。  相似文献   

10.
坦克连火力分配方案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火力打击的整体效果。为了提高坦克连火力分配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力求结合我坦克连作战的实际,在充分考虑火力分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最优火力分配模型,这对于我坦克连充分发扬火力和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潜艇和远程导弹联合作战形成的信息与火力联合打击优势来开发突袭航母战斗群的战法是联合作战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信息作战、网络中心战和海上游击战原理,分别利用潜艇获取目标位置信息优势和远程导弹对目标打击火力优势,通过海上游击战战法,运用在以卫星为平台的网络中心环境中形成的信息与火力联合打击能力,实施对航母战斗群的突袭,对一个典型实例的初步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与潜艇侦察目标能力有关的正确发现目标概率和评估远程导弹打击目标效果概率以及与远程导弹打击能力有关的命中目标概率对信息与火力联合打击能力的影响分别为20.79%、22.57%和20.20%%,是成功突袭航母战斗群的最重要的因素,而网络中心联合潜艇与远程导弹突袭航母则是充分发挥潜艇和远程导弹综合优势的科学战法。  相似文献   

12.
从联合作战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作战理论以及攻击直升机编队作战指挥特点,将直升机和目标抽象为系统要素及其作用对象,运用系统科学、系统结构分析、作战运筹与系统工程等理论,论证了统一、自主、混合和平行等火力分配方式下空中攻击编队毁伤效果评估模型。通过实例仿真计算和结果对比分析,得到了基于不同火力分配方式的编队毁伤效果的变化特点与规律,以及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潜在的、实用的编队火力分配要求与规则。  相似文献   

13.
联合作战的远程火力战法动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定量动态分析方法开发远程火力战法是联合作战规划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借助仿真和博弈分析的混合方法,在对博弈效用函数计算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识别真目标、假目标以及火力命中目标概率的二人非零和(TPNZS)非合作博弈模型来开发远程火力战法动态分析方法,对两个典型的联合作战远程火力打击战法性能的初步动态分析表明:战场势态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定量规划最优战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坦克单车技术水平差异的定量分析对于坦克射击考核的公平性和武器效能评估的准确性非常重要。通过引入统计学中的单因子试验模型,把单坦克的技术状况作为变动因子,把射击成绩作为响应变量,分析试验数据,准确计算出因子的变动是否影响射击成绩,从而得出参加试验各坦克在技术水平上是否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5.
对坦克单车对抗作战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作战过程的特点将其分为两个阶段:抢先攻击阶段和对抗阶段.用概率的方法建立了对抗作战不同阶段的数学模型.基于建立的模型,导出了任务成功率、目标毁伤率、生存概率等作战效能度量指标的表示和计算.并对影响坦克作战结果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可为提高坦克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改进的遗传算法在导弹火力分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道导弹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有其自身的特点,其造价昂贵,数量有限,发射点也很分散.因此,火力分配问题在弹道导弹射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常规战术弹道导弹,火力分配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作战效果与战斗力的发挥.根据地地战术导弹的作战运用特点,建立了导弹火力分配的优化模型;详细介绍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将其应用于火力分配优化模型的求解,通过算例比较,证明该改进算法更能有效快速地找到最优解.  相似文献   

17.
多维作战空间陆战兵力作战仿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登陆作战中陆战兵力作战能力问题,加强对现代作战的定量分析,针对武器装备作战能力向多维作战空间扩展的实际,使用多维战斗力指数和生命力指数表示作战单位的多维作战能力。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维作战空间中的陆战兵力作战仿真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将多维作战能力指数和生命力指数运用到兰彻斯特方程中。结合登陆作战中的两个主要阶段,分析了海上突击时对双方战斗力的影响,并通过作战仿真方法对算例进行了求解。分析结果表明,该方程能够描述登陆作战中的主要战斗行动,可以作为作战运筹分析的参考依据,适用于登陆作战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18.
作战通道的优选对于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效能,提高水面舰艇的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作战通道效能评估的指标因素,确定指标相对优属度,应用最小隶属度偏差法,建立了作战通道的模糊优选模型,求解后得出了在该原则下的通道评估结论,为作战通道的优选提供了一种比较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实例仿真计算得出了多条作战通道的优劣排序,为海战指挥员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程德胜 《国防科技》2014,35(5):53-56
在信息主导,火力主战的背景下,间瞄火力的效能发挥对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实兵对抗训练中,间瞄火力打击效能的评估一直以来缺乏有效的理论依据,影响间瞄火力裁决的科学决策。文章结合间瞄武器模拟终端的使用,根据间瞄火炮打击的特点规律,用面火力射击数学模型推导出间瞄火炮射击的毁伤概率公式,该公式可以为间瞄武器模拟终端的火力毁伤概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In modern warfare, many believe the decisive factor in winning a battle is seizing the right moment to shift from defense to attack, or vice vers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bring that perspective to Lanchester's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warfare, and continues the application of Lanchester's linear law to the analysis of the World War II battle of Ardennes, as reported in earlier issues of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by Bracken and by Fricker. A new variable, shift time, accounting for the timing of the shift between defense and attack is explicitly included in our version of the model, and it helps obtain improved goodness of fit to historical data. ©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48:653–661, 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