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旗帜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理论、实践、理想、道路、制度的集中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同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是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立足现实指向共产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詹欣 《军事史林》2004,(11):30-33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同时声明: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的核威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相似文献   

3.
中国核威慑思想经历了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确立了发展核武器战略.在拥有核武器后,中国确立了“反对核讹诈,打破核垄断”、“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将核武器用作防御性目的”等原则,奠定了中国核威慑思想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核威慑思想进一步深化、准确化,并有力地指导了中国核威慑实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局风云变幻.为指导中国的革命,帮助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十多位来自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共产国际代表,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先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为中国革命提供帮助和支持.对于这些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人,人们只从历史书中知道他们在中国的点点滴滴,很少人注意到他们离开中国后的前途命运和人生结局.  相似文献   

5.
关于恐怖主义,中国的立场是这样的: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威胁,中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方,所以中国非常坚定地支持国际反恐.为此,我们还做了一些具体的事情,比如说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积极参与者.上合组织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打击“三股势力”,其中包括反对恐怖主义.所以,中国不仅是立场坚定的国际合作反恐支持者,而且是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必须从当代中国语境中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定位问题入手.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代军史学科是<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军事历史门类设立的一个新学科.共选收条目191条,释文16万余字. 中国历代军史学科分为中国古代军史和中国近代军史两大部分,以军队和其他军事组织产生的时间顺序,概略地记述了中国历代军队和军事组织,以及军工生产机构和军事教育机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造势,是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孙子》首先提出造"势"的概念,此后,在中国军事文化典籍中频繁出现,其意与义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相径庭.在进入21世纪之际,我军面临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如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中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丰富军事文化遗产,开拓中国军事科学理论的创新问题,是中国军事科学领域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紧要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下中国,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中国社会当下的难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于永军 《国防》2012,(5):30-32
第一,世界上最大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大国生存之道.中国的先民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这里在历史上一直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农业区.农业能容纳大量人口,也需要大量人口,因此中国从古代开始,人口一直超出世界上其他大国很多.目前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亿人,居世界第一位.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始终要面对困难和动力两个方面.从动力方面看,古代中国之所以以兴建巨大工程设施而著称,主要得益于人多力量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开辟和逐步确立起来的.党的十八大进一步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把握这一主线,必须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什么道路、这条道路的来历以及这条道路正确性、鲜明特色搞清楚.只有这样,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才能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本1895年掠夺去台湾、把台湾变为其殖民地后,其侵略中国的野心不断膨胀、侵略中国的步伐逐步升级.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又对中国大陆发动全面侵略.  相似文献   

13.
任何动词都不足于完整表达2006年中国军营的姿态与表情.我们只能试着从情绪的角度,简单地扫描中国军营普通军人表象的一些姿态与表情.它们,也许能折射出2006年中国军营年轮的些许印迹.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确立的、顺应冷战后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新的国际战略.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当今中国国际战略的主要制定者,因此在研究中国国际战略核心内容是和平与发展问题上,依据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和主要观点展开论证,是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将循此轨迹对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国际战略核心内容的命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精神源远流长,在现代建筑发展历程中无不得到体现和发扬.从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入手,探讨西方现代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精神之间的互通关系,提出了对当代建筑设计本原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感到悲观和担心者越来越多.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许多挑战,但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分析,同时从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的对策来看,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亚洲金融危机不会使中国经济伤筋动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还是非常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胡德坤教授和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韩永利教授联手撰写的《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是把中国抗战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中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学术研究的结晶.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徐平  王子钰 《军事史林》2014,(10):28-33
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失败?以往国人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从中日两国甲午战争期间军事领导机构设置、领导成员配备等情况看,中国明显处于劣势.这也可以看做是最终导致中国战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唐文学的“复古”倾向与中国文化的尚古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复古为革新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突出的现象,即使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放、浪漫的唐代,也表现得十分鲜明.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在考察唐人文学创作的基础上,论证这一现象的文化渊源,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尚古传统,繁荣今天的文学创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一个古老而又人口众多的世界大国,一日间究竟发生了多少事谁也无法说清.但在1964年10月16日,当中国的西部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时,中国人被震惊了,外国人被震惊了!这是在中国,今天的中国.一位西方政治家在他的备忘录中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是自日本打败帝俄以来亚洲的最大军事事件."放下笔,这位政治家在地球仪前默默地沉思着,中国居美、苏、英、法后成为东方第一个有核国.震惊的绝不仅仅是这位西方政治家,史学家们也会把中国看成两截,中国使世界把这一年10月16日的中国书写在最醒目的位置,是绝对不能忽略的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