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地缘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中,俄罗斯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其走向如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军事战略走向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俄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苏联的解体,造成了俄地缘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俄罗斯自身遭受严重削弱,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二是俄的地缘战略空间大幅缩小;三是俄周边的地缘政治环境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地缘空间的压缩使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第一,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俄罗斯从东欧撤军使俄…  相似文献   

2.
魏国历史达178年,魏文侯时期曾经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盛的国家,自魏惠王后由盛而衰,逐渐走向灭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魏国各统治者对魏国的地缘政治变化后的战略策略运用不当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遏制战略是冷战时期美国贯彻始终的国家战略,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手段和名称,但其核心精神始终没有改变,直至今天,在美国国家战略中仍然可以发现其影响,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具有典型意义。地缘政治因素是影响遏制战略提出和形成的基本的、核心的因素,对遏制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地缘政治因素对美国遏制战略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掌握美国国家战略调整的基本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向,以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一、地缘政治理论是遏制战略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壮大和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孤立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世界地缘战略格局在百年之间发生了两次结构性变化。这两次变化承先启后,既是对19世纪地缘战略格局调整的总结,又为21世纪地缘战略格局的重组勾勒出基本轮廓。世纪末的世界地缘战略格局较之世纪之初早已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5.
在这世纪之交,人们十分关注我国所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因为这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世界地缘政治形势之大变化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地缘政治形势(地缘,是指以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地理条件的利益为缘由的——编者注)发生了引人注目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唯一的中东战略支撑点,叙利亚对俄罗斯意义重大。通过一系列准确的战略决策与协调的战术运用,俄罗斯凭借在叙利亚的作战行动扭转了乌克兰危机以来的不利局面,成功撬动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占据战略先机。文章以俄罗斯的中东战略为切入点,在分析叙利亚危机背景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俄军"混合战"的成功经验,从决策背景、战术运用与战略实现三个层面分析俄罗斯介入叙利亚危机的利益抉择、战争艺术与撤军考量,进而为我国打赢未来战争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与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利益与影响遍及全球的大国,美国的对外战略中总是带有地缘政治因素。“9·11”事件之后,美国借反恐之机,投棋布子、谋局造势,新地缘战略已初露端倪。与美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的地缘战略相比,这个新战略既保留着一些美国既定的对外政策理念,又呈现出新世纪的新特点。总体看,美国地缘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中国地缘视野集中在陆地相邻国家,缺乏海洋战略思维.今天,应从更高的层面以地缘政治、地缘战略的视野来审视海洋问题,积极推进新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战略的建立.因此,经略海洋与战略统筹首先要从"陆海兼备"的大背景中认识中国海洋问题的战略特性,其次要在西北太平洋的大框架下把握"三海合一"的战略指向,最后要在整个亚太地缘大格局中审视西行海上战略通道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颗星球的地缘政治节点都位于欧洲,也就是巴尔干半岛和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在苏联解体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的地缘政治节点是中东。而现在,可以确定南海已成为新的地缘政治节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的是地缘战略的一般理论问题 ,在对中外地缘战略实践史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地缘战略的一般规律及海洋强国和濒海强国地缘战略的各自特点。这些仅系作者本人的孔见 ,以就教于学术同行。  相似文献   

11.
杨志荣 《国防科技》2015,36(2):7-11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在深入分析北冰洋海冰逐年融化消退,特别是北极航道全年开通后对世界地缘战略格局带来的变化以及我国面临的机遇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应对措施。军队尤其是海军要充分发挥战略性国际性军种的优势,勇于担当经略北极先驱者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2.
丁隆 《环球军事》2012,(4):10-11
“阿拉伯之春”爆发距今已一年有余,这场“世纪之变”为阿拉伯世界的地缘政治带来了诸多深刻变化,其中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变化是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这个比联合国历史还长的区域组织,是一盘散沙的阿拉伯世界的缩影。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上,阿盟一直惨淡经营,被成员国间无休止的内斗拖入半瘫痪状态,一向以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著称。  相似文献   

13.
《军事经济研究》2014,(8):F0002-F0002
中日东海争端由来已久,实质是中美日三方战后地缘政治博弈的战略问题。从地缘政治视角来看,中日东海钓鱼岛争端是个“一体多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期发生在克里米亚的一系列事件使得众多评论人士退回到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乌克兰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同意将其核武器返还俄罗斯是一种错误。该议题被影射为一种具有典型代表的重大地缘政治“教训”:那就是本土拥有核武器是与大国比邻的小国保持行动独立的最佳方式。然而,乌克兰能够成为支持上述论点的例证吗?首先,认为乌克兰自身曾经拥有核武器的说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15.
认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注定成为世界各个角落至高无上的统治力量的想法已经过时,它反映的是一种对日益变化的全球环境特性不敏感的狭隘思想。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华盛顿的影响力遍布全球.但它也将越来越面临一种多极化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大国争霸世界的活动基于对世界地缘政治的基本认识。研究从拿破仑与英国争霸迄今两百多年的世界政治史不难发现:大国争霸,犹如下棋.不同的棋局用的却是同一个棋谱,一个棋谱围绕着的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控制印度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各国关系的利益基础,就是基于双方资源、地缘、人文优势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中国和中亚各国都力图将地缘政治战略转化为地缘经济战略,突出地缘经济的因素,并以经济关系为基础,发展政治关系和其他关系,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创造条件,这是中国和中亚各国关系的基本模式和性质.  相似文献   

18.
里海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南北长约1200公里,东西平均宽度为320公里,水域面积达37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7000多公里。里海既是连接欧洲、亚洲和近东的枢纽,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中心之一。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被称为仅次于波斯湾的“世界第二大油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但是自1951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50多年来,两国之间发展起来的睦邻友好"全天候和全方位"的国家关系堪称世界上双边关系的典范。中巴友好关系的存在有力的支撑了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安全与稳定,其中,中巴军事技术合作又是这一友好关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侧面。通过分析中巴军事技术合作的背景、历史和现状,可以有效的了解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以及我国在其中的核心战略利益所在。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中巴友好的地缘政治因素和历史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中巴军事技术合作的历史、现状以及其在中巴关系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上,对中巴军事技术合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看法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近日,朝韩在有争议的海上边界地区的相互炮击事件是近几十年来在这两个邻居间所发生的最严重冲突之一。正因为如此,这一事件出人意料地对美国地缘政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