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两天,89岁的阿不力孜老人经常到农五师八十六团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工地上看看。"党的政策好得很,湖北人民好得很,老汉我也能住上楼房了。"看着正在建设中的楼房,阿不力孜老人笑呵呵地说。该工程是为八十六团四连和五连的近1000户少数民族职工盖的新楼房。  相似文献   

2.
侯万里 《兵团建设》2012,(18):21-22
正今年68岁的袁耕旺是农二师三十四团六连职工。去年,他享受了团场保障性住房政策,一家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这让老人欢喜不已。"现在团里的政策好,盖了很多楼房,我们的生活和城里人没有什么区别了。"袁耕旺老人感慨道。这仅仅是兵团加速推进城镇化的一个缩影。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年多来,兵团城镇化工作呈整体推进之势,编制完成兵团城镇体系规划,启  相似文献   

3.
盛夏,生机盎然的农十师185团,道路宽敞洁净,楼房鳞次栉比,条田阡陌纵横。在第十三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中,该团党委大力弘扬具有本地特色的廉政文化,着力打造西北边陲第一团廉政文化品牌,积极倡导廉荣贪耻的风尚,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近年来,185团党委、纪委以抓党风  相似文献   

4.
《兵团建设》2013,(21):19
六师一○二团敬老院院长张新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团场老军垦的女儿,1990年调入一○二团敬老院,与敬老院共同走过了24年的风风雨雨,亲手送走了近百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张新玲说:"我和老人们感情很深,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我对老人们付出了真心,他们也对我付出了真心,我们是一个真正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5.
"巴依兰·木塞提去年年底搬新家啦!"听到这个消息,笔者迫不及待地赶去巴依兰·木塞提位于四师六十六团阳光花苑小区内的新楼房参观。"能重见光明、住进楼房,这在以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都变成了现实,以后我要生活得更好,回报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巴依兰·木塞提感慨地说。巴依兰·木塞提是六十六团二十连职工,今年30岁的她从13岁就患上了眼角  相似文献   

6.
周小玲 《兵团建设》2013,(23):20-21
采访时间:2013年11月4日至15日崭新的团中心幼儿园双语教学楼、气派的卫生疾控中心、宽阔的马路、林立的楼房,眼前的景象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人有点惊讶:若不是在通向团部的12公里道路两旁,6组风格各异、反映屯垦戍边精神的雕像提醒我这里是具有"阿山第一团"美誉的十师一八一团,我还真有点不敢相信。对这片土地来说,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一八一团建团整整60周年了!六十载的春华秋实、苦乐年华,为这个团场带来了沧桑巨变。用儿时生长在这里、如今工作在这里的团场政工办主任邓武的话来说就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相似文献   

7.
农十师185团纪念馆筹建于2002年9月,坐落在"西北边境第一连"——农十师185团1连,2003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面积170.3平方米,共分为门厅、1  相似文献   

8.
正夕阳西下,居住在九师一六六团金汇小区的77岁退休职工朱镜洋悠闲地坐在小区凉亭里,为老伴演奏二胡,"如今的生活真是太好了,不光住上了楼房,小区里还有活动场所,环境也好,我真是打心眼里高兴。"老人感慨地对笔者说。近年来,一六六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城镇内涵,着力打造宜居宜业、产城结合、绿色低碳、生态和谐的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9.
刘敏 《兵团建设》2012,(6):42-43
3月7日,新学期伊始,农八师一三六团何淑珍老人把300元钱送到团妇联,委托工作人员把钱送给团场的优秀贫困生。"帮助别人,我的心情好。"笔者在何淑珍家采访时,老人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今年75岁的何淑珍家住一三六团团部,家中摆放的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家  相似文献   

10.
"这里面也有我们的一套房子,等到10月份我们就可以住进新房了。"走过农五师八十八团楼房施工现场的肖忠国与胡志红,看着日渐矗起的新楼房,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1.
"住上新楼房,房间一星期不打扫也很干净,冬季也不用起早贪黑引火烧炉子了。"五六个邻居帮忙搬的搬、抬的抬,一会儿工夫把新楼房布置得漂漂亮亮。1月24日,五师八十九团十二连职工刘启告别居住了快20年的旧平房,搬进色彩明快的新楼房,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相似文献   

12.
正基层故事JICENGGUSHI"已经不记得有过多少次,我和妻子一起站在团里的楼房前想:什么时候我们也能住上楼房?"2月15日,面对笔者的采访,农七师一三○团三连职工刘飞如是说。今年39岁的刘飞是河南省项城人。1993年,刚满20岁的他来到农七师一二五团十九连工作,在那里结识了当地姑娘李新华,1995年两人结婚后,一起来到一三○团三连承包土地。没有婚房怎么办?当时连队领导给他们分配了两间土坯房,夏天漏雨,冬天冻人。那时,三连的职工惊奇地发现,刘飞家房顶上有一口锅,原来是房  相似文献   

13.
"您别着急,先用塑料袋裹一下,我这就带修理工过去,注意卫生间地滑,别摔着……"3月25日,九师一六六团星光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新华刚组织居民代表开完植树造林动员大会,就接到绿苑小区居民崔冠一老人的求助电话。在电话中,朱新华细心地嘱咐着老人。  相似文献   

14.
正"你好,楼房的漏电保护器总是跳闸?知道了,你住康馨小区14号楼1单元302室,我这就过去给你看看。"近日,九师一六四团物业中心副主任黎军接到居民的维修电话后,急匆匆地出了门。从1998年调入团场物业中心工作后,16年来,黎军总是戴一顶安全帽、穿一身工作服、背一个鼓鼓囊囊的维修包,一次次为职工解决用电难题。  相似文献   

15.
"真没想到,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住上这样干净漂亮的楼房,如果没有北京市的援助,我可能这辈子都住不上这样好的房子。"家住十四师四十七团京昆小区的退休职工其拉罕·肉孜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年65岁的其拉罕·肉孜是四十七团六连的退休职工,在此之前,他们一家人一直住在平房里,夏天热,冬天冷,还要生炉子,不仅不卫生,而且还不安全。  相似文献   

16.
7年前,团部楼房遭冷遇,做工作也没人愿意住;现如今,团部楼房成了香饽饽,半夜排队只为交钱买楼房。这是农四师64团可克达拉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新华为记者描述的团场实施廉租房建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师四团,有一个家庭很有名气,家中悬挂的一张"全家福"特别引人注目,因为这张照片上12个孩子围坐在父母的身边,这些孩子中既有汉族,又有维吾尔族,且其中的10名皆是孤儿。"这是我的大女儿阿青,这是我的二儿子高春节,他们俩只相差半岁……"看着相框里的照片,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四团职工卡小花·卡德尔的思绪飞回到23年前。1991年,26岁的卡小花·卡德尔还是四团粮油厂的一名普通职工,从小在兵团  相似文献   

18.
张娜  程晓桢 《兵团建设》2012,(13):17-18
过去的十年,对于农十三师红星四场的许多职工来说是不寻常的十年。搬进了新楼房,开上了小轿车,用上了新家电,幸福的生活正在敲开越来越多职工家庭的大门。"2009年,我和老伴搬进了场部新盖的楼房,退休工资也加了好几次,现在我们老两口每个月收入都有近4000元,家里也添置了许多新的家电。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用不着我们操心,现在的日子过得很满足。"7月2日,谈起近十年来生活上的变化,家住农十三师红星四场的童享元老人有说不完的话。  相似文献   

19.
一把军号     
正2009年我到六师一○三团采访,老战士徐和海给我讲述的"一把军号"的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年徐和海老人78岁了,身上还留有国民党军的两块炮弹皮,他说那是解放大西北时的"纪念品"。徐和海说他与军号有缘,是军号声引得他参了军。那是1947年8月,只有16岁的徐和海有一天被一种从未听到过的声音迷住  相似文献   

20.
2006年6月7日经过几天奔波,我已顺利来到代职的连队——黑龙江省军区边防二团三连。和我见过的许多连队一样,一栋楼房,一个院子,干净而整齐,唯一特别的是这里的干部战士总是穿着迷彩服。下午起床后,从我住的三楼看下去,院子里空无一人,静悄悄的。楼后面轰隆隆地传来一阵机器声,原来是一台大铲车在铲煤,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