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曾企图研制和使用原子弹。此举引起英、美等盟国领导人和科学家们的极大惊恐。有幸的是,德国研制原子弹的企图最终未能实现,世界人民因此得以避免一场法西斯的原子弹  相似文献   

2.
日本历史上就曾研制过原子弹 日本媒体曾不止一次炫耀地报道,日本现有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完全可以让它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三核大国.日本说的是当前国内实力,如果研制原子弹很快就能成为现实.但是,人们可曾知道日本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就曾经研制过原子弹,几乎迈进了核门槛,但没有最后完成,否则历史也许要改写.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但英国政府决心研制自己的原子弹.此举有力地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和独立性,使它重新成为世界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英国政治家克罗斯曼把研制原子弹说成是"1945年以来英国政府所做的最重要的政治决定".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世界几个军事大国开始了激烈的核竞赛,原子弹、氢弹不时在地球上托起一朵朵蘑菇云和冷凝云;作为西方世界重要一员的英国自然不甘寂寞,也加紧发展核武器。英国海军上校高尔曾于1956年率舰参加了在南太平洋的两次原子弹核爆炸试验。几十年后的今天,他终于将内情详细披露出来。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8月18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俄罗斯联邦总参军事学院共同举办的中俄两军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俄两军及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紧紧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这次研讨会是落实中俄两国元首关于2015年共同举办纪念世界反  相似文献   

6.
博林 《军事史林》2004,(1):48-49
1.使用核武器对于在二战中打败日本是必要的 一般人认为,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对于在二战中打败日本是必要的,尤其是美国人有这种观点.但是有些美国将领却不这样认为,例如二战期间的欧洲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曾表示,日本已经失败了,投掷原子弹没有必要,美国不应该用原子弹来吓唬世界舆论.使用原子弹不必要,其杀伤力太大.  相似文献   

7.
张畅  于龙  熊飞 《国防科技》2002,(6):29-31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原子弹,并第一个使用原子弹袭击别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唯…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美国在核武器技术的先进程度和核武器拥有的数量、质量上,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几十年来,美国在争霸世界和对外扩张中,始终奉行核威慑战略,用其无与伦比的核力量恫吓别国,以达到其侵略扩张、称霸世。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2013,苏联启动了原子弹计划,由贝利亚领导的特别委员会负责首枚原子弹的研制。特别委员会一方面加紧原子弹研究;另一方面开始核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苏联投入大量人、财、物力,先后完成了核试验场选址、试验场建设、原子弹研制和组装以及试验用各种设施准备等工作。1949年8月2913,苏联首枚原子弹PTC——1试爆成功。  相似文献   

9.
原子弹 它是最普通的核武器,也是最早研制出的核武器,它采用重元素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巨大能量通过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性和电磁脉冲起到杀伤破坏作用。 氢弹 属热核武器,其杀伤机理与原子弹基本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几十至上千倍。  相似文献   

10.
军事文摘     
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人1938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亲自把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授予了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克·费米(1901—1954),表彰他证实了中子袭击所产生的新的放射性元素,以及他在这一研究中发现了由慢中子引起的核反应。他领奖之后,为了摆脱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桎梏,全家移居美国,很快就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器重。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德、意科学家终于在1942年12月2日下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室内网球场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开始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纪元。接着,费米又到了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穆斯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7年16日参加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原子弹试验。  相似文献   

11.
1945年7月16日早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沙漠核试验场,爆炸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获得成功后,当时许多台仪器测试出这颗原子弹的威力为1.8万吨 ̄1.9万吨梯恩梯当量。这颗威力特别巨大的炸弹,对美国杜鲁门总统、军政要人、总统科学顾问以及从事核科学技术研究的许多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各种见解和主张。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紧接着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使用原子弹。当时的世界战争形势是,德国法西斯已被盟军打败,被迫投降,日本正在作最后抵抗。毫无疑问,日本将是当时原子弹轰炸的目标,但是,对日本是否使…  相似文献   

12.
报刊文摘     
中国首批核武器威力揭秘最近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卷》首次披露了核武器威力的秘密。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其威力相当于2.2万吨 TNT 炸药的爆炸力。从此,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能自行制造、试验原子弹的第5个国家。1966年10月27日,中国在境内试验发射了一枚核弹头导弹。  相似文献   

13.
不知怎么,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是苏联制造的。这种说法的大意是—— 苏联在1938年下半年开始研制原子弹。斯大林考虑到希特勒可能进攻苏联,要求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造出第一颗原子弹,后来改为4年。为赢得时间,苏联同德国于1939年8月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40年,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与世界各国军队间合作交流硕果累累。中俄互为大国邻国,两军间合作范围最广、程度最深、层次最高,涉及高层军事交流、军事技术合作、军事人才培养、两军联演联训、联合护航和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事实证明,中俄两军通过合作,加固了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互利双赢局面,促进了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为中国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呈现出一种积极、稳定、多元和向纵深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5.
举世瞩目的中俄“和平使命-2005”双边联合军事演习已于8月25日圆满结束。此次联合军演是中俄双方军事交流与合作的历史性一步,进一步深他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强化了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安全合作机制。此次联合军演不仅是中俄双边关系发展的里程碑,而且是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行动,对于维护地区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冷战的开始,美、苏等国竞相发展核武器,尤其在中国还没有原子弹等核武器的情况下,使人们一度产生巨大的恐惧心理.毛泽东则以大无畏的胆略和气魄始终认为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原子弹等现代化的武器,只要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2月27日,美国作出了一个惊世之举:将象征着世界离遭受核毁灭的时刻“世界末日之钟”向后调了两分钟,调到23时53分。它象征着核威胁已达到冷战后最危险水平。 恐怖的“世界末日钟” “世界末日钟”是由《原子弹科学家公报》杂志在1947年设立的。这座460毫米见方的木质模型钟摆放在《原子弹科学家公报》的总部所在地芝加哥大学里。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枚原子弹。两年后,参加原子弹研究的科学家们设立了这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末日钟”。“末日钟”的指针距离午夜24时越近,就表明世界越危险,离毁灭越近。“世界末日钟”在1947年  相似文献   

18.
在加入世界“核俱乐部”的时间表上,法国排位第四,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于1960年2月13日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 2月14日,法国电视台播放了这次在法属西非撒哈拉大沙漠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实况纪录片。但国内观众看了后并没有受到“巨大鼓舞”,因为电视上没有显示出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强烈闪光和巨大的蘑菇状烟云,只有一股稀薄的烟雾冲上青天,历时约2分钟。法国政府十分重视核武器的研制。法国总统认为,核武器是提高国家国际地位的和影响力的重要资本,发展核武器是确保法国重新在国际上取得应有地位的手段。美国、苏联和英国在50年代初期已分别成功爆炸了各自的第一颗氢弹。  相似文献   

19.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虽然47年过去了,可当年驾车拉核弹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6日,一架美国飞机将一颗绰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投掷于日本广岛,炸死、炸伤各7万余人,全市房屋被毁近2/3;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使该市68%的工厂毁坏,11平方公里地区内房屋全被摧毁,炸死3万余人,炸伤4万余人.8月10日,日本天皇决定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对日本的核突击,对早日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作用,同时在世界军事史上揭开了核武器时代的序幕.而原子弹的产生,正是对一种巨大的能源--核能所开发和利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