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人类面临着四大危机:人口剧增、资源减少、能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而缓解这些危机的重要途径就是向海洋进军。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海洋经济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现代高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技术正日益体现出其不可替代的“杠杆”作用。海洋技术包括海洋观测、海洋水声、海底资源勘探开发,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利用、海洋交通与运载、海洋结构、海水利用、海洋空间利用,以及深港技术等。本文主要对海洋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海洋安全意识伴随海洋文化和海洋环境不断变化发展而萌生形成,促进了古代海洋军事活动开展、海上力量建设和海洋防务体系筹划,对国家发展和陆权的巩固产生重要影响。但同时,中国古代海洋安全意识建立在封建王朝自我封闭的基础之上,表现出忽视国家整体安全和长远发展、被动性继承海洋安全文化遗产、忽视海洋经济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当代海军》2010,(8):28-31
作为人类共同的家园,蔚蓝色的海洋应该是一片和平的海洋、繁荣的海洋、绿色的海洋、合作的海洋。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开发海洋的步伐加快,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有专家甚至预言,下一场战争必定与海洋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海洋既可以带来财富,又可以引来外患。今天,中国的进口能源和外贸均非常依赖海洋,而对中国安全最大的威胁也来自海上。海洋,已经成为关系中国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要领域。如何使用海洋、经营海洋,成了当下中国的关键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海军前政委胡彦林上将。胡将军目前仍然在健全海洋立法、培树海洋观念方面做着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平发展不能脱离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强大,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格局下,更必须通过海洋强国而走向世界强国。中国和平发展面临以海洋为背景的诸多挑战和风险,海洋战略境严峻。海洋战略是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领土和主权、海洋安全、海洋军事、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文化等诸方面,这些内涵互相关联,需要统筹协调,并有机联系于其他相关领域战略。因此,只有通过对它的全面、深化研究,提出对策,实践落实,才能加速海洋事业的整体推进。今年7月11日是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国家也正式规定自今年起将7月11日设定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日前,本刊记者就海洋发展战略等问题采访了原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现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尤子平研究员,以下为访谈实录。  相似文献   

6.
卢树明 《国防》2014,(7):16-1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海洋安全对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同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柱石,必须在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努力提高运用国际法的能力,采取合法手段达成军事目的,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推动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积极发挥作用。一、我军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现实依据海洋有着重大的战略地位和资源开发价值,随着各国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以争夺海洋资源和保卫海洋安全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1996年春,我国政府编制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对我国在新世纪的海洋开发目标、任务等作了宏观政策上的安排。这里谨从军事经济的角度对我国新世纪初海洋开发对策作一探讨。一、要把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放在海洋开发的首位海洋意识是指人们对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深刻认识。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中华民族传  相似文献   

8.
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日益凸显的海洋发展与权益等问题,文章结合IPCC-4报告及部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气候变化的海洋响应,进而从沿海经济发展、海上能源通道、岛礁主权安全等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国家海洋战略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引入风险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海洋战略风险的概念,构建相应了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并以海洋主权风险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定量地开展了气候变化对国家海洋战略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人类向海洋"深度"和"广度"进军的世纪。随着当今海洋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加快了从陆地、水面、水体、深海、大气层、太空等全方位对海洋的深刻认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海洋除了是世界物流运输业的主要载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海洋安全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江泽民高瞻远瞩,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洞察跌宕起伏的国际政治风云,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高度、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广度和经济科技因素上升的深度上,对海洋安全的地位、内涵、模式、途径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揭示,形成了迥异于传统海洋安全观的新海洋安全观,从而在理论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在对海洋安全地位的认识上顺应了冷战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提出了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安全的重要思想对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完整把握,是江泽民新海洋安全观确立的现…  相似文献   

11.
海洋测量船是一种能够完成海洋环境要素探测、海洋各学科调查和特定海洋参数测量的船只。凡是能够完成海洋空间环境测量任务的舰船,均可称为海洋测量船。早期的测量船仅仅完成单一的海洋水深测量,主要用于保障航道安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测量从单一的水深测量拓展到海底地形、海底地貌、海洋气象、海洋水文、地球物理特性、航天遥感和极地参数测量。现代海洋调查船综合作业能力很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的任务互相交叉并存,在完成主要使命任务的平台上,同时也具备相当的通用海洋参数测量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舰船》2012,(2):58
海军是战略性军种。因为海军以海洋为主要活动空间,海洋空间具有广泛的公共性。海洋上空、海洋水体、海洋洋底的绝大部分是国际公共空间,海洋的主体是非国家管辖的公共部分,其利益不具有排他性。海洋的这种特性一方面赋予世界各国在海洋空间自由行动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为世界海洋强国称霸世界创造了条件。使海洋既成为某些海  相似文献   

13.
中美贸易战不仅仅是贸易战,更是一场心理战。贸易战本质是国与国之间关于贸易的交流、对话、谈判和妥协,中美贸易战中双方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战策略和技术,如美方的策略有强势攻心宣传、实施心理误导和输出美国价值,而中国则通过引导舆论动向、展示决心意志和争取国际支持来获取关注。本文从中美两国角度深入剖析了中美贸易战中双方运用的心理战策略和技术,并得出中美贸易战的心理战启示,一是要知己知彼,二是要创新应用新媒体传播平台,三是要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4.
“经略”的字面含义是“策划、处理”。“经略海洋”是指在国家的战略层面谋划、控制和开发海洋,即国家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手段,对海洋利益和安全进行高层次谋划和全方位管理,属于国家战略的范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人类向海洋的深度和广度进国的世纪。在新世纪里能否成功地经略海洋,关系到国有的盛衰强弱。因此,从经略海洋的高度审视如何加强海军建设、拓展海军作战领域,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初春三月,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二号卫星正式交付使用。它将与已在轨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实现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完善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大幅提升我国对海洋的监测能力,有效服务海洋事业,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16.
海洋是指作为海洋主体的海水水体、生活于其中的海洋生物、邻近海面上空的大气和围绕海洋周缘的海岸及海底等几部分组成的统一体。海洋面积达36,2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的70.8%,体积约137,000万立方公里。在当今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对物资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陆地资源因长期开发利用而日趋短缺的情况下,人类已经把视线更多地投向了海洋,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标志着人类新的海洋国土概念的确立。本期发表的《海洋·海洋观·海上长城》访谈录提出,我国长期受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局限,海洋意识不强。反思近百年的历史教训,我们必须尽快树立起新的海洋防卫意识,重视海上综合国力建设,建立具有强大的海上防卫力量。这是民族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海洋是极其多变的 ,内波、中尺度旋涡等海洋变异性会搅乱声波的传播。对海洋变异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本文应用了一个简单算法反演海洋变异性的一个参数n(r) ,并给出一些算例 ,从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CFOSAT)已正式在轨交付自然资源部投入业务应用。该卫星首次实现了对全球海面风场、海浪谱两种重要海洋参数的大面积、高精度同步观测,完善了海洋立体监测手段,为海洋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预警监测等提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9.
习主席指出,"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实现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战略转变,是适应海军转型发展、拓展国家战略利益、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安全的战略决策,是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由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研究探索远海防卫作战中政治工作,对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建设海军,激励官兵有效履行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工业》2004,(2):36-37
21世纪的海洋技术,将随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加速发展。自从1978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之后,海洋探测卫星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愈显重要,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射了海洋探测卫星。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更需要自己的海洋卫星。2002年5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