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0年前,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出一项伟大的战略决策——进行"三线"建设。这项重大决策出台一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了一个新的兵种——基本建设工程兵。基建工程兵应三线建设而诞生,在三线建设重大工程基本结束时撤编。这个兵种虽然存在了18年,但她承担的一大批国防和国家工业建设重大工程,不仅是这个特殊兵种镌刻在那个特殊年代的一个个印记,也是基建工程兵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工业建设树立的座座丰碑。这个特殊兵种,不仅为国家、国防工业留下了重要物质遗产,而且  相似文献   

2.
民兵文摘     
李连杰缘何谢绝这项奖?只因——慈善事业不是竞赛据《文学故事报》3月5日报道,李连杰多次在媒体面前表示,"慈善事业"将是他后半生的事业重心。而就是这样一个为慈善尽心尽力的人,却对慈善奖项没有兴趣。在成为"中华慈善奖"候选人后,李连杰公开说:"我不希望得到这个奖项。观众与其给我投票,不如为我的‘一基金’捐一块钱。"和大多数基金会相比,李连杰创办的"一基金"更希望媒体加入义工团队作为监督组织,"我会很坦然地每三个月在媒体公布基金的账目,因为只有公正、透明才不会影响捐款人的信心。我希望这个基金会可以做得长长久久。李连杰死了没关系,只要这个基金计划还在。"作为娱乐圈明星的李连杰认为,如果慈善搞成了比赛,那就忽略了慈善的诚意和初衷,使得慈善似乎就变成了500强的事,变成了百亿富翁的事。捐100块的人看到别人捐1000,就会觉得没面子,而选择退出,这种状况是不健康的。因为面子捐了一百万,回家之后后悔得不得了,那也不是慈善的目的。所以李连杰提出了"一基金"计划——捐一块钱就是献爱心。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用心做才是最重要的。李连杰说,"我就是要把慈善做得轻松、简单、不后悔。"  相似文献   

3.
1.沈空雷达某旅,有这样一对同为连长的孪生兄弟王超、王越。兄弟俩你超我赶,军旅上"齐步走":共同参军——十多次被评优——双双考学提干——军校毕业分配到同一个单位——同时当上连长——次次共摘荣誉。也因此,有了"超越兄弟"的雅号。2.1980年,兄弟俩出生在辽宁省庄河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弟俩从小就渴望穿上绿军装。3."当兵去!"参军入伍,在哥俩  相似文献   

4.
河北某预备役团驻地有个被群众誉为新时代的"时传祥"老人——张富海,谁也不承想,这个淘了十八年公厕的七十九岁老人,曾经是一个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作战,身负四次伤的二级甲等伤残军人。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了《后宫·甄嬛传》之后,在被广大观众所喜爱的同时,这个女孩儿的头顶开始闪耀星光,且愈来愈明亮耀眼,只是她也与一个名为"眉庄"的女子携手并肩而行,让众人分不太清。她叫斓曦,你知道么?斓曦这个名字是她自己改的,取自"斑斓若曦"的意思。《后宫·甄嬛传》奇高的收视率让一批新鲜面孔为大众所熟知、喜爱,而她,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新星。只是观众永远比演员要入戏,也更加难以自拔。为人所知之时,大家也把她和戏里一个叫"眉庄"的女子并在一起——眉庄的一颦一笑皆是斓曦所想,斓曦的举手投足即为眉庄所动。  相似文献   

6.
提起达沃斯经济论坛,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说到防务领域里也有一个影响力不相伯仲的论坛,了解的人就不那么多了,这个论坛就是全球颇具影响力的安全防务论坛——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省通江县西南部,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因全村296名青年无违法犯罪,无计划外生育,无封建迷信和赌博行为,移风易俗办婚事,而引人注目。这个村就是苗南乡亮垭村,它有一个奋飞的领头雁——村民兵连长兼团支部书记的赵登  相似文献   

8.
打电话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卫星任务发射前夕,一位三期士官在海上通过卫星电话给自己刚刚分娩的妻子——……"喂,我是福建,嘿嘿,老婆,生了没有?""不知道。你这个没良心的,这么多天也不打一个电话……""老婆,你别生气呀,我现在在海上打个电话不容易啊,十分钟就会自动切断,咱们要抓紧时间啊……"  相似文献   

9.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曾提出过一个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意思是说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因此,只要木桶里有一块木板不够高度,木桶就永远不可能装满。兵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犹如一个巨大的木桶,各项指标是这个木桶里的"水"。而现在,这个木桶里的"水"  相似文献   

10.
当兵15年了,第一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并且还有了体检、供应等待遇,就好像"提干"了,加入到了干部行列。刘平毫不讳言地对笔者说,兵之初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军官,等这一天已经等了15年了。这个步入军营就想着扛"星"的士官长到底有何出类拔萃的地方,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官兵心中的"兵王"?非典型"学雷锋先进个人""我没有扶老奶奶过马路,也没有  相似文献   

11.
一个连,有5朵"金花"上军校。在这个清一色的女兵连里,一下子"冒"出5位军校学员,这其中有什么奥秘?下面就请看——照片上戴着大红花的女兵,笑得如此灿烂。2011年11月,新疆军区某通信总站五连传出一条新闻:4名90后女兵,同时以优秀士兵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士兵的身份被军校录取。在此之前,连里还有一名女兵考上军校。  相似文献   

12.
新湖纪事     
采访时间:2012年12月10日至11日人改变着环境,环境也在改变着人。城镇化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在十年前,不,就是在五年前也不可能发生。——采访手记城镇化·人之变《兵团建设》记者已连续跟踪采访农六师新湖农场三年了,今年是第四个年头,用一年一个大变样来描述新湖农场发展一点也不夸张。而变化最明显的是楼房更多了,得用"楼群"这个词。  相似文献   

13.
无论平凡的人,还是伟大的人,都有自己多彩的梦想。梦想是成功的翅膀,有梦想就会去努力追求,有追求就有成功的希望。所以,现在人们之间交往,有一句非常受欢迎的祝福语,"祝您好梦成真"。但我认为,仅有"好梦"是远远不够的。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名叫西尔维亚的女孩极赋语言天才,她一直梦想当一个名主持人,这个梦她一直做了10年也没有实现。而另一个女孩辛迪却成功了。辛迪虽没有西尔维亚的天赋,但她却没有坐等机会上门,她先去了人们都不愿意去的北方,当上了地区电台的天气预报员,两年后,她调换了工作,后来,她又先后换了几个岗位磨炼自己。终于,她成了一家有名电视台的名主持  相似文献   

14.
最近看报,说是有一个内地人去香港办公司,招聘了一些员工,其中也包括了一个清洁工。公司越办越红火,员工的工资也跟着水涨船高不断提升,最后清洁工的月薪达到了1.2万港币。这在香港很快就成了一个笑话:因为这是香港最昂贵的清洁工!这里并没有瞧不起清洁工人的意思,他们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决不会低人一等。只是这个笑话多少体现了我们当前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对"单位"与"职位"的认识。尽管改革开放已有二十多年,但我们的分配方式却似乎没有多大进步:不管你干的是啥工作,只要单位好,那大家就都好,而作为市场经济分配制度重要方面的"按要素分配",却在国有企业里,一直不太为人们所接受。再来看香港,一般来  相似文献   

15.
说一则关于"安"字的幽默。一天,一位美国教授在课堂上给美国学生讲汉字。教授先讲了汉字是象形文字,随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一",说这个宝盖头代表房屋。又写了一个"女"字,说这个字代表"女人"。然后教授问学生:"房子里有一个女人会得到什么?"课堂上的美国学生高喊:"麻烦!"教授微笑道:"如果屋子里有一个中国女人,就会得到平安。宝盖头下一个'女'字就是'安'。"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我以前服役的部队里,就有一个不能貌相的班长,人称"鲁班长"。"鲁班长"并不姓鲁,只是他的"型"太像《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了——虎背熊腰,还偏偏有个同样光溜溜的脑袋。于是,"鲁班长"就这样被叫开了。但是,别看"鲁班长"一身顸实,他可是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先说"鲁班长"的绝活——篆刻。说起篆刻,还得从他读士官学校时说起。当时正值学校组织一个板报评比,"鲁班长"所在队实无良将,  相似文献   

17.
《兵团建设》2012,(21):13
主持人语:"经济"这个词是一个舶来品,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曾经将"经济"一词翻译为生计。而经济这个词正式出现在汉语里,还是由孙中山先生引入的。也许经济这个词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意义,但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这样的解释,无疑是其中最温暖的。兵团就像是一个大家庭,260万干部职工都是"管理家庭的人"。  相似文献   

18.
"加入民兵合作社,市场信息灵了,产品销路广了,效益也明显提高了!"加盟山西省祁县民兵锁明养殖合作社的农民提起办合作社来,就乐得合不上嘴。这个位于"三晋养牛第一镇"——城赵镇的民兵合作社,以订单化、  相似文献   

19.
"巡逻",这个词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俩字都有走之儿,意思是要走一走,其中"巡"字走之儿里面是三个撇点,正好就像排成一列的士兵走在巡逻的路上,造字的祖先真是把这个"巡"字造得活灵活现。而西藏军区某边防团二连班长杨祥国,硬是在这条需要6天5夜才能走完的生死路上往返60趟,把自己从一个巡逻兵走成了雪域"巡逻王"。  相似文献   

20.
正不想起床,总想在暖和的被窝里多待一会,这可能是大多数人每一天的第一个愿望。就在前不久,新闻播报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族群——"叫早一族"——群早晨容易赖床的人们为了能强迫自己起来互相叫早。"生活"的编辑们就属于这一族,不同的是大家只是叫同一个人。祁编辑就是一个喜欢赖床的人。据说他有三个闹钟,每个闹钟的闹铃都很刺耳,就算这样,他还是经常起不来!所以每次出差,王主编总会提醒大家叫祁编辑起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