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6月6日,安徽省怀远县龙亢农场的麦田里迎来了两位"重量级"明星:当地小有名气的小麦机收作业能人刘化礼和他的机收作业利器——雷沃谷神GE50联合收割机。"我们就用老刘的机器割麦子,其他的机器不行!"乡亲们说。"昨天农场的领导打来电话,让我带着4台雷沃谷神收割机来收麦,还说村里给照看机器、帮着收钱。非让我来啊!"老刘说起了来龙亢农场抢收小麦的前因后果,"现在到处都需要收割机,今天只能来一台,明天早上再来一台,估计两台机器  相似文献   

2.
正"老刘"是谁?他就是广州军区空军某部机关处长刘劲松,"老刘"是基层官兵对他的亲切称呼。说起当兵,对一个28年军龄、有十几年基层经历的老兵来说并不陌生,但这次却并不寻常。老刘所到雷达站日常战备值班任务十分繁重,与其他基层连队相比,特点非常突出,不仅要担负高强度的值班任务,还要经历台风和高温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68306部队71分队二班列兵吕海枫,入伍之前就掌握了一手核雕、篆刻的"绝括",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比赛获奖,在第五届静鹤斋国际小书画家评选中获"全国小篆刻家"称号。他擅长在橄榄核上雕出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头像,战友们送他"雕刻达人"的称号,推荐他参加"军营之星"评比,引得不少人想拜他为师。  相似文献   

4.
宋流发,原在广西边防某部当战士,眼下是监狱里的一个囚徒。他为啥堕落成罪犯?话还得从6年前说起—— 1981年冬,宋流发从广西边防某部退伍,带着一个名叫石永宣的苗族姑娘回到江西会昌县西江乡连石村。乡亲们向他投来钦佩和羡慕的目光,长辈夸他有本事,花二三百块钱就讨回来一个老婆;而后生羡慕之余又向小俩口试探:“能不能给咱也物色一个便宜的婆娘?”  相似文献   

5.
毕鸿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绰号"毕姥爷"。说起我们这个"毕姥爷",他可有点"二"。说他"二"要先从新训说起。新训之初走齐步,每一个大一新生都将吃奶的劲儿用在摆臂上。一天,忽然有人"啊"地大叫一声,训练的队形就乱了。排在最后一名的"老毕"因用力过猛,左胳膊脱臼了,疼得他就地直打滚。我们那平时特别严厉的班长这时乱了阵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7月,我被授为将军,挂上将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我的老领导——我当班长时的政治处主任许维斗。说起许主任,我真的是非常感谢他,在我刚入军营,完全摸不着"门道"的时候,是他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970年,我从石家庄市的一个子弟中学一毕业,便要求参军。我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没想到,征兵体检却成了我从军路  相似文献   

7.
说起"王大勺",连队官兵就会笑称其为"胆小心细武艺高",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王大勺"是连队对炊事班长王少波的昵称,从当兵第二三年就掌管了炊事班的大勺,这一管就是5年,厨师等级从初级晋升到了中级,但大家都说他比高级厨师都高级。官兵盘中餐的口味一天一个花样,大家见到王少波就说:"‘大勺’辛苦了!"每当此时,他都会笑呵呵地说:"为人民服务!""大勺"有个毛病就是爱骂人,看不惯浪费,看到有人浪费,劈头盖脸就骂:"再浪费,泔水桶里捞出来再让你吃了!"全连战士都怕。为了让官兵吃的好、吃的营养,"大勺"刻苦钻研技能,定  相似文献   

8.
把一个1.72米的个头、体重不足50公斤、脸上架副眼镜的书生模样与一个成天钻山洞战死神的工兵结合起来,实属有些牵强。而当你真正走近他的岗位,感受到那些可歌可泣他们却习以为常的经历时,你会发现"人不可貌相"这话一点都不假。第二炮兵某基地工兵营营长高迎春,就这样走进笔者视线。  相似文献   

9.
他是"80后"国防生,也是同学口中的"工科男",来到部队却成了最爱拧扳手的基层连长,想要知道他的故事,下面就请看——"连长,连长,电话……"连队通信员苗锋锋在维修工间大喊,嘴里在嘟囔,"这到哪去啦,怎么不见人,是不是又修着什么东西正起劲呢。""什么事,谁打过来的。"右手还握着把梅花扳手的连长在喊。  相似文献   

10.
韩国友是一个平凡的人,入伍4年才考上军校,6年才提干,当军官21年,还是宣传干事。韩国友是一个对事业不懈追求、执著奋斗的奉献者,"干事就要干出名堂"是他踏踏实实的座右铭。韩国友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成功者,他5年里就立过两次二等功。看档案、问熟人,韩国友用"三多"铸就了他奋斗——成功——奉献的军旅人生之路。任职命令"干事"多韩国友自1983年入伍到1989年提干后,从河北省军区直属队干到原廊坊军分区预备役步兵师,再后来调到廊坊军  相似文献   

11.
早就听说离市区不远的农村,有一个靠养什么既象獭又象兔发了大财的人。映山红怒放季节,我们好奇地四处打听,才在萍乡市郊区乡大山村见到了发财人——冯任良。咳,他还是位民兵呢。说起冯任良养獭兔的经历,还怪可笑的。1985年春节,冯任良在西安的一位朋友给他捎来了一对獭兔  相似文献   

12.
正说起班长段新涛,战友们准会说贪玩!以常人看来一个士官班长以贪玩出名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可段班长对此却怡然自得。为啥?大伙喜欢!这段班长的人缘好,得从以前说起。淡到玩,段班长自是行家里手。在营区里台球、篮球、象棋、军棋是样样精通,就连DOTA也是一把好手,段班长有句名言:"不会玩的战士不是好战上,不会带着战士玩的班长更不是好班长!"在以前,连里的网络学习室鲜见新兵的身影。为啥?因为怕在班长的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可段班长却不干了,新同志不愿意去他拽都要把他拽去,"休息的时候就要玩开心,  相似文献   

13.
在有着"东方休斯顿"美誉的西昌航天城,有一位名扬全国、全军的书法篆刻艺术家,他20多年来潜心学习和钻研书艺,曾30余次赢得国家级大奖。他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某部政委任福安。"英雄筑路不畏难,寰宇行舟自翩然。红旗直上重霄九,天上人间凯歌还。男儿  相似文献   

14.
一人能抬起百余斤的桥板直奔3里地,干起活来是扎扎实实、任劳任怨,有人说他就是一头牛。此"牛"实名牛彦澧,长得精干结实,皮肤晒得黝黑,光从外表看,真有几分牛的神气。说起牛彦澧,这力气和外表都不是最值得称道的,而让他成为全团无人不晓的是:一个人的电视台。牛彦澧有幸当电视台的"台长",还得从他和班长的赌约说起。来自河北农村的牛彦澧,拥有一身超牛的蛮力。因此,刚下连那会,小牛别提有多神气,获得的掌声可不少:连队搞菜地,别的  相似文献   

15.
一位是幼儿园老师,另一位是医院的护士,两个女孩子部不错。"老炮"心里挺矛盾的,不知道该选谁。"这次你要是再拿不下,就别回来了!""老炮"休假的前一天,连长张军就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其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老炮"到现在还是"孤家寡人",休假走的那天他刚好满30岁。"老炮"原名李崇锦,是成都军区某装甲团的一名班长。说起"老炮"这个绰号那是绝对的名剐其实,不同的人同样的开场白:"哎!你太像那谁了……对了,《我是特种兵》里面的班长‘老炮’。"于是乎,"老炮"就成了他的代名词。不同的是"老炮"特爱笑,不像电视剧里的那样有"杀气"。当然,他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呼。"老炮"在该团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是  相似文献   

16.
民兵文摘     
李连杰缘何谢绝这项奖?只因——慈善事业不是竞赛据《文学故事报》3月5日报道,李连杰多次在媒体面前表示,"慈善事业"将是他后半生的事业重心。而就是这样一个为慈善尽心尽力的人,却对慈善奖项没有兴趣。在成为"中华慈善奖"候选人后,李连杰公开说:"我不希望得到这个奖项。观众与其给我投票,不如为我的‘一基金’捐一块钱。"和大多数基金会相比,李连杰创办的"一基金"更希望媒体加入义工团队作为监督组织,"我会很坦然地每三个月在媒体公布基金的账目,因为只有公正、透明才不会影响捐款人的信心。我希望这个基金会可以做得长长久久。李连杰死了没关系,只要这个基金计划还在。"作为娱乐圈明星的李连杰认为,如果慈善搞成了比赛,那就忽略了慈善的诚意和初衷,使得慈善似乎就变成了500强的事,变成了百亿富翁的事。捐100块的人看到别人捐1000,就会觉得没面子,而选择退出,这种状况是不健康的。因为面子捐了一百万,回家之后后悔得不得了,那也不是慈善的目的。所以李连杰提出了"一基金"计划——捐一块钱就是献爱心。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用心做才是最重要的。李连杰说,"我就是要把慈善做得轻松、简单、不后悔。"  相似文献   

17.
正58年前,"喜喜连长"还不是连长,"喜喜"也只是一个两岁孩子的乳名。当他跟随比他年长20多岁的姐姐,从甘肃省来到新疆的时候,只是抱着"吃饱饭"的目的。其实,由于年代久远,又太过年幼,"喜喜"根本不记得来新疆的过程,"吃饱饭"也只是他多年后,从姐姐的言谈中猜测的。在他最初的记忆里,十四师一牧场的蓝天、白云、草场、戈壁是主场景,而主人公则是伴随他成长的维吾尔族职工群众。  相似文献   

18.
毕鸿是我军校时的班长,自从春晚小品"不差钱"火了之后,他就被我们"毕姥爷"、"毕姥爷"地叫了起来,可是我们这个"老毕"他可有点"二"。毕鸿是我军校时的班长,自从春晚小品"不差钱"火了之后,他就被我们"毕姥爷"、"毕姥爷"地叫了起来,可是我们这个"老毕"他可有点"二"。说他"二"要先从新训说起。新训之初走齐步,每一个大一新生都将吃奶的劲用在摆臂上。一天,忽然有人"啊"地大叫一声,训练  相似文献   

19.
美国盲人学者海伦·凯勒有句传世名言: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翱翔时,他决不应该在地上爬行。——题记2000年12月,征兵的季节到了。父亲说,"娃儿,当兵去吧,有皇粮吃"。我带着某种朴素的动机来到军营。班务会上,班长宋保华问我:"花名册上写着你是高中,上没上完?""上完了,班长。"我一阵心虚。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扯谎。其实,我刚进高中门,家里就供不上了。"你有高中文化底子,去学修坦克吧,这活儿适合你!"班长说。不久,我果然被送到了  相似文献   

20.
母爱如佛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相当贫困。后来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心里不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