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名曾以苏联驻联合国外交代表处工作人员身份在美国活动的克格勃退休间谍在俄罗斯《伴侣》月刊上撰文,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他受命用“换妻”的手法拉拢一名美国政要从而获取重要情报的真实故事。这宗桃色交易堪称克格勃历史上很奇特也很成功的一次色情间谍行动。这名克格勃资深间谍没有透露自己及其他3名当事人的真实姓名,而是在文中使用了化名。  相似文献   

2.
费韦尔,一个神秘的苏联克格勃间谍,西方观察家对他的评价是,由于这位克格勃官员的倒戈,从而大大加速了苏联解体的历史步伐。此话虽有吹嘘之嫌,但美国前总统里根却有如下判断:“这可能要算是20世纪最大的一桩间谍案了!”  相似文献   

3.
克格勃曾经是世界上最令人恐惧的也是最庞大的情报机构之一。巅峰时期,它的间谍人数竟然达到数千人,遍布苏联本土和世界其他地方。然而,近几年揭秘的克格勃绝秘文件显示,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在人类意念的无形空间也进行了一场不可思议的情报争夺战,其中就包括克格勃对超常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1945年,前苏联克格勃费尽心机,用最名贵的木材制作了一枚精美的美国国徽.把“金唇”窃听器暗藏其中,赠送给美国驻苏大使卡里曼。这枚国徽在美国大使的办公室一挂就是8年……在美苏大大小小的间谍战中,这一仗令克格勃引以为荣,让美国中情局颜面扫地。  相似文献   

5.
奥列格·亚历山德罗维奇·图马诺夫是一个普通的水兵,没上过间谍学校,没学过外语,也从未打过手枪。但这并没妨碍他成为一名克格勃(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简称)的超级间谍。他因搞到的情报经常摆在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办公桌上,而受到克格勃的  相似文献   

6.
普道夫·阿贝尔是前苏联克格勃上校,有"当代王牌间谍"之称.他深通谍术,善于伪装,装什么像什么,成功地扮演了不同角色,西方谍报机关称他为"千面人".他在掩护自己的间谍身份方面取得的成功,一直被作为教育和培养间谍新手的教材.  相似文献   

7.
宫明 《环球军事》2009,(17):49-49
情报机构往往从各行各业招募间谍,所以间谍用来掩护真实身份的职业也千奇百怪。冷战时期,匈牙利情报部门就将本国一位曾在好莱坞闯荡的艳星,发展成为情报人员。之后,这位“明星”居然打入意大利政界,成为该国下院议员,并从多位政要官员口中套取了大量重要情报,其套取清报的手段自然是出卖色相。而其套取的情报也通过匈牙利与苏联的特殊联系而被克格勃所掌握。  相似文献   

8.
1945年,前苏联克格勃费尽心机,用最名贵的木材制作了一枚精美的美国国徽,把“金唇”窃听器暗藏其中,赠送给美国驻苏大使卡里曼。这枚国徽在美国大使的办公室一挂就是8年……在美苏大大小小的间谍战中,这一仗令克格勃引以为荣,让美国中情局颜面扫地。  相似文献   

9.
于洋 《环球军事》2011,(20):54-55
冷战期间,苏联情报机构一直秘密执行从西方刺探科学技术情报的大规模情报搜集行动。1970年初,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克格勃情报部门“科技理事会”(简称T理事会)。美国政府对苏联的科技情报搜集行动早有觉察,也进行了长期的反侦察,但一直无所突破。直到1981年,随着一名克格勃间谍维特罗夫叛变法国,出卖了4000多页有关克格勃“科技理事会”情报行动的文件,这些文件被法国情报部门标记为“告别档案”。  相似文献   

10.
苏联一艘核潜艇沉没美国投资3.5亿美元打捞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苏联克格勃,这两个特工组织采取各种手段,互相刺探对方情报,各自在对方安置间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窃取情报,神出鬼没,人鬼难分,甚至还出现过双重间谍,即在这两个特工组织中都被信任的间谍,向两边都提供情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后来被揭露出来,双方特工组织都认为上了双料间谍的大当.  相似文献   

11.
一个寒冷的春日。华盛顿第九大街和第五大街的街角。对于年过花甲之后又开始新生活的中情校官彼得·欧内斯特来说,这里是“间谍总站”。他说:“人们一提起柏林和维也纳,其实只要看看华盛顿,就知道间谍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要建立一个展示间谍艺术的殿堂,哪里还有比这更好的地方呢?今年夏天,国际间谍博物馆将在华盛顿市区开馆。在那儿,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微型相机、密码机和无数精巧的小玩艺,比如可以变成手枪的俄罗斯口红。 欧内斯特将和前克格勃间谍奥列格·卡  相似文献   

12.
据俄罗斯《新闻时报》近日报道,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40年之后,以色列历史学家雷梅兹和吉诺尔新出版一本名为《迪莫纳上空的米格-25:苏联核游戏》的书,该书披露苏联蓄意策划了这场战争,目的是终止以色列的核计划,但苏联人失算了。刺激阿以开战苏联于1948年就承认了以色列,并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通过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武器给这个新独立的国家,两国关系一度"亲上加亲"。但在1960年克格勃间谍发  相似文献   

13.
1962年春季的一个夜晚,一个矮个子的苏联人走进了FBI位于曼哈顿的办公室,主动提出为美国充当间谍。这个39岁的苏联人名叫阿列克谢·库拉克,是克格勃驻纽约的一位特工,平时以联合国科技官员的身份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4.
克·邓拉普曾是美国陆军驻扎在’国家安全局的一位中士。但谁也料想不到,在邮差这个不起眼的岗位一k,邓拉普竟然也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来。他被苏联克格勃成功策反成为间谍,之后利用工作之便,出卖各种秘密文件长达3年,给美国情报部门造成的损失简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东窗事发之前,他选择_r自杀,将他的间谍经历永久地带人了坟墓。  相似文献   

15.
双钓美人计     
今年8月,78岁的海军退役军官叶夫根尼·伊万诺夫在莫斯科自己的寓所里去世了。这位前苏联克格勃中赫赫有名的人物20世纪60年代在苏联驻英国大使馆任海军武官助理。这期间他在伦敦导演了一场间谍史上的“双钓美人计”。  相似文献   

16.
傲楚 《环球军事》2010,(21):58-59
妻子背叛、部门清洗,这就是一位苏联间谍在上世纪50年代面临的处境。在双重打击下,苏联部署在亚洲的头号间谍最终选择了叛逃西方。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在美国又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呢?请看拉斯特沃罗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他是波军总参谋部的上校高参,也是美国中情局的“王牌”间谍,在长达10 年时间里,他向美国提供了多达4.5万页的绝密情报,被中情局授予“杰出情报工作奖章”。但在秘密出逃后,他也被波兰缺席判处死刑,并遭到了克格勃多年的追杀——冷战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在华约军事机关中物色间谍。前波兰总参谋部上校库克林斯基就是他们培养的“王牌间谍”之一。在长达10年时间里,这个中情局潜伏在华约内部的“鼹鼠”向美国人提供了长达4.5万页的绝密情报。库克林斯基为此而得到的奖赏和惩罚是中情局“杰出情报工作奖章”和被波兰依法判处的死刑。  相似文献   

18.
袋鼠间谍     
原苏联有一只名叫萨夏的袋鼠,会演各种各样的节目,同时,还是个“从未失风”的出色“间谍”。前克格勃特工里奥涅特·马利克透露:萨夏随团到世界二百多个城市进行演出,并把许多秘密文件、胶片等藏入其胸前的“袋子”里,混过了无数道关卡,每每安然而归。当然,萨夏的“本领”是人赋予的,这种靠袋鼠走私文件的方法,就出自克格勃特工的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2月14日,先后在莫斯科和维也纳的美国大使馆担任警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克莱顿·罗尼特勒中士向中央情报局官员自首,声称他向代号为“萨沙叔叔”的一个苏联克格勃特工出卖了机密情报。闻听此言,联邦调查局马上着手展开调查,最终发现克莱顿并不足单枪匹马,大使馆很多警卫都陷入其中,参与了这起以克莱顿为首的间谍行动。  相似文献   

20.
谈到间谍,人们总是联想到美国中央情报局、原苏联的克格勃、以色列的摩萨德以及英国的军情六处等谍报机关。然而,这些机构都是通过采取电话窃听、金钱收买、色情引诱、伪装欺骗等手段,获取重要军事情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正以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风行于世。不但个人、公司、社团,而且政府组织、部门和军事机关也纷纷登陆网上,使其中的信息流量和质量大幅上升,网络间谍、黑客频繁浮出水面,既对拥有宠大的网络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