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5年,前苏联克格勃费尽心机,用最名贵的木材制作了一枚精美的美国国徽,把“金唇”窃听器暗藏其中,赠送给美国驻苏大使卡里曼。这枚国徽在美国大使的办公室一挂就是8年……在美苏大大小小的间谍战中,这一仗令克格勃引以为荣,让美国中情局颜面扫地。  相似文献   

2.
一名曾以苏联驻联合国外交代表处工作人员身份在美国活动的克格勃退休间谍在俄罗斯《伴侣》月刊上撰文,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他受命用“换妻”的手法拉拢一名美国政要从而获取重要情报的真实故事。这宗桃色交易堪称克格勃历史上很奇特也很成功的一次色情间谍行动。这名克格勃资深间谍没有透露自己及其他3名当事人的真实姓名,而是在文中使用了化名。  相似文献   

3.
1945年2月,世界三大政治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面。克格勃认为这是实施其窃听计划——“金唇”行动的绝好时机,关键问题是如何将美国大使卡里曼从莫斯科引到克里米亚。苏联特工精心制定出一整套诱引方案。 2月9日,苏联宣布在黑海之滨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并以苏联少先队员的名义向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发出敬请光临的邀请。少先队员们在请柬中用尽动听的词句,诚挚感谢两位政治家在战争期间对苏联人民的帮助。克格勃预想,宣扬“平等与博爱”的美国人绝对不会拒绝孩子们的邀请,但是百忙之中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又不可能应邀而来,委派其他官员前来参加孩子们的活动也并不合适,最合适完成这一使命的非两国驻苏大使莫属。果然不出苏  相似文献   

4.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9,31(2):13-13
2008年11月28日,俄罗斯成功试射了一枚能够携带多枚核弹头的海基导弹,这使俄罗斯与美国在导弹防御方面继续处于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5.
几天来,一则消息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罗克与伊朗驻伊拉克大使哈桑·卡齐米·库米近日在巴格达"绿区"内举行会谈。之所以引人关注,因为这是美国与伊朗这对老"冤家"自1980年断交以来最为公开的较高级别会谈。在伊核问题悬而不决、美国深陷伊战泥潭之际,美伊间的这次所谓"破冰"会谈乍闻似乎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军事大国们无时无刻不在处心积虑地争夺武器装备的制高点。它们在投入大量资金自主研制的同时,更时刻准备着随时顺手牵羊。1967年10月7日,在美国最先进的AIM-9E“响尾蛇”导弹刚装备美军,还未来得及施展抱负时,俄罗斯克格勃便成功地从北约手中偷走了其中一枚,造成了轰动一时的间谍事件。 1967年9月,联邦德国泽勒空军基地。温暖的阳光慷慨地洒向大地,警卫们则懒洋洋地靠着墙晒太阳。离他们200米远的跑道上静静地停放着一架F-104G“星”式战斗机,几名军械师正紧张的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特工组织“摩萨德”犹如苏联的克格勃、美国的FBI,是世界出名的特工组织。在其厚厚的功劳簿上记录着不少以“梁上君子”方式取得的“巨大战果”。  相似文献   

8.
“西罗维基”在俄政坛权势增长12倍前特工在俄政坛占据25%的高级职位 1991年8月,100多名苏联民主人士突然冲进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克格勃”总部大楼门前,推倒了“克格勃”创始人捷尔任斯基的塑像。随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广场也随之改称“卢比扬卡广场”。当时。人们都以为“克格勃”从此将一蹶不振。销声匿迹。谁成想,“克格勃”并没有因为其创始人塑像的倒塌而瓦解。近年,随着有16年“克格勃”经历的普京当上总统。许多前“克格勃”人员被提拔重用,在俄政坛形成了新的政治势力,并随之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名词——“西  相似文献   

9.
费韦尔,一个神秘的苏联克格勃间谍,西方观察家对他的评价是,由于这位克格勃官员的倒戈,从而大大加速了苏联解体的历史步伐。此话虽有吹嘘之嫌,但美国前总统里根却有如下判断:“这可能要算是20世纪最大的一桩间谍案了!”  相似文献   

10.
赤地 《宁夏科技》2001,(9):32-34
2001年7月9日,在美国进行的导弹拦截试验中,发射了两枚“爱国者-3”型导弹,其中一枚拦截弹摧毁了一架发出雷达干扰信号的F-4遥控战斗机,另一枚则未能击中进入目标区的导弹。击落飞机而未能击落导弹,足可质疑该导弹的反导能力。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说,这次导弹防御试验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成功或失败来形容。  相似文献   

11.
朱竟成 《国防科技》2006,(11):87-89
怀特·斯帕罗是一位发明家,在亲朋好友眼中,他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商人。然而,法院却指控他与妻子将美国高尖端军事秘密出售给苏联。斯帕罗的亲友、邻居以及熟悉他的人都无法回避这一既成的事实。十年磨“镜”:小公司中的大发明斯帕罗夫妇同西方众多的商人和妇女一样,为挣得一笔不义之财而处心积虑,或许是一种强烈的欲望所致,而并非不爱国;然而,在克格勃精心安排的一场国际交易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陷了进去。这对美国夫妇在西海岸洛杉矶开办了一家小型家庭式贸易商行,他们的主顾名册,犹如美国国防机构名单:空军及海军武器实验室、红石导弹兵工…  相似文献   

12.
《政工学刊》2008,(4):64-64
第一个接到奥运会邀请书的是中国的光绪皇帝(1896年)。因慈禧太后及下属弄不懂“田径”一词的含义而未参加。 第一个奥委会中的中国委员是王正延(1922年),他曾是中国驻美国大使。  相似文献   

13.
皮茨是1996年继尼科尔森暴露之后的又一只“鼹鼠”。1989年以来,随着冷战结束,对弈的一方突然消失了,而克格勃营造多年的谍报网开始一段段地锈蚀、剥落、暴露出来。这是一段历史的遗迹,是一种时代的尴尬。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军事大国无时无刻不在处心积虑地争夺武器装备的制高点。它们在投入大量资金自主研制的同时,更时刻准备着随时顺手牵羊。1967年10月7日,在美国最先进的AIM—9E“响尾蛇”导弹刚装备美军,还未来得及施展抱负时,俄罗斯克格勃便成功地从北约手中偷走了其中一枚,造成了轰动一时的间谍事件。 1967年9月,联邦德国泽勒空军基地。温暖的阳光慷慨地洒向大地,警卫们则懒洋洋地靠着墙晒太阳。离他们200米远的跑道上静静地停放着一架F—104G“星”式战斗机,几名军械师正紧张地为其挂载AIM—9E“响尾蛇”空空导弹。 这时,在跑道附近的杂草丛中正鬼鬼祟祟地“猫”着一个中年男人。他中等身材其貌不扬,上身套着一件非常不合身的基  相似文献   

15.
于洋 《环球军事》2011,(20):54-55
冷战期间,苏联情报机构一直秘密执行从西方刺探科学技术情报的大规模情报搜集行动。1970年初,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克格勃情报部门“科技理事会”(简称T理事会)。美国政府对苏联的科技情报搜集行动早有觉察,也进行了长期的反侦察,但一直无所突破。直到1981年,随着一名克格勃间谍维特罗夫叛变法国,出卖了4000多页有关克格勃“科技理事会”情报行动的文件,这些文件被法国情报部门标记为“告别档案”。  相似文献   

16.
顾此 《环球军事》2013,(21):40-41
9月19日,被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勾下任驻日大使的卡罗琳·肯尼迪出席了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作为已故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女儿,现年55岁的卡罗琳·肯尼迪在日本方面看来,“在美国历任驻日大使中,没有像卡罗琳这么有名的人,认为其出使日本显示了奥巴马政府高度重视美日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79年12月,由西欧18个国家联合研制的“阿丽亚娜”火箭发射成功。这是西欧最先进的尖端军事科技成果,特别是该火箭多次在圭亚那地区进行发射试验,取得重大突破:能把15吨重的负荷发射到400~500公里高空的轨道上,或者把5吨重的负荷发射到3600公里的苍穹。由此可见“阿丽亚娜”火箭运载的巨大威力。由于苏联在与美国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中,迫切需要掌握该火箭的机密资料,于是苏联克格勃的情报触角伸向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18.
克格勃从事的情报、间谍活动涉及领域之广,手段之高,令人咂舌,可谓无孔不入。  相似文献   

19.
“只要轻轻扣动扳机,一根装有发射栓的玻璃针便会撞破玻璃针管,一团气雾所过之处。所有生命的呼吸便会戛然而止。他们的灵魂将在无声无息中去往另一个世界。”这就是苏联克格勃在二战后的“伟大发明”。自从乌克兰独立运动的领袖西蒙·彼特鲁拉在巴黎街头被炸死之后,克格勃便开始物色有能力将这项“伟大发明”应用于实战的“杀人机器” 几个月以后,在1957年的慕尼黑街头出现了一个神情颓废的年轻人。无人知晓他来  相似文献   

20.
克·邓拉普曾是美国陆军驻扎在’国家安全局的一位中士。但谁也料想不到,在邮差这个不起眼的岗位一k,邓拉普竟然也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来。他被苏联克格勃成功策反成为间谍,之后利用工作之便,出卖各种秘密文件长达3年,给美国情报部门造成的损失简直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东窗事发之前,他选择_r自杀,将他的间谍经历永久地带人了坟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