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延安,革命圣地。这里许许多多的红色故事让我们难忘。驻守在这里、具有红军血脉的武警陕西省总队延安市支队党委,带领广大官兵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让红色故事在巍巍宝塔山下不断传承……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的发祥地。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在延安生活、战斗的13年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建立并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基础。美国记者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3.
按照国家、省、市提出的进一不加大国防教育与人防宣传工作力度的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创新宣传思路,找中工作突破口,下大力营造人民防空对全社会影响的氛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认识与体会主要有下面几点。一、形式要多样,点子要新颖目前,国防与人防还没有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在工作开展上存在一定困难。在一些地方,人们更是误认为人防"不是拉警报,便是在养老",.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强化全民防空意识势在必行。开展教育要有场所,我们一是按照"平战结合"的方针挖掘自身潜力,将一个面积700多平方米的报废地下室进行重新改造,变成一个地下展览馆,定位为"郫县人防办国防与人防宣传教育活动阵地"。在这个"凝固的阵地、活动的窗口",我们把国防教育和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凝聚到170多个展台和画面上,形式新颖,生动感人,全县及成都市  相似文献   

4.
群众观,是关于认识群众、相信群众、对待群众与依靠群众的正确、完整的看法与根本观点。延安时期,我们党之所以完全彻底地成为中华民族与中国官兵利益的忠实代表,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党实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领导方法,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许多研究中共党史的外国学者认为,群众路线是延安道路的精髓,是党在理论上、实践上最有威力的创造,真正体现了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  相似文献   

5.
从1993年到2006年,薛庆云在 延安工作了13年,从军分区参谋长 一直干到司令员。13年前,薛庆云刚 到延安这块生长红色传奇与精神的地 方时,遇到了三件事。这三件事至今 让薛庆云难忘。 第一件事,一位老八路的孙子问 他:"叔叔,我们课本上说八路军用 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八百万军 队,步枪是怎么把小米打出去的呢?" 第二件事,在延安革命纪念馆 一位游客突然拉住他,说:"你是延 安军分区的领导吧,我在电视上见过 你,你们在延安工作太神圣了,我打 心里敬佩你们,如果你到广州来,我 免费拉你参观。"那位游客是广州出 租车司机。 第三件事,一位回延安参观的老 红军临别时,与地方的同志握了握手, 却张开双臂和他紧紧拥抱。那一次, 他流了泪。 "这三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 象,我深感宣传和传承延安精神的使 命光荣、责任重大。"这番话是薛庆 云在13年后的今天说的。他拿过延 安精神的接力棒,却开始于13年前。 只是,这样的接力更需要持久的 耐心、非凡的勇气和一颗淡漠名利的 平静的心。这样的接力,精彩、壮烈 或者幸福,注定都只藏在那个默默无 闻的接力者的心中。 是的,对于薛庆云来说,这样的 接力,从一开始便是幸福的,过程中 始终洋溢着一种幸福的自觉与冲动。 有了这样的自觉与冲动,薛庆云的手 里便幸福地接过了三个接力棒。  相似文献   

6.
要想成为优秀的解题者,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命题的特征,并进行多方联想,解题时的观察和联想,好比我们平常说的"审视度势,深谋远虑".只有"三思而后行"才能"因势利导,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7.
"要以人为本,尽最大努力做好牺牲烈士的善后工作,要关心照顾好烈士家属的工作生活,要让烈士家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不能让人民子弟兵流血再流泪,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解决好子弟兵的后顾之忧"。这是区委书记在一份关于烈士家属工作调整文件上的批示。  相似文献   

8.
1946年7月,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就冒天下之大不韪,彻底撕毁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协定,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解放区军民慷慨悲歌奋起抗击,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是我党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极为灿烂辉煌的时期,而它辉煌灿烂的不竭动力,就在于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革故鼎新。纵观延安文化,与时俱进、革命创新的宝贵特点突出地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延安局部执政时期文化建设最突出的特点是其鲜明的人民大众性;延安局部执政时期文化建设的政治寓意更为浓厚,民众启蒙与政治使命的联系更加紧密;延安局部执政时期的文化创新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培养和训练军事政治干部的高等学府,前身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毛泽东为其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抗大学员以从部队抽调干部为主,并招收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爱国青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这为领导干部躬身实践执政为民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贯彻这一要求,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延安情思     
张德强 《政工学刊》2023,(11):88-89
<正>印象中最早听说延安,是在小学阶段。当时读毛泽东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其中《为人民服务》中提到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就是在延安烧炭时牺牲的,毛泽东专门写文章,高度评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对延安多了些了解,但也只是陕甘宁边区、革命圣地的概念,印象中的延安无非就是黄土高坡上的一排排窑洞,一座宝塔山加一条延河水,南泥湾大生产……其他则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3.
正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春天。回顾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我们党创造并形成了关于科技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体现了时代要求、人民的期望和历史的重托。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总结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些重大战略部署,既是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也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动员号令。军分区作为地方同级党委、政府的军事工作部,要积极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号召,自觉把意志和行动凝  相似文献   

15.
抗大琐忆     
抗大琐忆李唯实为抗日救国,追求光明和真理,我于1938年3月经中共党员、干部李觉和康健的介绍,从山西抗日决死队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第四期二大队三队学习。革命圣地大熔炉延安在当时是全国青年为之向往的地方,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来到这里求...  相似文献   

16.
1938年8月,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离校前,很多在延安的中央领导人给毕业学员作报告,特别是毛主席亲自给大家讲了话,鼓励我们上前线。他身穿一套灰军衣,站在席地而坐的全大队学员前面,以生动、通俗、有趣的语言说:"每个人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深刻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人的发展观,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8.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由此可见,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从解决当前团场最突出的、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使"三个代表"思想真正得到贯彻落实。首先,我们从职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制定  相似文献   

19.
影者故事     
城楼新姿:天安门城楼这个全世界人民聚焦和向往的地方,从毛泽东同志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到今天(拍摄时间2009年7月1日),正在向全世界人民宣告,新中国正日新月异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天安门城楼正以它崭新的姿态向世人昭示它的雄伟和壮观。  相似文献   

20.
段天杰 《国防》2012,(10):74-75
我们在瓦窑堡"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寻根溯源、追昔抚今,每一孔窑洞教室都让我们流连忘返,每一幅历史图表和照片都引发我们的思考…… 我们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看展览、听讲课,全面学习了解抗大的战斗历程和辉煌业绩,我们对举世闻名的抗大,充满崇敬之情. 抗大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早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夕,毛主席就敏锐地意识到,"要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就必须大大的增加抗战力量……其中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办学校培养抗日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