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互联网上每天都会报道许多新闻事件,为了挖掘各事件间的关系,提出一种新闻事件关联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TF-IEF和相邻词合并策略对事件的相关报道集提取关键词,然后综合多种词共现度量窗口对事件关键词的关联关系建模,构建事件关键词关联网络,最后依据事件间共有关键词的程度建立事件关联模型,从而建立事件关联网络。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提取报道集的关键词,较好地发现事件间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2.
涉军群体性事件危害社会和谐稳定和军队安全发展,是部队各级党委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应高度关注涉军群体性事件并认真研究涉军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剖析涉军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置涉军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近10年全球巴士恐怖袭击事件的总体情况和事件要素,基于爆炸恐怖袭击事件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巴士恐怖袭击事件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报道同一事件的新闻故事之间存在大量的冗余和重复,这对新闻事件的快速浏览和理解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必须对故事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及组织.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故事的新闻视频事件专题分析方法.融合文本和视觉特征将报道同一事件的新闻故事聚类在一起,通过分析事件内部故事之间的相似性,获得故事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生成表现事件发展的专...  相似文献   

5.
针对既含有离散事件,又含有连续事件的高炮防空仿真系统提出了一种混合事件仿真调度算法。通过引入绝对仿真时钟和相对仿真时钟,来完成混合事件仿真调度,该算法简化了事件与活动处理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了解当前军民航飞行冲突、危险接近事故征候的成因,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有重点的预防和对事件发生概率的精确预测,首先建立事故树模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导致其发生的基本事件,计算事故树模型的最小割集和各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其次对军民航飞行冲突、危险接近事故征候的发生概率进行合理的取值,得出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指出基本事件发生概率对顶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最后构建军民航飞行冲突、危险接近事故征候贝叶斯网络模型,计算中间事件的条件概率和顶事件发生概率,并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方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明显呈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课题。在重点分析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两种传播模式的基础上,研究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日常引导机制和应急引导机制,以期为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事件相机是一种生物学启发的新型视觉传感器。不同于传统相机输出强度图像帧,事件相机检测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变化,当亮度变化超过某一阈值,产生包含像素位置、时间戳及变化极性的像素级事件输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是一种让机器人独立估计自身位置并同步增量式地构建周围环境地图的技术,使用传统相机进行SLAM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话题,但在高速、高动态范围等挑战性场景下,传统图像帧易产生运动模糊。事件相机具有低延时、高时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等优秀特性,可以在SLAM领域弥补传统相机的不足,但“事件”这种非常规的异步输出形式导致了处理范式的转变。首先介绍了SLAM技术的基本流程,其次介绍了DVS、ATIS和DAVIS三种典型的事件相机,列举了基于事件的SLAM性能评估方法,梳理了事件寿命估计、时间平面表示、事件帧表示等事件数据的不同处理方式,然后回顾了事件相机在国内外视觉SLAM领域的应用研究并进行了总结和对比,最后对基于事件的视觉SLAM技术作了总结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综述表明,事件相机可以进一步拓宽视觉SLAM的应用场景,但新的数据形式和尚不成熟的硬件体系限制了基于事件的SLAM的发展。未来基于事件的SLAM可以围绕以下主题开展进一步研究:新的基于事件的传感器的研发、新的处理事件数据的方法、基于事件的SLAM与深度学习的结合以及基于双目事件的SLAM。  相似文献   

9.
事件抽取作为信息抽取的任务之一,旨在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抽取出结构化事件信息,从而更好地应用在相关应用领域和下游任务上。基于迁移学习的事件抽取技术是当前低资源场景下的事件抽取研究的主流方法,通过设计更鲁棒的模型来迁移知识,解决事件抽取面临的训练数据缺乏问题,从而提升小样本事件抽取的效果。对基于迁移学习的小样本事件抽取技术及其军事应用展望作了全面的阐述,回顾事件抽取的起源与发展,描述迁移学习事件抽取的研究背景,并重点总结目前的技术方法及其军事研究现状,提出其军事上应用展望,最后对其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未来研究热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境外边民大规模涌入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我国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归纳和总结境外边民涌入事件的特点,研究处置的要求和方法,为境外边民大规模涌入事件的各阶段分别制定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旧体制的更换、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愈来愈多,并呈现愈来愈复杂和激烈的特点。但是绝大部分群体性事件仍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只能采取团结-批评-团结、说理教育等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平息,因而对领导干部掌握正确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语言方法艺术提出了紧迫而严格的现实要求。本文正是从这一现实背景出发,通过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结合各级各部门多年来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提出处理群体性事件应注意的十点语言方法艺术。  相似文献   

12.
夏敦义 《国防科技》2012,33(5):58-61
近几年来,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出现,使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任务愈来愈艰巨。指挥自动化语言如何在新形势下满足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需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武警部队的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文章研究,通过提高指挥员的指挥自动化语言运用能力,指导部队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高效指挥、快速处置、减少伤亡,减小群体性事件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同时,对处置群体性事件指挥自动化语言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填补了指挥自动化语言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了事件驱动法计算电路的逻辑值,其特点是将变化的引线值定义为一个事件,根据事件是否发生计算引线的逻辑值,和下一事件法相比,该方法明显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4.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简要介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措施,为提高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张鼓峰和诺门坎事件的再认识高培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日苏两国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发生的两起大规模武装冲突。这两起事件,均以日军的失败、苏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这两起武装冲突是谁挑起的,如何评论它的历史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有关著述一直...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0月,由武警学院部队管理系焦占广教授主持的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理念与机制研究"通过社科规划办组织的验收,鉴定等级为优秀。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维稳的热点和难点。课题研究依据当前群体性事件主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提出要以创新的眼光审视群体性事件,破除"发生群体性事件是给地方党政领导抹黑"、"参与人员都是刁民或不稳定分子"等认识误区,树立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稳定的报警器、是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等新理念。针对当前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网络事件关联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各被管设备感知的大量告警事件全部传送到管理端处理,会带来很多传输与事件管理问题;现有的网络事件关联方法很不成熟,一般只涉及底层协议告警事件的关联.在分析网络告警与故障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设备这一级驻留代理,采用贝叶斯网络推理技术完成包括应用层告警事件在内的本地告警事件纵向关联方法.并在描述协议栈各层协议实体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利用AdventNet API和ebayes进行系统具体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防》2008,(6)
随着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和人们生产生活密集性加大,一些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治安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也呈现出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明确,要把人防指挥体制与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体制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具有延时和切换拓扑的一般线性多智能体系统动态事件触发一致性问题.在实际系统中,传统的触发方式并不能有效地节约网络资源,在事件触发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动态变量提出了动态事件触发机制.使所设计的事件触发条件可以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减少控制更新的频率.在时延控制输入、切换拓扑及动态事件触发下,建立了闭...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通信延时下基于事件触发的一阶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针对有向固定拓扑,设计了通信延时下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控制器。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提出了能够使系统稳定和一致的事件触发函数和时延上界,并利用该事件触发规则求取两次触发之间的最小间隔,证明了该系统不存在Zeno行为。事件触发机制的引入有效减少了控制器的更新次数和智能体之间的通信频率,节约了资源,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理论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