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清葆 《国防》2006,(10):44-45
民兵建设千头万绪,“五个基本”(基本教育、基本队伍、基本训练、基本制度、基本设施)是关键。新世纪新阶段,必须着眼履行新使命,扎实抓好“五个基本”,促进民兵建设上台阶。(一)抓“基本教育”,要着眼提高实效,注重改进手段,善于借助信息网络优势。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民兵的分散性和流动性增大,政治教育中的“三难”问题更加突出。同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又给开展民兵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要保证民兵的基本教育得到落实,就必须紧跟时兵头五”教队训制设关纪,必履命,好基进设)教着实,社增学机时代步伐,借助地方科技资源,探索…  相似文献   

2.
和正规部队相比,民兵开展科技练兵存在许多先天的不足。但是,由于其兵员为民,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享有地方技术资源,又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搞好民兵科技练兵,要注意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借以提高自身科技练兵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小平  颜峰 《国防》2013,(4):34-34
民兵利用地方科技资源兴训(下称"借技兴训"),对贯彻党的军民融合思想和科技强军战略,挖掘地方科技资源的国防功能,改善后备力量训练条件,促进民兵训练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人武系统特有的优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民兵"借技兴训",要因地制宜,尽量兼顾军地双方工作。其一,要搞好资源调查。摸清地方科技资源底数是搞好民兵"借技兴训"的前提。要利用经济普  相似文献   

4.
民兵营长、教导员的任职命令虽由县(市、区)人武部下达,但行政编制在地方,人武系统对他们的管理,常常出现影子难捕捉,行踪难觅,严重影响了民兵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如何让民兵营长、教导员脱影而出,真正履职尽责,是确保民兵三落实,提高民兵建设质量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兵科技素质不高、民兵分队专业技术含量偏低,制约了城市民兵科技强兵工作的开展。河南省商丘军分区从源头上抓起,挖掘地方科技资源,大胆拓宽城市民兵编组范围,通过在高技术行业编兵来提升城市民兵队伍的科技含量,为民兵科技强兵打下较坚实的人才基础,走出了城市民兵建设低层次徘徊的困境,走活了城市民兵调整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6.
胡百安  郭忠界  赵明 《国防》2003,(2):49-49
加强民兵训练基地建设,提高民兵军事训练水平,是新时期深化民兵工作调整改革和民兵工作适应“两场”、出“两力”的客观要求。但由于目前民兵训练基地多建成于70年代,普遍存在设施落后、功能单一、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难以适应民兵科技兴训工作保障的现实要求。我们认为,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必须在着力提高科技兴训保障功能的  相似文献   

7.
陈炎春  蔡良新 《国防》2005,(3):55-55
现代战争是精兵利器的对抗。与之相适应,民兵建设要围绕提高科技含量下功夫。鉴于现代科技军民兼容程度高,依托国民教育、经济与科技建设成果,在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单位编组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应成为快速提高民兵队伍建设质量和实现民兵建设转型的重要途径。(一)合理编组。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的编组,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根据科技发展水平定类型。各地在组建和调整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时,应深入调查本地区与军事专业对口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科技实体,现有军工生产和战时可转军工生产的企业,在准确掌握当地科技…  相似文献   

8.
张成羽  张飞宇 《国防》2004,(5):18-18
“组织落实”是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基础。适应信息时代军民兼容程度高的特点,依托地方人才和科技经济成果加强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建设,首先必须在打牢组织基础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邱敏军 《国防》2013,(10):16-17
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在视察海南省琼海市潭门海上民兵连时,高度肯定海上民兵在维护南海国家主权的特殊作用,并强调指出:民兵亦兵亦民,是群众武装组织,是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必须加强建设,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主席讲话精神,大力加强人武部和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努力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贵阳市白云区人武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加强民兵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在科技练兵中求提高 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在民兵工作中体现在出战斗力上,为此,他们在民兵中广泛开展科技练兵活动。去年以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先后在民兵训练中投资近30万元,为科技兴训创造了良好条件。先后3次邀请地方专家、教授给民兵上科技知识辅导课,选送了10名民兵干部、骨干参加地方组织的高科技知识学习班,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练兵骨干。本着军民兼顾、  相似文献   

11.
陈林 《国防》2014,(5):47-47
正抓好民兵训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充分利用地方的训练资源。当前,民兵训练遇到的最大障碍仍然是缺乏器材和人才。要确保训练落到实处,必须充分发挥人武部的军地桥梁的作用,充分借助地方的人才装备和教学科研等资源优势,变"无米之炊"为"有米之炊"。比如,在信息化知识学习和信息人才培养上,可采取"借才施  相似文献   

12.
李杨  柯新亮 《国防》2005,(9):50-50
充分利用地方科技资源,拓宽民兵“借装兴训”之路,是省军区系统特有的组训优势。它不仅可以盘活地方科技资源,发挥其国防功能,而且能够明显改善后备力量训练条件,提高训练层次和质量。一、“借装兴训”要因地制宜,兼顾军地双方的需要。其一,要搞好资源调查。摸清科技资源底数是开展“借装兴训”的前提。要利用经济普查、潜力调查或实力统计等时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或独立开展对科研资源调查摸底,尤其要掌握各类科技人员、科研单位、科技设备、科技物资、科技成果和科技信息等资源的数质量分布情况,准确掌握能够用于民兵军事训练的资源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施克华 《国防》2006,(8):36-37
城市尤其大中城市是地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建设强大的城市民兵,是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方面。因此,新世纪新阶段,要着眼有效履行新的使命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城市民兵建设。一、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城市民兵建设的良好环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民兵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营造城市民兵建设的良好环境。(一)营造民兵个体发展的良好氛围。民兵个体发展是城市民兵建设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城市民兵建设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一方面要强化民兵“兵”的意…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新世纪发展的伟大号召,景县人武部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大局,积极组织民兵开展科技致富,带领群众科技致富奔小康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民兵基层建设,增强了民兵参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白云峰  叶华盛  唐勇 《国防》2002,(5):36-36
四川省广安军分区在切实抓紧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同时,注重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实现了民兵预备役工作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双赢”。一是科技练兵开展得卓有成效。立足现有条件和本职岗位,依托地方科技优势,突出抓好科技兴训,使全区的科技练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富有成效,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  相似文献   

16.
管理工作是民兵建设的经常性工作。民兵应急分队是民兵队伍的重点力量,更要严格日常管理不放松。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民兵应急分队管理,必须适应其亦兵亦民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方法手段。一是制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昌乐县人武部积极借助地方信息网络优势,在全县建立上百个"民兵之家"网络终端课堂,有效增强了民兵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昌乐县人武部所属各镇(街道)武装部依托地方网络建设平台,投入50多万元,构建起民兵远程教育系统。他们  相似文献   

18.
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我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积极借助驻地社会资源和发展优势促进部队建设,是人民战争思想在和平时期的一个具体运用和体现。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可供借助的驻地社会资源越来越丰富,部队建设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注重依托社会,扎根于驻地和人民,积极运用外部力量,推进全面发展。一、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社会“大资源”意识,增强借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借助社会资源促进部队建设,首先要确立社会“大资源”观念,克服“搞共建就是吃吃喝喝,找地方就是要钱要物”的狭隘认识,着力强化…  相似文献   

19.
民兵、预备役作为未来高科技人民战争的重要支前保障力量,如何提高他们支援保障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是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提高民兵支前后勤保障能力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 依托地方资源,拓展支前后勤保障渠道。民兵、预备役作为参战支前的重要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战斗力的倍增器,科技动员是战斗力形成和提高的必然途径。沿海地区民兵、预备役部队如何依托地方科技优势在未来作战中发挥积极作用?笔者认为有必要组建以地方医疗机构和运输船舶为支撑的民兵海上医院,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动员的客观需要。 组建民兵海上医院,必须坚持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组建民兵海上医院涉及的范围广、工作量大,因此,建立民兵海陆一体的海上救护保障体制,必须坚持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确保对参战支前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按照战时要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