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适应产生于"活的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军事系统的本质属性,是信息化条件下军事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战斗力生成的关键因素。开发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已经成为军事转型的主题词。探索研究军事系统的自适应,对我们认识信息化军事系统的基本性质和行为特征、创新军事理论、指导军事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德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所谓道德的经济分析 ,就是用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探讨、研究道德行为和败德行为 ,这种研究能极大地促进伦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突破“经济非道德”或“道德不经济”的固有思维模式 ,从而说明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制度建设 ,要通过制度安排来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 ,使人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一、道德行为的经济分析这里所说的道德行为是指道德的行为 ,即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一 )道德的公共物品性与“搭便车”行为在…  相似文献   

3.
当前,军队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把军事道德要求转化为国家法律或军事制度,使制度体现军事道德价值,从而起到引导官兵提升道德水平的作用。要通过建立现代军事道德规范体系、夯实军队道德建设的制度基础、加强军队道德建设的配套机制,使制度约束与道德要求相衔接,以理服人和以德服人相协调,切实为官兵营造守德、尚德的良好制度氛围。  相似文献   

4.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关键要培养造就一大批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信息化人才,必须注重人才成长环境的营造与优化。优化硬件环境是信息化军事人才快速成长的基础;优化制度环境是信息化军事人才快速成长的根本;优化人文环境是信息化军事人才快速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冯兴民  谭清顺 《国防》2005,(7):85-85
军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是推进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首要条件,也是当前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更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客观需要。因此,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必须贯彻人才先行的重要思想,瞄准军事变革的前沿,在与时俱进中抓好军事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一)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军事交通运输信息化人才培养,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渠道。一是有计划地选送部分军官到地方院校进行学位培训,充分利用地方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6.
羊年岁尾,云南省盐津县人武部捷报频传:被省军区表彰为自学成才先进单位、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被上级推广。这是该人武部党委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党委班子建设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高技术化,这一特征客观改变了以往战争的作战样式,准确体现了军事发展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信息化是当代科技革命、社会变革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也是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必须按照实现信息化的要求,科学确立我军建设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具体步骤。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这段论述表明,信息化是影响军事领域一切重大变化的根本因素,是谋划军事发展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因此,研究重构信息化战争…  相似文献   

8.
军事伦理思想是邓小平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事伦理原则 ;反对霸权、争取和平的战争伦理观 ;以“服从国家建设大局”为出发点的军事道德意识以及以“革命英雄主义”为主旨的军事道德准则。研究邓小平军事伦理思想不仅有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军事变革与民技军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存 《国防》2005,(10):36-38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推行中国军事变革的伟大战略思想,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也要求,全军要加速推进中国军事变革,完成好机械化信息化双重任务。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胡锦涛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加速推进中国军事变革,必须把民技军用置于战略地位。军事变革的实质是信息化,是把工业时代的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四:即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创新性军事理论、新型高素质军事人员和适于信息实时获取、传输和使用的组织体制。其中,信息化武器装备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军事爱国主义作为古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形态与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共始终,其独特之处在于运用军事武装力量维护社稷、安定天下,践履道德义务,集中体现了古代军人爱国特有的奉献精神和主体伦理特征。古代那些金戈铁马、狼烟奔突的战争活剧所孕育的卷帷浩繁的军事典籍莫不立足于军事爱国主义为基点,那些历史长河中流芳千古最为豪放悲壮的英魂莫不是试身手以“补天裂”的爱国军人。因此,它是中国古代军事实践领域爱国主义道德理性结晶,是中国传统军事伦理思想精华所在,亦是中华民族军事道德精神真谛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魂灵和…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训练游戏具有武器装备操控技能培养、作战指挥能力培养、战役战术素养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军人价值观念培养和语言文化认知力培养等六个方面的功能。军事游戏训练是信息化条件下一种新的训练方式,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军队训练中被列为必修内容。军事游戏练兵是士兵走向信息化战场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强化灌输职能。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关键在于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实现思想观念的实质性转换、思维方式的科学化变更。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扫除头脑中那些与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争不相适应的陈旧的思想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理念和建军思想。任何一种新思想、新理念要被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军事行政执法行为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军事行政执法行为是军事行政行为的一种 ,它是军事行政法的核心内容。以行政法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托 ,结合军事行政法律规范和军事行政法律实践 ,努力廓清军事法学界在军事行政执法行为概念和特征方面的认识分歧 ,并初步勾画了军事行政执法行为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4.
建设现代化武警,是胡锦涛同志新时期创新军事理论在武警部队建设中的体现。用胡锦涛创新军事理论指导现代化武警建设,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机械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关系,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关系,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与创新信息化条件下武警部队建设和作战军事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完善符合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军事人才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事人才评价是选拔任用军事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和完善符合信息化发展需求的新型军事人才评价体系,是推进军队人才战略工程、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这一体系,应聚焦信息化人才的必备素质和创造业绩,制定突出信息时代特征的新型军事人才评价标准;应着眼确保评价的公正准确,建立促进信息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科学评价机制;应适应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采用综合、辩证的人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先进的军事理论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先导:积极推进军事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迫切要求,是军事科研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作为军事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必须把创新军事理论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有没有军事理论的创新成果,成果的质量如何,应当是检验军事科研工作效果的一个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国防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来势迅猛,发展急速。其核心是信息化,实质是军队建设模式的根本转  相似文献   

18.
马艳  刘冬  王健 《军事经济研究》2005,26(12):24-26
建立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消除与发达国家军队的时代差是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要求我们摆脱传统的机械化军事思维和要素型军事思维的束缚,树立信息化军事思维和体系化军事思维方式,注重全面发展、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同时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把突破关键技术作为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地方党委、政府抓军事斗争准备,关键是要把职责搞清楚。我们经过认真调查和研究,把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该做哪些事,履行哪些职责的问题,需要制定哪些措施,理出了一个初步的思路,基本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得力,较好地解决了领导军事斗争准备干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随着大量高新技术不断运用于军事领域,信息化战争已经悄然登上历史舞台。结束于不久前的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速胜的原因很多,其中信息技术可谓帮了大忙。战争中,美军以信息战为主导,综合运用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摧毁等手段,实施“全空域,全时域、全频域”的信息作战,从而迅速达成了战役目的。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离打赢一场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战究竟有多少差距?我们的思想观念,训练方式和保障方法等还有哪些不适应?如何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中国特色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