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车载反坦克导弹指挥控制系统软件设计过程中,火力分配模型在车载反坦克导弹射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用,而传统反坦克导弹射击主要是根据攻击区进行划分,并未涉及火力分配问题,这将直接影响车载反坦克导弹作战效能的发挥.而AHP层次分析法是解决火力分配问题的有效模型,根据车载反坦克导弹的作战运用特点,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了反坦克导弹火力分配的优化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证明该算法对于某型车载反坦克导弹作战单元火力分配问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舰炮对岸阻拦射击的火力运用效能,设计了一种基于火力打击累积时间函数的火力分配优化算法.该算法以火力打击的累积时间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通过数学建模,得到了转移射击地段时机、射击地段数以及射击地段中心间隔的优化数学模型.经过典型目标仿真分析,与经验数据相比,该火力分配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各个活动阻拦火力分配要素.  相似文献   

3.
船(舰)载炮兵射击机动方式的优化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船(舰)载炮兵行间瞄射击时三种机动方式的特点,分析了影响火力突击效果的属性集,建立了评判各属性优劣的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射击机动方式的优化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4.
火力分配模型是反坦克射击指挥软件中的核心模块,某型反坦克导弹是我军新研制的反坦克导弹系统,具有打击精确、射程远、攻击力强等特点,依据该系统的特点基于重点优先、任务最大、避免火力交叉等原则,采用递归算法给出了相应的火力分配模型算法,充分发挥了该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直瞄武器可对任意距离、任意形状目标进行射击的特性,建立了在平均弹着点与目标中心不重合时求解命中概率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以综合条件命中概率作为评价直瞄坦克对装甲目标射击的效率指标,利用心形分布函数对不同方位角上的条件命中概率加权求和计算综合条件命中概率.在实战模拟和火力运用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动能反坦克导弹是一种依靠超高速动能、采取直接碰撞方式摧毁目标的新概念武器。美国陆军分别于1988和1999 年启动了2个动能导弹研制项目,即“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和“紧凑型动能导弹”。前者是提供给早期进入/强行进入部队使用的重型、专用反坦克武器系统;后者则是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而威力不减的多用途导弹。为适应美国陆军转型的需要,2004年在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完成了产品合格试验和有限用户试验后,美国国会在《2005财年国防拨款法案》中终止了较为“肥胖笨重”的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重点研制将用于未来战斗系统的较为“苗条轻巧”的紧凑型动能导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红军现装备的间瞄火炮与蓝军的营特遣队作战为背景,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间瞄火炮行拦阻射击时的间接毁伤效能,建立了评价指标,并进行了模拟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间瞄火炮在反坦克作战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直瞄射击方式是目前坦克采用的主要射击方式。直瞄射击方式受战场通视度及瞄准装置视距的影响,最大射击距离一般在5 km左右。间瞄射击方式不需要直接瞄准目标,不受战场通视度的影响,最大射击距离主要取决于火炮及弹药的性能,一般在10 km以上。未来坦克应具备直瞄射击与间瞄射击一体化能力。通过直瞄/间瞄射击火控技术的对比与分析,提出坦克直瞄/间瞄射击一体化火控方案。一体化火控具有新的技术特色,具有更强的综合作战能力,是未来坦克火控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96年式152mm加榴炮为例,通过其对美M1A1坦克直瞄射击的效能分析得出该火炮的反坦克能力。对我军炮兵教学及更好地在实战中发扬炮后伯威力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我军武器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火力对抗条件下反坦克导弹目标分配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对抗条件下反坦克导弹作战过程为依据,建立了火力对抗条件下反坦克导弹目标分配的优化模型,并提出了坦克火力分配优化模型,研究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来设计求解,在VC++下对实例进行求解,所得结论合理,本研究对反坦克导弹分队火力分配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