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有效优化舰艇编队海上补给的规划过程,首先在阐述三种不同补给策略的基础上,以送报男孩策略为例建立了平时及战时状态下的海上补给规划模型;然后,分别以最小补给时间及最大作战效能为目标进行了建模,同时考虑了战时状态下补给物资种类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模拟退火算法,类比传统旅行商问题(TSP)进行算法设计及模型求解;最后,以某舰艇编队物资补给任务为例进行计算,得出了最优补给路径、补给舰船及物资种类。结果表明:运用模拟退火算法解决此类问题具有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将海上补给路径规划问题(URRP)与传统的旅行商问题(TSP)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之上,应用一种改进的TSP问题,对海上补给路径规划进行了数学描述。针对平时和战时对编队海上补给的不同要求,分别建立了海上补给路径规划模型,确定了规划问题的目标函数。构造了蚁群算法,对URRP问题进行求解,并以平时的海上补给路径规划问题为例,得出了海上补给的最优路径。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胡宝良 《国防科技》2006,(1):F0003-F0003
东海某海域,海上战舰穿梭,空中战鹰旋。由解放军总后勤部下达海军组织实施的海军舰艇部队油料装备检验演习获得了圆满成功。我海军新型远洋综合补给舰、导弹驱逐舰、护卫舰以及舰载直升机组成的海上联合编队进行海空立体油料补给演练场面蔚为壮观。编队航行中,新型远洋补给舰首次纵向为一艘导弹驱逐舰补给海军燃油,两舷横向同时为两艘护卫补给军用柴油,并为一架舰载直升机垂直悬停补给航空煤油。四向立体油料补给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海军史上又一项空白。我海军远洋补给舰首次航行中四向油料补给获得成功@胡宝良  相似文献   

4.
针对舰艇编队赴远洋执行任务时间长,对陆火力打击任务弹药消耗量大的情况,研究了舰艇编队分段补给问题。分析了弹药消耗规律,构建了分段式补给成本模型,以最小化补给成本为目标函数,给出了补给方案。最后应用典型案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应用,并分析了主要参数对补给成本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舰艇编队的补给需求。研究成果可以为舰艇编队补给船海上分段式补给优化提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海上横向补给过程,提高海上补给效率,对海上物资补给及舰船补给顺序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分析横向补给的作业特点,将横向补给规划问题划分为单舰物资补给顺序规划与编队舰船补给顺序规划两阶段优化问题.在区分平、战时不同战场环境情况下,分别利用多智能体仿真模型与整数规划模型,对两阶段优化进行了实现,结果表明两阶段优化模型能够有效地优化海上横向补给方案.  相似文献   

6.
海军“太仓”号舰,是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代远洋综合补给舰,曾在共和国舰船制造史上连创多项“珠峰”。该舰在人民海军舰艇序列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入役以来,在远海大洋劈波斩浪,创造了人民海军海上后勤保障史上的一个个奇迹,填补了一项项空白,出色完成了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实验、南沙守礁补给以及编队出访等多项伴随保障任务,被誉为大洋上的“浮动基地”。  相似文献   

7.
侯亚铭 《国防》2010,(4):F0003-F0003
中国海军“微山湖”舰作为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远洋综合补给舰,在执行亚丁湾海上护航任务中,起到了护航编队远洋保障平台的作用。担负着整个护航编队的油、水和主副食补给任务,被护航官兵亲切地称为“生命之舟”。  相似文献   

8.
现代舰艇编队远航离不开补给舰随队保障,而单一用途的补给舰已很难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为此美国海军正着手21世纪补给舰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新闻快递     
《当代海军》2004,(7):72-73
国内军事1.我海军舰艇在南海进行伴随保障演习 南海舰队近日在南海某海区进行海上复杂条件下综合补给演练。“微山湖”号大型综合补给舰对“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实施航行中横向、纵向干货、液货补给,对“青城山”号大型登陆舰实施海上并靠补给和纵向航行拖带,演练取得圆满成功。这种伴随保障是遂行远海作战和执行远航任务必不可少的。没有这种能力就走不出去,更没法在中、远海打仗。  相似文献   

10.
舰艇编队执行作战任务通常实施舰员级、中继级和基地级三级保障。对舰艇编队任务持续能力进行评估,可为科学规划各级装备保障资源提供决策依据。首先,在分析舰艇编队任务与装备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基于扩展的面向对象Petri网模型(generalized object-oriented Petri net, GOOPN)描述了舰艇编队任务持续能力评估顶层对象子网、舰艇编队任务对象子网、舰艇单元装备系统对象子网和装备保障体系对象子网;然后,建立了三级装备保障体系下舰艇编队任务持续能力评估仿真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战时装备供应保障业务流程重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战时装备供应链管理的要素和相互关系出发,结合我军实际,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的战时装备供应保障业务流程重组过程,并对相关方法进行了讨论,旨在使战时所需装备以可预见的方式快速、安全、准确地送抵到作战部队。  相似文献   

12.
We consider the case when n components are needed to assemble a given product. Components are provided by suppliers, and the period between the order time and the time a component is available (i.e., the lead time) is a random variable with a known distribution. The due date for the assembled product is also known. The cost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are the inventory costs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 backlogging cost of the assembled product. We propose an iterative algorithm which leads to the optimal order instants of the components. © 1993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3.
军事供应链的结构柔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军事供应链是与信息化战争相对应的军事后勤形态。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中部队需求的急剧变化,军事供应链必须具有高柔性。本文通过对军事供应链结构的分析,以供应树作为军事供应链核心结构的形式化描述;以此为基础,对柔性结构的供应树进行了讨论;最后,以计算实例比较了刚性供应树与柔性供应树在运作绩效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着联合作战条件下后勤保障复杂性的日益增加,以及历次战争中后勤保障暴露出诸多不足,为赢取陆地作战的胜利,着眼于不同的陆地作战类型和作战区域,英军提出后勤保障从线性供应转型为网络化保障构想,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完成陆地作战后勤保障网络的构建,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5.
16.
装备物资供应业务流程重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求,提高部队装备物资供应系统的敏捷性和可靠性,基于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的并行、同步化,建立了一个基于协调决策中心的物资供应系统模型,基于该模型对装备物资供应业务流程进行了重组,并提出了对装备物资供应系统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重组后的装备物资供应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流经的环节和可能的信息失真,优化保障资源配置,提高物资供应的敏捷性,增强物资供应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水资源匮乏、消防水源布局不合理、规划滞后、管网输水能力不足等多种隐患,已成为影响及时扑救城市火灾的原因之一。对城市公共消防水源建设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城市消防水源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装备供应链的运行模式和装备供应链风险的内涵,分析了装备供应链风险传递的基本要素及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风险传递的分析模型,对装备供应链风险传递进行了定量研究,揭示了传递过程中风险的变化过程及其效应,为深入开展装备供应链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后期新技术革命所导致的技术大融合和全球化趋势,使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登上了历史舞台。信息化战争对后勤保障的要求空前提升,这就必然导致对传统后勤保障技术、理论、领域、心理、习惯等界线的突破。军事供应链成为与信息时代相对应的军事后勤形态是战争形态演变以及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方法在军事后勤领域广泛应用的必然结果。军事供应链是军事后勤保障过程中所涉及的军队内部和军队外部的(分属于军队后勤和国家后勤的)所有实体,以及由实体的活动与相互关系构成的网络系统。实体的活动和相互关系体现为网络系统中的物流、信…  相似文献   

20.
项目型供应链管理模式能有效实现装备研制过程中行为主体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利于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高,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会导致主体间风险传递行为的发生。为提供风险控制有效对策,通过考虑节点位置重要度和属性重要度,构建了项目型供应链节点重要度评估模型;通过衡量行为主体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努力程度,给出了行为主体抗风险努力程度的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重要度和抗风险努力程度的项目型供应链利益分配策略,该策略能有效促使行为主体主动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是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项目型供应链合作博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