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伟 《国防》2004,(12):54-54
网络战是在网络空间展开的角逐,战场界限模糊,战与非战界限不清。一旦爆发战争,民兵网络分队完全可以从有互联网入口的任何地方对敌发起网络攻击。因此,要高度重视民兵网络分队建设。一要搞好组织建设。编组规模要小型化。民兵网络分队人数应按作战指挥、网络侦听、入侵检测分析与预警、网络进攻与防御、应急处理等技术分工要求进行编组,力求少而精。  相似文献   

2.
李国强  陈伟  吴爱军 《国防》2006,(8):39-40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网络战已成为信息战的重要方式。在此,我们就民兵计算机网络战分队的任务、建设与运用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民兵网络战分队的作战任务从近期局部战争看,民兵计算机网络战分队在现代战争中可能担负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敌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信息窃取、篡改、删除、欺骗、扰乱、阻塞、干扰、瘫痪等入侵活动和计算机病毒攻击,使其计算机网络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反击敌计算机网络攻击部(分)队的入侵活动和计算机病毒攻击,保护己方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运行。二、民兵网络战分队…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兵》2008,(10):F0003-F0003
山东省临沂军分区着眼民兵预备役人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本着“从难、从严、从卖战出发”的原则,9月下旬,对民兵应急分队进行实兵实装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民兵应急分队的整体训练水平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国防》1997,(4)
民兵应急分队是民兵队伍的拳头,平时随时准备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战时可能成建制补入正规军序列或直接参与作战。民兵应急分队的职能和任务要求其建设必须注重“合成化”。为此,在民兵应急分队的编成上,似应编有防暴、侦察、防化、工兵、通信、救护等多种专业技术班组;在军事训练上,必须进行战时动员、参战支前、战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安全和稳定,在和平时期除有人民解放军三军防卫和武警内卫执勤、公安的打、防外。民兵,特别是民兵应急分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如何在稳定社会、安全处置突发事件发挥民兵应急分队的作用,在平时和战时都显得重要。要从根本上和实战上要求民兵随时能参加处理突发事件,重点在提高应急分队参加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和能力,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就必须是具有政治可靠,战术、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军事领域上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战已悄然登上了现代战争的舞台,并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一种新的作战样式。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人武系统,应时刻注意和加强民用计算机网络分队的建设,为未来反侵略战争奠定坚实基础。 一、组建民兵网络分队的有利条件。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产业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这使组建计算机网络分队有了充足条件。一是拥有庞大的网络系统。我国拥有世界上第三大计算机网络系统,有众多的网民,只要通过一个入网电话,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参战,这为建立网络分队提  相似文献   

7.
始于1998年、脱胎于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的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建设的实践证明(以下称军兵种民兵分队),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相似文献   

8.
余玉泉 《国防》2005,(3):59-60
目前,我国民兵的基本建制级别是分队。有些地区虽然保留了过去的民兵部队建制,但组织体系十分松散,严格地说是有名无实。以分队为基本建制级别的民兵组织体系,数量规模很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平时管理流于形式,不利于战时快速高效地动员扩编部队或严密高效地组织民兵参战支前。换言之,在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中,应该提升民兵组织的建制级别(至少沿海战略方向应该如此)。具体做法是:从素质较高的民兵(分队)中抽编民兵部队,为战时快速有效动员民兵扩编部队或组织民兵参战支前奠定基础。(一)依据特点和任务,合理确定编制结构。“建为战”是确定民兵…  相似文献   

9.
利剑射天狼     
陶建新  朴春山 《东北后备军》2007,(10):F0003-F0003
近日,沈阳市东陵区人武部组织民兵双37高炮分队进行反空袭演习,严格落实训练大纲,不偏训,不漏训,不错训,广大民兵顶酷暑,战高温,通过练技术,练战术,练指挥,练协同全面摔打民兵队伍,提高双37高炮分队遂行防空作战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山东青岛警备区密切配合公安机关,在全市4800多个工厂、农村民兵连排中建立应急分队,做到遇有突发事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去年8月,黄岛油库一期工程5个贮油罐遭雷击发生爆炸,黄岛区人武部先后动用5个民兵应急分队,完成了运沙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武部大力调整民兵组织结 构,合理进行民兵编组。进一步扩大了专业技术分队和战 时保障分队的比例,建立和完善技术含量较高、专业种类  相似文献   

12.
张明德  吴熙杰  姜华清 《国防》2010,(12):54-55
民兵应急分队是人武系统“战时应战、平时应急”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必须着眼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和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大力加强和改进民兵应急队伍建设。要会同地方政府科学统筹民兵应急分队与地方专业应急力量建设,按“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优势互补”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江苏省军区组织了以战斗体能和轻武器精度射击、应用射击及夜间射击为主要内容的民兵应急分队"打得准"比武竞赛.13个省辖市各1个县(市、区)民兵应急连20名干部骨干共260人参加.此次比武竞赛坚持训战一致、训考一致,将实战化要求贯穿全过程,在省军区层面上实现"三个首次":首次将实战化体能训练向民兵拓展,首次组织昼夜连续射击考核,首次进行战斗技能综合检验,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骨干,探索了实战化训练方法路子,掀起了大抓民兵军事训练热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人武部根据未来战场民兵医疗救护分队可能担负的任务和需要预想并设置情况,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兵训练中提高民兵医疗救护分队的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的民兵整组工作中.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武部进一步按照“编为战”要求,想方设法抓好工作的落实。在促进民兵组织建设的有效落实的同时,主动推进民兵训练向实战化转化,先后组织开展了带有实战背景下的民兵高炮分队实战演练、信息化作战分队抗干扰演练.提高民兵队伍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民兵训练是民兵工作三落实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真正把民兵训练落到实处,区分层次,合理编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从作用上分,可分为应急分队训练、专业技术分队训练和基干民兵训练。应急分队应作为训练的重点,从人、财、物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专业技术分队应尽量选择那些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反应较灵敏的民兵作为训练对象。同时,应注重训练骨干的培养和储存,保持适当的连续性和稳  相似文献   

17.
内容提示 民兵组织建设是民兵工作的基础。民兵组织建什么、怎么建,必须从民兵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出发,充分考虑各地所处的战略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坚持“编为用、建为战”的原则,与时俱进深化调整改革。在组织布局上,实现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向企事业单位和多种所有制企业编组转变,逐步形成以企事业单位为基础、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街道为依托的城市民兵组织布局;在组织结构上,实现以步兵分队为主向以专业技术分队为主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专业技术分队为主体,以防空分队、应急分队为重点,科技含量较高、专业种类较全的城市基干民兵组织结构:在编组方法上,实现由单一编组模式向多样化编组模式转变,按照有利于组织领导、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执行任务的原则,突出编组重点,实施灵活编组,使兵员配置更趋合理,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组织健全、训练有素、装备良好、保障有力的城市民兵队伍,确保执行任务时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人武部党委致力于新时期城市民兵工作的职能方位的改革创新,先后有网上民兵营、民兵心理战分队、四级民兵工作局域网、民兵金融网络防护分队、国防动员网上演练等八项创新成果。透视这些骄人成绩取得的前前后后,给人以许多深刻的启示。 启示一:实现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化,要将城市民兵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建立一支新型的高技术民兵队伍上。 鄂城民兵工作有着辉煌的历史,曾创  相似文献   

19.
课堂里,政治教员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中授课;网络室里,应急分队民兵通过网络交流学习心得;抗洪间隙,参战民兵手机里一条条激励短信不断传来……近日,在湖北省荆门军分区召开的全市民兵应急分队政治教育试点现场观摩会上,荆门市东宝区人武  相似文献   

20.
林楚明  宋纯武 《国防》2004,(12):37-38
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角。因此,着眼信息化战争要求,组建民兵对口专业分队,保障军兵种部队作战需要,对于贯彻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高现实军事斗争准备质量,夺取未来战争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认识。一、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编为用、建为战”。搞清任务,是组建军兵种民兵对口专业分队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从近期局部战争和未来我可能进行的战争看,军兵种民兵战时可能担负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兵员补充。军兵种部队规模和数量有限,又担负着主要作战任务,战时无疑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