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始于1989年,自2003年欧盟主要国家开始酝酿解除禁令。但这一行动遭到美国和欧盟内部一些势力的强烈反对,解禁一事陡生变数。欧盟对华军售解禁并不会导致中国大量进口欧盟武器,其影响和后果主要是政治性的。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进程不断发展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与欧盟在政治、科技、经贸、文化等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2003年9月11日,欧盟发表了《欧中关系的共同利益与挑战——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中欧之间的“全面伙伴关系”被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在做出积极回应的同时,于是年的10月13日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要求欧盟解除已经不合时宜的对华军售禁令。这得到了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欧盟国家的支持。然而,最近,在内外压力的综合作用下.欧盟对华军售解禁出现曲折。一时间.“解禁”的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3.
声音     
《环球军事》2010,(4):5-5
“中方在欧盟对华军售禁令的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禁令的实质是对中国的政治歧视,这与当今世界潮流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相背离。中方希望欧盟方面尽早做出政治决断,立即无条件和彻底地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为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4.
国际4日,法国外交部官员表示,欧盟对华军售禁令早已不符合欧盟与中国关系现状,因此,法国主张解禁。12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谈判代表在耶路撒冷举行了新一轮和平谈判。这是以巴领导人在11月底宣布重启和平谈判之后,双方之间的第一次正式磋商。  相似文献   

5.
国际4日,法国外交部官员表示,欧盟对华军售禁令早已不符合欧盟与中国关系现状,因此,法国主张解禁。12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谈判代表在耶路撒冷举行了新一轮和平谈判。这是以巴领导人在11月底宣布重启和平谈判之后,双方之间的第一次正式磋商。  相似文献   

6.
民兵文摘     
目前,对于欧盟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在欧盟向中国发出这一系列积极信号的同时,美日等国如坐针毡。那么,美国最担心欧盟的哪些武器流入中国呢?法国的军事卫星和导弹法国媒体曾报道说、法国的侦察卫星和“紫菀”导弹可能对中国有很强的吸引力。法国“太阳神Ⅱ”间谍卫星精确度可达数十厘米,并且具有远红外能力,白天夜晚都可拍照。它每天绕地球运行14圈,可以拍到100张照片。法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紫菀”导弹,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使用“直接碰撞杀伤”作战方式的防空导弹,既可用于舰艇防空,又可用于陆基防空。除此之外,法国的“幻影”-2000战斗机等“也让人眼馋”。  相似文献   

7.
李佑任 《国防科技》2017,38(4):014-017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日本和韩国最大的防务贸易伙伴,其军售项目获得的支持来自其政府与工业界间的紧密关系,更有韩日方面出于应对中国、朝鲜方面威胁的原因。如今,印度也加入了这一群体,加入到美国以"选择性军售"为原则打造的对华围堵圈中。这种基于美国战略考量下的对华周边大国军备出口,呈现出的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观点     
《国防科技工业》2011,(6):13-13
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技术是封锁的,欧盟对中国军售也是禁止的,这反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充分调动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因此他们奋发努力,也研制了一些保卫自己的新型武器装备,尽管水平比不上美国和欧盟,但总是自己研制了自己应该拥有的武器装备,这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最近在美国访问时说  相似文献   

9.
美国宣布对台军售计划后,我国迅速回击,外交部声明将对参与军售的美国公司实施制裁,这也是中美建交以来,中国首次因对台军售问题而对美国公司实施惩罚。此次对台军售的清单中,涉及波音公司、雷声公司、联合技术公司下属的西科斯基公司以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随着中美两国经贸、金融合作的日益紧密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的大型公司,包括上述军火公司,都越来越多地卷入了中国经济的浪潮中。正因为包括军火商在内的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利益越来越多,在今天,中国的反击方式中也增加了对美公司制裁这一实质性手段。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卡特政府执政后期,国防部部长哈罗德·布朗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形成政见同盟,一同建议深化美中安全关系,强化“联华制苏”。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美苏“缓和”终结后,以售华防御性军备与超视距预警雷达为核心,以布朗1980年历史性访华和深化美中军事外交关系为标志,以鼓励西欧盟国提质对华军售为补充,中美两国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制苏安全协调关系进一步升级为初步战略关系。中方乐见中美安全关系进步,借此提升军力、改善战略环境。中美初步战略关系有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亦是美国对苏“新冷战”的关键组成,促进了冷战再转型。布朗所强调的“有限军售援华战略”,及其提防中国独立意志崛起的心态一直发挥影响,直至1989年美国终结对华军售。布朗访华及其有限发展美中安全关系的实践,构成冷战末期中美初步战略关系的关键内容,亦彰显中美大国关系中持续作用的结构性纠葛与战略性矛盾。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消息报》1月29日的文章称,从表面上看,俄罗斯武器装备出口状况令人欣慰。然而,一旦欧盟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将严重阻碍这种向前发展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的军售问题在俄罗斯一直存有争议,国防部已将俄对外军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对一些敏感的军售进行严格审查。向中国出售武器真的危险吗?不久前,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副主任康·马基延科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美国置《中美联合公报》于不顾,以《台湾关系法》为遮羞布,一直为台湾提供军事援助,向台湾出售先进的武器系统,作为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手段。2012年11月29日,美国国会发布题为《台湾:1990年之后主要军售项目》的国会研究报告,全面总结了20年来美国对台军售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项目,把美国近几届总统的对台军售进行了纵向对比分析。从这份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对台军售虽然是美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也会随着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而产生细微变化,尤其是奥巴马政府近2年的对台军售有所放缓,以2012年为例,仅售台2艘退役佩里级护卫舰。  相似文献   

14.
欧盟在不断强化安全与国防政策,国防工业必然按照欧盟武器政策和防务政策的战略规划积极调整,各国的政策制定机构在军品出口管制政策方面也必然进行更加深化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两栖部队是欧盟快速反应部队的中坚力量。其中,英国有3个皇家海军突击旅和一艘直升机两栖攻击舰;荷兰在欧盟快速反应部队拥有同样的武装力量,包括从1969开始与英国进行合作的皇家海军;西班牙也正在组建两栖部队,包括一个海军旅。这个旅将与意大利圣马力诺海军基地的海军陆战营进行合作,由此形成了西班牙一意大利两栖部队;法国的兵力包括第9轻型装甲旅的一个营和两艘两栖舰船。 为了提高单方或多方的两栖作战能力,欧盟国家己经拿出了具体的方案,例如,法国正在建造两艘直升机船坞登陆舰(LHD);英国正在建造两艘两栖船坞登陆舰(LPD);荷兰正在打造第二艘两栖运输舰,德国也已经原则上同意为荷兰的这艘运输舰提供资金帮助,并预计于2007年竣工。这艘运输舰将  相似文献   

16.
卡特军售控制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他过低估计了军售政策调整中的困难;在外交与国家安全事务中,没有运用总统的权力将控制军售政策给予优先贯彻;总统从来没有将军售控制当作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因此,克林顿政府要想从根本上对军火出售政策进行改革,需要强有力的、持续不懈的总统领导;控制战争武器的扩散必须成为国家安全计划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成为欧盟反倾销的主要对象。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数由80年代的26件上升到90年代的51件,均位居各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数之首,我国出口商品如此频繁地遭受欧盟反倾销诉讼,已严重阻碍我国出口贸易的扩大。另鉴于以下两点:其一,目前对欧盟反倾销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14,(11):12-15
11月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在珠海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合作共赢一共创航空航天产业美好未来”。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17个国家的航空航天机构官员、学者及企业代表参加论坛,就产业政策、国际合作、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对台军售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也是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一大障碍。然而,美国政府不顾中方的一再警告和谴责,一意孤行,在对华政策上采用双重标准,以所谓的平衡海峡两岸军事力量为借口,再次向台湾出售大批武器装备。美国的这种作法不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而且也引起了美国有识之士的质疑。一些美国学者纷纷就此发表文章,敦促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尤其是在对台军售问题上谨慎从事。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底,美国对台军售40多亿美元。这是近10年来,美对台军售在性能和数量上最大的一笔。中国政府对美国政府严重地违背中美3个“联合公报”、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表示了强烈抗议和严厉谴责。美国政府这样做,给搞分裂的台湾当局和“台独”分子一个强烈的支持信号,不但加剧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影响了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也严重地影响中美关系。世界大多数国家对美国对台军售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无不表示忧虑。只有台湾当局和“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