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大本营     
日本大本营是日本从建立近代化军队以来至二次大战期间陆海军的最高统帅机关,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因此,搞清日本大本营的变迁与实态,也是近代中国军事史研究的课题之一。日本防卫研究所战史部教官森松俊夫编写的《日本大本管》一书是日本教育社历史新书之一种,尽管只是一册篇幅不长的普及读物,但作者运用详实的史料,将日本军队指挥系统之产生以及发展变化的概貌叙述得很清楚。该书从1987年出版以来很受欢迎,曾几次重印。为给我国研究近代军事史的同志们提供参考,从本期起我们将连续发表该书1987年8月版的译文。由于作者是日本学者,书中对一些问题的提法与我们不同,为保持原书的面貌,翻译时未作改动,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  相似文献   

2.
日本,号称“弹丸”岛国。然而,它却是亚洲第一个走向资本主义“富国强兵”之路的国家。近代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野蛮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史。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1931年发动“9.18”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对美、英的太平洋战争,最后,多行不义,自取灭亡。在日本横行半个多世纪的对外侵略战争中,日本军队的政治精神教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考察日本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的军队政治教育。 以效忠天皇为中心的忠君爱国教育 一、天皇崇拜和神国观念——近代日军政治教育的精神支柱 近代日本军队的政治教育,其核心是天皇崇拜和神国观念,其他一切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天皇崇拜和神国观念是这一教育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我们谨奉日皇、日本政府与其帝国大本营的命令,并代表日皇,日本政府与其帝国大本营,接受美中英三国政府元首7月26日在波茨坦宣布的,及以后由苏联附署的公告各条款。以下称四大强国为同盟国。我们兹宜布日本帝国大本营及在日本控制下驻扎各地的日本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我们兹命令驻扎各地的一切日本武装部队及日本人民,即刻停止战事,保存一切舰艇、飞机、资源、军事及非军事的财产,免受损失,并服从同盟国最高统帅,或在他指导下日本政府各机关所要求的一切需要。我们兹命令日本帝国大本营即刻下令日本的一切武装部队及不论驻在何地的日本控制下的武装部队的指挥官,他们自己及他们所率的武装部队,无条件投  相似文献   

4.
萧嘉 《政工学刊》2014,(9):90-90
随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军队的铁蹄迅速遍及整个东南亚,并专门成立了掠夺亚洲人民财产的秘密机构——"金百合"。裕仁天皇任命皇族成员竹田宫恒德亲王为该组织的负责人,其他几名皇族亲王,如朝香宫鸠彦王、闲院宫载仁王也参与了这项任务。日本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掠夺大量黄金据披露,日军在1937年攻陷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时,不仅屠杀了数十万中国人,犯下滔天罪行,日本皇室还利用"金百合",亲自参与抢劫财宝。  相似文献   

5.
侵华日军第5师团是日本在明治维新 后最早组建的6个师团之一,是日军的精 锐,原驻广岛,1937年7月27日奉命调入 中国,直属日本华北方面军,先后编入华南 方面军第21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关东 军等战斗序列,后归日军大本营直辖,侵华 期间的师团长先后为板垣征四郎、安藤利 吉、今村均。该师团杀戮成性,参加过长城、 保定、平型关、太原、临沂、台儿庄、广州、  相似文献   

6.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为“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和决心”,促使国民党政府投降,日军对国民党陪都重庆进行了次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毁灭性空袭行  相似文献   

7.
1944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失去战略主动权。由于美国海空军的打击,日本本土与南洋群岛日军的海上联系已濒于断绝。在中国战场,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在1943年一年中,与日本空军为争夺制空权展开了激烈空战。美国空军的活动范围逐步由中国西南部扩展至东南地区,也对日本至南洋的海上运输线构成威胁。在此情况下,日本大本营为挽救其孤悬南洋的“南方军”,决心摧毁美军在中国的空军基地,并打通从中国东北直至越南的大陆交通,以建立起联系南洋的陆上通道。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是中国和日本之间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的战争,发生在1894年即清朝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故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中国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冶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中日《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  相似文献   

9.
徐平  张冬 《军事史林》2013,(10):24-27
化学兵是日本陆军担负使用化学武器任务的兵种,也是侵华日军最臭名昭著的部队。日军使用化学武器蓄谋已久,在侵华战争伊始就派遣大批化学战部队来华。化学武器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日军的作战进程,被日军称为“决胜瓦斯”。  相似文献   

10.
侵华日军海拉尔筑垒地域是根据日本关东军司令官菱刈大将的“关作命第589号命令”,于1934年5月下旬开始修建的师团规模的筑垒地域。这个筑垒地域也是日军在中国东北修建的14个筑垒地域之一。按照日本侵华的总体考虑,日军在占领中国之后将向苏联发动进攻,因此有必要修建一些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基地。为此,日本关东军根据日军参谋本部的计划下达了修建海拉尔筑垒地域的命令。但是对日军在呼伦贝尔地区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海拉尔筑垒地域的整体条件与日军修建的其他筑垒地域的情况有所不同,对其运用在修建前、修建后更是发生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1.
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二战中出现了许多性能优异的著名火炮,但在这些名炮之中,却鲜有日本火炮的影子。日本在二战期间受自身钢铁工业和科学水平的限制,大多数火炮的性能都落后于时代,有些连日军自己都很不满意。不过一式47毫米速射炮(当时日军反坦克炮的正式名称)却是个例外,它深受日军的好评,战后盟军也对它评价颇高。 这种性能较好的火炮却非日本自行研制,实际上它是德国著名的PaK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的仿制放大版,是一种没有知识产权的“盗版”产品。  相似文献   

12.
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档案中,珍藏着多件抗战期间被改造日军战俘和投诚日军官兵控诉侵华日军暴行的档案,从暴行直接参与者、见证人的视角,反思、忏悔和揭露侵华日军对中国军民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是研究侵华日军暴行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70多年后的今天,公布和研究这些档案史料,对于世人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血腥历史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驳斥日本右翼势力刻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行径的恶毒言论,警示爱好和平的人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作化  林生  菅强 《环球军事》2008,(3):104-106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惟一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的国家。在疯狂的侵华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战场都曾广泛使用过细菌和化学武器,制造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战争恐剧,给中国人民造成了至今后果难除的灾难。然而,近年来发掘的史料证明,日军不仅在中国战场上大规模进行过细菌和化学战剂,而且在其它战场上也都公开或秘密使用过生化武器。在1939年日本与苏联爆发的诺门罕之战中,日军为挽救战场败局,曾秘密将新研制的细菌武器投放战场,结果造成口军自身1300多名士兵神秘死亡就是其中鲜为人知的一幕。  相似文献   

14.
陈山石 《环球军事》2013,(3):143-143
研究日本近现代史方向的一濑俊也博士写的《飘扬在战场上的传单:用传单重读太平洋战争》一书,是以日本人的视角.通过对传单的历史记忆的梳理来反思战争,思考战争所造成的灾难以及战争本身的罪行。他的另外一本著作《用宣传谋略传单解读日中·太平洋战争空中飞舞的“纸弹传单”图录》.也能帮助读者了解那场战争中传单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作者以二战中东亚各地的战场上日军和盟军制作并从空中散发的各种宣传传单实物为素材,以看到这些传单的日本兵的体验感受为基础,描述了在长期战争年代各国士兵的艰难境遇,进而体会战争的残酷。日军把士兵投放到广袤的东亚战场,等待他们的是营养不良、传染病以及盟军的猛烈进攻、尽管如此、日军还是拒不投降,但那些描绘着家乡食物和故乡亲人的画面,写有“坚决不杀俘虏”的优待政策的传单,对日军士兵的心理还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5.
践踏国际法的罪恶行径--侵华日军虐待中国战俘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洋 《环球军事》2005,(15):58-59
在国际法规中早有明确的规定,对待战俘要给以人道的待遇和保护。1899年,海牙第二公约附件就专门规定了对待俘虏的待遇;1929年,日内瓦外交会议更是制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战俘待遇公约。日本作为公约签字国,对不得屠杀、虐待俘虏的规定,自然是十分清楚的。但是,在侵略中国期间,日军却以极其残酷的手段屠杀、虐待中国俘虏,粗暴地践踏国际公约。据南京大屠杀元凶之一的原日军第16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日记记载,他的上司就曾下达过“俘虏一个不留”的命令。原日军第59师团师团长藤田茂战后供认,他曾多次命令:“俘虏要在战场杀掉,算入战果。”由此可见,侵华日军大肆屠杀中国俘虏,绝非战后日本所说“是个别人的个别行为”,而完全是有组织的屠杀和迫害。  相似文献   

16.
国内学者一般都肯定裕仁天皇的战争罪责,但是如何看待他的罪责?他在战争中只是“参与”制定了侵略政策,还是侵略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他是“日本垄断资本和军国主义的手中工具”,还是日本垄断资本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总代表:他“本人是一个性情温和的生物学家”,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国主义分子。这是史学界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日本天皇的产生为切入点 ,在揭示天皇历史的同时 ,剖析天皇在二战中的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 ,着重论述天皇对战后日本的影响。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 ,再次向世人警示 :天皇本身和日本人对天皇的认识 ,对日本的未来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切不可忽视天皇在二战中的作用及其对战后日本的影响 ,否则日本军国主义将会死灰复燃 ,重演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8.
《八一三前后日军侵华谋略的演变》一文,选译自冈田酋次所著《日中战争内幕记》一书。冈田酋次系日本军人,曾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从一九三三年开始至日本投降,被派往中国长期从事侵华日军军需后勤工作,曾任汪伪政府财政、军事顾问。《日中战争内幕记》披露了大量日军侵华第一手经济资料,对于研究抗日战争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文择译自该书的第二、第三章,主要记述八一三前后日军侵华的政治、经济、军事谋略。因作者系侵华日军高级成员,所持观点不无谬误,希望读者注意。为阅读方便起见,本文标题均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9.
周粟 《军事历史》2006,(6):48-53
1894年8月,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初,日军川上操六参谋次长便对中日战争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拟订了“对清国作战大方针”,将战争分为两个阶段:9月下旬前为第一阶段,目标是将清军全部驱出朝鲜,控制黄海制海权;10月后为第二阶段,目标是实施中国本土作战,先控制辽东半岛,尔后经略满洲,决战直隶,入主北京。据此,9月21日,日本战时大本营在中日军队进行平壤决战后的第6天,便提出了入侵中国本土的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20.
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陆海军也开始了南方作战。 对南方作战,日本也作了精心准备。从1940年年末,日本陆军统帅部便开始编制对美、英、荷的进攻计划,对每个打算侵略的地域,都事先拟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然后汇总起来编制综合计划,之后,再把陆军的作战计划和海军的作战计划统合到一起,研究协同作战方案。到1941年8月左右,海军陆军的协同作战计划已大体完成。11月15日,陆军杉山元参谋总长和海军永野修身军令部部长向裕仁天皇详细说明了南方作战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