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军事战略方针,作为党和国家总的军事政策、方略,历来都是武装力量建设和运用的基本依据。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明确指出,我国必须继续坚持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并赋予其新的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这对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准备与实施,对军队建设的指导,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在我国最先是由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来的,其主要根据是人民军队创立初期,处于相对劣势,面对强大的反动武装力量,如果不确立和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  相似文献   

2.
夏创业  张洪宽  孙世扬 《国防》2009,(12):63-63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力量的共同使命。军事训练是生成、巩固和提高武装力量遂行任务能力的基本途径。推进民兵应急分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建设,关键在于狠抓军事训练落实,努力提升军事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3.
邓剑波 《国防》2004,(8):25-25
武装力量建设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支撑其网络中心战理念的力量基础。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着眼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加强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努力谋求1 1>2的建设效益。为此,我们特刊登孙汉波、吴晓伟、黄寿硕、覃卓敏四位同志的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商庆平 《国防》2004,(8):24-24
武装力量建设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支撑其网络中心战理念的力量基础。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着眼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加强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努力谋求1+1>2的建设效益。为此,我们特刊登孙汉波、吴晓伟、黄寿硕、覃卓敏四位同志的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武装力量建设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支撑其网络中心战理念的力量基础。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着眼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加强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努力谋求1 1>2的建设效益。为此,我们特刊登孙汉波、吴晓伟、黄寿硕、覃卓敏四位同志的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寿硕  覃卓敏 《国防》2004,(8):23-23
武装力量建设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支撑其网络中心战理念的力量基础。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着眼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加强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努力谋求1 1>2的建设效益。为此,我们特刊登孙汉波、吴晓伟、黄寿硕、覃卓敏四位同志的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晓伟 《国防》2004,(8):21-22
武装力量建设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支撑其网络中心战理念的力量基础。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着眼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加强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努力谋求1+1>2的建设效益。为此,我们特刊登孙汉波、吴晓伟、黄寿硕、覃卓敏四位同志的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能秋  谢乐婢  李清 《国防》2004,(8):26-27
武装力量建设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支撑其网络中心战理念的力量基础。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着眼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加强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努力谋求1+1>2的建设效益。为此,我们特刊登孙汉波、吴晓伟、黄寿硕、覃卓敏四位同志的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汉波 《国防》2004,(8):19-21
武装力量建设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形成了支撑其网络中心战理念的力量基础。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着眼提升国家整体作战能力,运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加强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努力谋求1+1>2的建设效益。为此,我们特刊登孙汉波、吴晓伟、黄寿硕、覃卓敏四位同志的文章,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加强政治教育是确保国家武装力量“不变质、打得赢”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政治教育的成效,对不同性质的武装力量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民兵、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其政治教育必须军地共抓。地方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走出抓武装力量政治教育是军队职责的误区,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地方军事机关、预备役部队首长机关共同组织实施民兵、预备役部队政治教育。为更好地把民兵、预备役部队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军地双方应有明确的分工,以免推诿扯皮。通常,民兵、预备役部队集中为“兵”期间,其政治教育主要由当地军事机关…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头号的超级军事大国,也是公认的军事法制体系比较完备的国家。在美国独立后2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军事法制对美国武装力量基础的奠定,以及武装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其军事法律制度建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三个体系 提高应急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对新形势下武装力量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能力,必须积极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在科学构建三个体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构。 中央军委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因为对军事斗争缺乏认识,最初几年主要是开展工农运动,所以党内没有军事机构。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以后,我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广州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党开始介入军事斗争。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便于开展黄埔军校的工作和加强对广东地区军事斗争的领导,中共广东区委建  相似文献   

14.
巴人  范梅 《云南国防》2001,(6):23-23
塔利班军事“软件”先天不足。10万名武装人员虽然名义上是在塔利班的领导下,但实际上却分属大大小小的100多个派别,以至于塔利班武装力量迄今为止还没有像样的军事指挥中心、军事通讯枢纽,甚至没有统一的军装和正规的编制,而塔利班真正能直接掌握的核心武装力量大约在3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5.
军事财力思想、军事物力思想、军事人力思想、军事科技思想是毛泽东、邓小平军事经济思想的四个子系统。通过对二者的研究和比较,可以得出两个共同特性:辩证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广博性与务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罗烈文 《国防》2001,(9):18-20
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战时将作为首批动员的武装力量遂行作战任务。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大事,是军队和地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形势所需,任务所迫。 一、摆上重要位置,强化领导责任 要把预备役部队建设摆上  相似文献   

17.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关于"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重要论述,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武装力量遂行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非战争军事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后备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任务,不断提高后备力量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能力,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思考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8.
于杰 《军事史林》2004,(5):4-11
中央军委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军事指挥和军事决策机构",她领导着全国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军委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这两个机构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方面,均承担重要职责。宪法规定,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中央军委"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由于国防动员既涉及国务院领导的国防建设事业,又涉及中央军委领导的全国武装力量,因此,国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动员准备和动员实施工作。"国防动员法也明确规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全国的国防动员工作。"在此基础上,国防动员法第九条分两款对国务院、中央军委共同领导全国国防动员工作的职权作了原则规定。  相似文献   

20.
中央军事委员会即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军事指挥和军事决策机构",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负责党和国家的最高军事决策和军事指挥,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需要,确定军事战略,领导军事建设,是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率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