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抗美援朝战争,因战场地形、战争目的、战争态势、双方综合军力对比等因素,决定了敌在我侧后登陆与我反登陆,乃是双方战略之定势。到战争中期和后期,敌向我东西海岸登陆准备和我两岸的反登陆准备,成为双方统帅部战略决斗的焦点。 1952年秋至 1953年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和第3兵团先后担任朝鲜东海岸反登陆战备任务期间,兵团保卫部策划和实施了一场适用美军远东情报局高级情报组,动摇敌统帅部登陆决心的反情报战。其斗争手段新颖,前所未见,堪称我军军事保卫部门战地反情报战的一个范例。笔者是当年这场特殊斗争的当事…  相似文献   

2.
合同战术与海军战术兵团编成有很大关系.人民海军战术兵团编成演进有一个发展过程,由单兵种战术条件下的辅助性单兵种编队、早期合同战术条件下的简易合成编队、多兵种合同战术条件下的多兵种合成编队,到成熟合同战术条件下的联合机动编队.本文在分析合同战术发展与战术兵团编成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基于战术发展的人民海军战术兵团编成演进历程,并对未来人民海军战术兵团编成发展方向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3.
刘罡  谭鑫 《环球军事》2014,(12):58-60
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志愿军部队运用尖刀战术实施穿插迂回作战的战例比比皆是。但广田反击战,118师邓岳师长一反以小部队穿插的惯例,用一个主力团当尖刀,在并肩作战的两个突击团之间,从正面直插敌纵深50华里,抢占要点、断敌退路。其穿插纵深之远、投入兵力之大、目标路线选择之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尖刀战术别出心裁的运用。关于这一仗,陆军第40集团军的军史里有这样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欲赢得直接支援炮兵营反火力战斗的胜利,则必须了解营长,雷达技师,情报与作战军官等重要人员的职责,以及如何考虑雷达的配置,作战博弈过程,雷达探测区管理,以雷达移动并指令它发射探测的信号等。本文虽然讨论的是对运用不同射击阶段之敌实施的反火力战斗,但其战术,技术和作业程序依然可修订为适用于对采规战术之敌作战。  相似文献   

5.
七亘村之战,是刘伯承军事指挥艺术发挥的经典之战。战争中,刘伯承通过详查敌情、示形于敌等战术,先后两次在七亘村成功伏击日军,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娘子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作战。此战战法运用精妙,将传统兵学文化中"全知料敌""势险节短""虚实相生""因敌制胜"等军事原则演绎得淋漓尽致。七亘村之战,不仅在军事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兵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1949年4月21日,我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渡过长江,国民党江防部队顷刻瓦解,南京政府和江防部队纷纷向南溃退。陈赓率领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向浙赣线挺进,日夜兼程,边追边战,歼灭大批逃敌。5月16日,第4兵团在鹰潭接到刘邓首长的命令:第4兵团一部及兵团机关在敌南逃时,跟踪追击,解放南昌,并实行军事管  相似文献   

7.
伏击是游击战的重要战术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同志从我军实行全民抗战的人民战争实际出发,借鉴我国古代兵法,把伏击战列为游击战的基本战术之一,使这一战法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刘伯承同志指出:游击队的战术,“通常是突然袭击运动或驻止之敌,特别是袭击运动之敌,所谓伏击与急袭者是。伏击又是其中最好的手段,虽对优势敌人也可采用。”(《刘伯承军事文选》第120页。以下引用此书只注页码)又说:“伏击,就是游击队有计划地隐蔽配置于敌人必经道路的一旁或两旁,待敌人通过时,出其不意而突然袭击之。”(第149页)这一战法在抗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机动作战面临空中威胁可能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其遭敌空袭兵器和空袭战术威胁情况,并对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机动作战的各阶段遭敌空袭的威胁进行了探讨。在分析空中威胁时,借助美军主导的近几场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总结了敌攻击战役战术导弹部队机动作战所使用的空袭兵器和空袭战术,以便在抗击敌空袭兵器时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以期为未来防空作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青山南麓某靶场,内蒙古某预备役师组织所属步兵团炮兵与高炮团进行联合战术实弹射击考核,他们以抗击敌机来袭和歼灭机降之敌为战术背景,在高炮和地炮联合作战上做文章,使预备役官兵的实战意识浓了、协作意识强了、处置情况快了,为联合作战训练创出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实弹战术演习是战术训练的最高形式,也是缩短训练与实战差距,提高军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分队协同作战能力的重要途径。最近,我们结合年度军事训练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实际,由师统一组织实施了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首长、机关各带一个加强实兵连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的实弹战术综合演练,取得了较好效  相似文献   

11.
1948年3月,我陈、粟野战军第3、第8纵队和陈、谢集团第4、第9纵队,为掩护刘、邓野战军主力休整和策应西北野战军作战,乘敌裴昌会兵团由豫西西调西安,渭北、潼关、洛阳间兵力空虚之机,发起了洛阳战役。在这次对洛阳古城的攻坚作战中,第3纵队第8师第23团第1营,以顽强的战斗作风,首先突破敌坚固设防的洛阳东门,为攻城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对全役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在3月9日攻城部队袭占洛阳四关、基本肃清外围之敌后,第1营于11日午后奉命担任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个自幼在兵团长大的女孩,我对兵团的一草一木都情有独钟,对我们兵团自己的党刊《当代兵团》自然爱不释手。在《当代兵团》中,我最喜欢"兵团儿女"栏目,她以质朴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兵团儿女的风采:在荒漠中激扬青春,在深山中穿行行医,用勤劳和汗水谱写奉献之歌……如今,"兵团儿女"已经成为我心中的温暖港湾,为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会用实际行动来书写自己作为兵团儿女的故事,奉献自己的青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我军战术后勤现行体制的滞后性和现代战斗方式的变化特点,提出了我军陆军战术后勤体制在层次结构、系统结构上的改革思路,以及建立战术兵团后勤保障实体层、战术部队后勤组织计划层、营后勤保障连半实体层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火箭筒是各国军队普遍装备的一种便携式反装甲武器,主要用于近距离攻击敌坦克、装甲战车、人员运输车和野战工事,也可用来杀伤敌有生目标或完成其他战术任务。火箭筒由于体积小、重量轻、破甲效能高、携带使用方便、造价低廉等特点,自1942年首次在北非战场公开亮相以来,备受世界各国的青睐,在历次战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各国反坦克的重要武器之  相似文献   

15.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2):5
为《当代兵团》欣喜三〇团读者陈青山参加工作以来,每期《兵团建设》我都会细细品读。我总会被杂志里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吸引,并为兵团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骄傲。新年伊始,得知《兵团建设》更名为《当代兵团》,我对《兵团建设》这个老朋友的眷恋之情油然而生。同时,我又为拥有《当代兵团》这个新朋友而欣喜。因为她是《兵团建设》的延续、升华。期盼着《当代兵团》续写精彩,说出更多职工群众心坎儿里的话!  相似文献   

16.
流动战是捻军在后期抗清斗争中产生、并在战争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一种作战样式。 1 865年高楼寨歼灭战是捻军运用流动战创造的最辉煌的军事胜利。捻军运用了盘旋打圈、马步联合、伺机反击、设伏为裹等战术手段 ,达到了疲敌、战敌、耗敌、歼敌的目的 ,把流动战这一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也在战略、战术方面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1949年1月10日,历时65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统一整编,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0军,归第9兵团建制。我所在的第1纵队第3师第9团被编为第20军第60师第180团。我在第2营卫生班工作。4月9日,我第60师一举攻占京杭大运河入口要地三江营,歼敌1个营。同时,我第180团和军警卫营、侦察营攻占新老洲,歼敌近1个营,并击退镇江之敌2个团兵力的反攻。4月17日,我第60师在苏北军区警备旅配合下,攻占永安洲,歼敌1个团。至此,我第20军正面敌桥头堡已经全部扫除,为登陆扬中、强渡夹江打好了基础。22日凌晨,我师按军长刘飞的命…  相似文献   

18.
1943年春,日寇对我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敌人首先在淮南洪泽湖东北一带“扫荡”,尔后突然转移方向,分兵11路,大举进攻淮北,合围新四军驻梁岔的部队。涟水之敌于3月17日凌晨偷渡盐河西犯;灌云、东海之敌于3月17日晚进至高沟、杨口:徐州守敌增援沭阳;淮阴之敌沿淮(阴)沭(阳)公路北犯。敌人企图合击我驻在六塘河两岸的淮海区党政军机关及主力部队。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空接敌战术中机载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装备原理上对其战术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给出了各类分析因素的数学描述,分别建立了雷达发现概率模型、综合信噪比模型、动态RCS模型,以及地杂波强度模型;之后给出了描述分析过程的具体流程.采用两种不同条件下的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了低空接敌战术对降低机载雷达探测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以及实战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48年12月,在平津战役初期,杨得志、罗瑞卿、耿飙率领的华北第二兵团,集中4倍于敌的兵力,将素有“王牌”之称的敌第35军,包围在仅一平方公里的小镇——新保安。就是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一名董存瑞式的英雄,他以连续爆破的拚命精神,炸毁敌铁丝网、雷场、碉堡数十座,为刚刚拉开帷幕的平津战役首战胜利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活着的董存瑞”。他就是河北省平泉县人武部离休老干部,原8纵23旅581团2连6班副班长许学顺。战后,晋察冀军区授予他“独胆爆破英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