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嫦娥二号深空探测突破2000万公里 2月28日10时18分,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成功突破2000万公里,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能力实现新的跃升。目前,嫦娥二号卫星状态良好,各项飞控事件执行正常,正继续向更远的深空飞行。  相似文献   

2.
<正>1月3日10时26分,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漫长飞行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完成了人类太空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的壮举。而让人更加自豪的是地处抚顺市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特能集团华丰公司研发生产的产品在实施"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的任务中表现完美,为我国航空航天深空探测事业再立新功。自2007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  相似文献   

3.
与美丽的神话不同,助嫦娥三号飞天的不是“仙丹”,而是一支支技术过硬、勇攀高峰的嫦娥团队。嫦娥三号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短、涉及单位众多,其开展的每项设计、研制工作都要求人与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高度配合,因此尤为强调团队合作。本文将带您走近嫦娥三号任务中在幕后作出重要贡献的几个典型团队,来感受团队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工业》2014,(4):48-49
工程与宣传,两个世界。工程人与媒体人,两个世界的公民。嫦娥工程,而让我们有了交集。从嫦娥一号时的懵懂远观,到嫦娥二号时的浅尝辄止.再到嫦娥三号时的密切联系,我逐渐了解了工程宣传,看到了媒体人的艰辛付出.懂得了工程与宣传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嫦娥”再度远行,奔赴那谜一样的月宫。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嫦娥三号将不再是在月球上空远眺.而是要在那片广寒宫里安家。嫦娥三号长得什么样.为什么要远赴月宫.在一路上将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将向你撩开它的神秘面纱,为你一一解开这些问号。  相似文献   

6.
2013年12月6日,当世界瞩目的嫦娥三号卫星所载的探测器——玉兔月球车行驶在月球表面.X射线谱仪开始工作时,本刊记者拨通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嫦娥三号卫星粒子激发X谱仪主任设计师王焕玉的电话.向他表示祝贺。他说:“成绩是高能物理所科研团队共同创造的,功劳也是大伙儿的。成功之后自然很兴奋.但后面还有嫦娥四号、五号在等待我们继续攻关。”  相似文献   

7.
<正>"嫦娥二号"探月发射前夕,"嫦娥二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张廷新、副总指挥太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介绍了在卫星研制过程中如何确保进度和质量等问题,畅谈了各自的切身感受。他们深情地说,我们把探月卫星当成自己的宝贝。记者:"嫦娥二号"卫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张廷新:"嫦娥二号"卫星主要有两大功能:验证、探测。验证直接入轨技术、轨道机动技术、X频段的测控技术、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等;在100公里环月轨道对整个月球进行探测,尤其要对"嫦娥三  相似文献   

8.
在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的研制队伍中,有大家熟悉的三朵金花:系统副总指挥谭梅.着陆器分系统副总设计师张煸.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玉花.团队其他人亲切的称她们“煸梅花”。航天系统工作繁重,作为嫦娥三号项目中新研比例最高的探测器系统.工作强度自然更大。  相似文献   

9.
亲眼目睹嫦娥三号任务的顺利进行.川南机械厂的员工们欢欣鼓舞。嫦娥一号、二号、三号,每一次任务的成功都离不开由他们研制生产的火工品。“成功靠的不是奇迹的降临,而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和扎扎实实的精神”.这是川南航天人心中最真实的感触。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14,(11):23-28
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相比,嫦娥五号的结构要复杂得多.由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和返回器等组成。而实施月地返回、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返回、返回器气动外形设计、返回器防热设计、验证半弹道跳跃式再入制导、导航与控制以及轻小型化回收着陆技术等六大技术难点是决定任务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嫦娥二号,承载着中国航天人的光荣与梦想,不断开拓创新试验任务,创造并刷新"中国高度",实现了中国月球及深空探测领域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2012年12月13日,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一个月之际,我国深空探测征程再传佳音——嫦娥二号卫星在距离地球700万公里外的深空,精确实现与图塔蒂斯小行星擦身而过的飞越探测。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如一缕艳阳穿透凛冽的冬日鼓舞着坚守在探月一线的航天人。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12,(3):24-2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透露.计划于2013年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首选月球着陆点为虹湾地区。叶培建委员表示,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有5个.但综合各方面情况.虹湾地区的地势相对平缓.最适合飞行器着陆。叶培建说,嫦娥二号不久前公布了目前世界上已发布的最清晰的月球全图.分辨率达7米。“虹湾地区飞得低,分辨率就更高。”因此,技术人员对该地区的地表状况掌握得比较充分。“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我们的首选着陆点应该是虹湾地区。”叶培建委员说。  相似文献   

13.
在西昌卫星指控站门口有一副对联:“精益求精画壮美航程耀寰宇 众志成城助嫦娥落月震九天”,的确.嫦娥三号任务的背后正是五大系统的精诚合作.完美配合。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前夕,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严俊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全面介绍了"嫦娥二号"科学目标、探月对天文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以及国家天文台所做的工作。他说,"嫦娥二号"是承前启后的,我的工作也一样。问:"嫦娥二号"的科学目标是如何设定的?答:人类探月大致分"探、登、驻"三个阶段。"探"就是对月球进行探测,"登"就是载人登月,"驻"就是在月球建立长期的基地。我们目前进行的是探月的第一阶段工程,分为绕月探测、软着陆探测和采样返回。"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的桥梁,原来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经过适应性改造研制而成,是为"嫦娥三号"提供先行性试验。"嫦娥二号"的科学任务是根据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月3日,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玉兔"二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设计制造的第二个月面巡视探测器).这是月球上的第7辆车.到今年1月3日,"嫦娥"四号落月已满3年.那个远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的"小兔子",也已工作了3年.它累计行程近1公里,再次刷新"在线时长",成为...  相似文献   

16.
3月3日,探月工程总指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兼国家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一行到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检查嫦娥三号探测器研制情况,并对后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陈求发一行检查了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装、测试工作情况.详细了解了探测器的各项工作进展。在听取了探月工程二期探测器系统有关研制情况汇报后,陈求发对研制进展情况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7.
新年伊始,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取得的科技创新成就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焦点。在1月6日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途中刷新了中国高度;在1月10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张存浩、程开甲,都是为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创新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而在国防科工局刚刚发布的2013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中,也处处都闪烁着科技创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正>新看点:"嫦娥二号"卫星在传回落月区高分辨率图像的同时,还将展示太阳能帆板展开、天线展开、发动机点火等卫星在奔月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图像,以及在奔月过程中对地球和月球进行实时成像。"嫦娥二号"是以"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为基础进行研制的,其主要任务是为探月工程二期进行前期工程验证和探测,是二期的"探路者"。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嫦娥二号"卫星将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至近地点高度200公  相似文献   

19.
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本刊记者提前采访了探月工程相关领导和科研人员,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分别介绍了“嫦娥二号”任务相关情况。言谈话语中。寄托了他们对“嫦娥二号”的美好祝愿.也展示了这些托举嫦娥飞天幕后英雄的熠熠风采。  相似文献   

20.
<正>"大家开玩笑说,地面系统是嫦娥最长的长工。"这是"嫦娥二号"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副总指挥刘建忠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讲的一句很风趣的话,但也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工作的艰辛。问:什么是我国月球探测规划的"大三步"、"小三步"?答:我国月球探测规划为"大三步,小三步"。"大三步"是指"探登驻",也就是无人探测、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基地。"小三步"是指目前正在逐步实施的"绕落回"。"绕"就是"嫦娥一号"卫星;"落"是探月二期工程,实际上包括"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回"是三期,自动采样返回,目前正在论证。问:地面应用系统在整个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