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旋转泵式鱼雷发射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由高压气瓶、发射阀、喷射式空气轮机、混流泵组成的一种新型旋转泵式鱼雷发射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的仿真模型,对鱼雷发射过程进行了仿真并对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空气涡轮机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喷射式空气轮机原动机方案。首先,在阐述喷射式空气轮机-泵发射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对整个喷射式空气轮机-泵发射系统的发射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原动机方案可满足潜艇鱼雷发射装置发射指标要求,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所建立的模型及仿真程序可为后续喷射式空气轮机-泵发射系统的总体论证与关键部件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UUV排水量小的特点,提出了结构简单且适用于UUV的一次性橡胶弹性发射器的基本结构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橡胶本构模型等理论建立了考虑橡胶自然老化和应力松弛的橡胶弹力计算模型以及鱼雷的水下发射内弹道数学模型,进行了橡胶弹性发射器水下发射鱼雷的发射过程仿真,并对橡胶材料老化和应力松弛对内弹道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橡胶弹性发射器水下发射轻型鱼雷在原理上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据Jane’s Navy Imernationa1999年2月报道,澳大利亚皇家海军的Adelaide级FFG7导弹护卫舰即将升级。合同价格为10亿澳元(6亿美元)。其中包括舰壳声呐、水雷和障碍物避碰能力、Mar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用于改进的海麻雀)、MK75 76mm火炮、MK92 Mod5反潜鱼雷。雷达包括AN/SPS—55,AN/SPS—49A(V)。  相似文献   

5.
现代潜艇上都装备有鱼雷武器系统。把鱼雷(含水雷和导弹运载器)从码头上装进潜艇耐压体内的鱼雷舱中雷弹存放架的过程叫装载。把放置在雷弹存放架上的鱼雷装到鱼雷发射管中的过程叫装填。现代潜艇装载鱼雷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从鱼雷装载舱口进行。在潜艇指挥台围壳的正前方、鱼雷舱的正上方配置着一个鱼雷装载舱口和鱼雷装载装置。该装载舱口和鱼雷装载装置都安装在潜艇耐压壳体的上部。装载舱口盖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当潜艇备战备航阶段,欲往潜艇装备鱼雷、水雷等武器时,才打开装载舱口盖和调整鱼雷装载装置用起重机吊车将鱼雷放置并固定在鱼雷装载装置(即可旋转式鱼雷存放架)上,随后启动装载装置的动力系统(电动机或油压作动筒)使鱼雷装载装置的鱼雷存放托架和鱼雷舱内的鱼雷托架相对接,形成一个倾斜的鱼雷滑道(与艇体水平面的夹角为25°-40°为宜),然后解开鱼雷的固定带,操纵鱼雷从滑道上缓缓地滑入潜艇鱼雷舱中,此时用鱼雷舱中的电动葫芦  相似文献   

6.
据JDW1999年2月17日报道,澳大利亚防御部队正打算购买新式轻型鱼雷和重型鱼雷,价值可高达8.415亿澳元(5.5亿美元)。 新式反潜战鱼雷将取代或增强目前使用的MK46的各种改型。新式鱼雷将装备一系列平台和护卫舰、直升机和海上巡逻艇。  相似文献   

7.
针对反鱼雷鱼雷(anti-torpedo torpedo, ATT)拦截距离短、机动性要求高的特点,将最优控制和滑模控制相结合,设计了最优滑模导引律,保证拦截过程ATT需用过载相对较小且对于来袭鱼雷的机动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针对ATT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调整姿态的问题,设计了ATT变指令周期控制方式,对ATT和来袭鱼雷的距离进行分段,不同的距离采用不同的指令周期,并利用蒙特卡洛法分析了变指令周期和固定指令周期控制下的ATT拦截弹道特性以及命中概率。仿真结果表明:变指令周期导引对于加速度很小或较大的来袭鱼雷均具有较高的拦截概率,且平均脱靶量较小;对于固定指令周期导引律,无论来袭鱼雷是否机动,均存在较大脱靶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尾流自导鱼雷的制导原理、弹道和自导开机过程,提出了最小开机距离的概念。分析指出了影响尾流自导鱼雷最小开机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设定的鱼雷深度、鱼雷的航行精度和目标运动参数散布等。建立了最小开机距离的计算模型,并在不同攻击态势下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统计分析,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在一定的攻击条件下,不同的设定深度、使用不同的鱼雷速制以及不同的目标运动要素误差、鱼雷航行精度,将使鱼雷的最小开机距离不同,即鱼雷的最小开机距离实际上是关于各种因素的函数。通过最小开机距离可以进一步计算出鱼雷自导开机的最大距离,若在工程中予以实现,将对提高潜艇攻击的隐蔽性和鱼雷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互动地带     
黑龙江一位没留姓名的读者问如何从60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533毫米或400毫米的鱼雷? 鱼雷武器的口径有533毫米(标准型)和324毫米、400毫米等。苏联为对付敌航母而研发了口径600毫米的重型鱼雷。现代的潜用鱼雷发射装置具有的功能在不断地的扩展和增多。潜用鱼雷发射装置的发射管还是潜艇出现事故时艇员逃生的重要通道。现代潜艇根据作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鱼雷卡箍联接结构设计主要采用静强度方法,尚缺乏科学性,将优化技术、可靠性理论和模糊数学有机结构,对鱼雷卡箍联接结构提出基于模糊可靠性的优化设计.以某型鱼雷卡箍联接结构为例,所得结果与常规优化结构进行比较表明,这种方法不但充分考虑了可靠性指标的要求,而且还考虑了有关设计参量所具有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先进性,对提高鱼雷结构设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线导鱼雷     
鱼雷武器已度过了百岁寿诞,百年前的鱼雷尽管外貌与今天相似,但到二次大战结束前,一直是体型较大、浅水反舰的兵器。今日鱼雷已发展成具有反潜与反舰两种用途,大型与小型(英、美称重型与轻型,日本称长鱼雷与短鱼雷)两种尺度的新品种。各国的小型鱼雷主要用于反潜(独联体与瑞典小型鱼雷口径为400毫米,除反潜外,还可装在潜艇艉管自卫反舰,其它各国通行的324毫米口径的小雷均只用于反潜,一般(除瑞典 TP 42及TP 43系列外)不装线导,只用主被动声自导;大型新式鱼雷全是线导加主被动声自导。基本上都是反舰又反潜的两用鱼雷(瑞典的 TP 61系列各型与德国的“海豹”及 SST 4只反舰;“海蛇”只反潜,它们不是两用鱼雷)。大型反潜、反舰两用鱼雷通常装备在潜艇上,少数也可装在驱逐舰与护卫舰的艉部二层甲板上向后发射,瑞典的鱼雷快艇则向前发射。本文着重分析介绍大型线导鱼雷,不包括小型鱼雷。所谓大型,各国通用口径为533毫米,法国有的用550毫米。独联体已有直径650毫米鱼雷,美国 SSN 21“海狼”级核潜艇的发射管口径为762毫米。这种特大口径者不妨称之为巨型鱼雷,它们虽代表大型鱼雷发展的新动向,但不是线导鱼雷,故不在本文介绍之内。  相似文献   

12.
反鱼雷作战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攻击鱼雷(或鱼雷齐射)实现它的使命。为此,本文介绍的基本解决办法是迫使鱼雷跟踪一条使它尽可能远离舰艇的航线,从而耗尽鱼雷的续航时间(软杀伤)。 为达此目的,受威胁的舰艇要进行规避机动,并在预警方向上,按照符合一定最佳策略的时间和模式发射诱饵和干扰。 各种研究已引出一个方案,它包括有三个主要子系统的自适应模块化系统: 鱼雷报警子系统:它的功能是提供自动预警。 反鱼雷综合和反应子系统:它根据一定的策略和鱼雷报警信号,推敲舰艇机动建议和诱饵和干扰发射机的部署。该模块包括处理设备(报警、环境、工作配置)。 反鱼雷干扰子系统:它的功能是欺骗或干扰鱼雷或者使鱼雷失效(将来系统发展)。 在提供的基本解决办法中,该子系统包括诱饵/干扰发射机系统、运载火箭、火箭和发射平台间的接口和部署系统。 本文将重点叙述作战系统的一般概念和功能,不涉及有关报警系统和干扰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13.
改进制导方式,实现精确制导采用综合制导方式远程鱼雷将采用综合制导方式,在远、中、近距离上分别采用光纤线导、精确惯导、拖曳基阵、尾流自导以及声自导,实现鱼雷全航程的精确制导。目前,较为先进的重型鱼雷(甚至有些轻型鱼雷)均装备了线导系统。发射舰艇和监控飞机可以利用线导系统对鱼雷实施可靠的导引和人工干预,缩短鱼  相似文献   

14.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装备的垂直导弹发射系统(VLS)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导弹发射系统。至今为,z该系统已经发射超过3000发各式导弹,成功率达到99.6%,而且它参加了美国发动的多次战争,经受住了实战的检验。目前西方多个国家将VLS系统作为战舰的主力装备。图为“阿利·伯克”号导弹驱逐舰(DDG-51)前甲板上的Mk41 ModO型VLS系统进行射击训练。  相似文献   

15.
新型鱼雷武器系统现代鱼雷还可以是水雷和鱼雷的有机结合。水雷具有攻防结合、待机隐蔽、打击突然、威胁持久和难于扫除等特点,是一种威慑力极强的水中兵器。但它被动待机、作战半径小、机动性能差、缺乏主动攻击能力;而鱼雷的控制区域大、机动性强、破坏力大、攻击隐蔽突然,是一种高效的攻击武器。将水雷和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海军易洛魁人级导弹驱逐舰,标准排水量4700吨,满载排水量5100吨,全长129.8米,宽15.2米,吃水4.7米,采用全燃联合动力装置,功率62700马力,最大航速27节,续航力15节时为4500海里。装备单管76毫米炮1门,MK41导弹垂直发射系统1座,密集阵近防炮1门,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舰员292人。  相似文献   

17.
线导鱼雷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是反潜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二战以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和正在研制的鱼雷有几十种型号,包括热动力鱼雷、电动力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等。潜艇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水下环境的日趋复杂,使得各国对鱼雷制导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导鱼雷使用导线或光纤将发射平台和鱼雷连接起来,使发射平台的火控系统与雷上的装置组成回路,用以对鱼雷进行遥控,引导鱼雷接近、  相似文献   

18.
蜀雕鹏 《环球军事》2011,(23):40-42
欧洲(不含俄罗斯)除了能独立研制先进重型鱼雷外,还能研制可搭载更多平台的先进轻型鱼雷,在世界轻型鱼雷市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国际鱼雷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欧洲的现役轻型鱼雷。  相似文献   

19.
鱼雷是海军重要的反潜、反舰水中兵器,鱼雷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各国海军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鱼雷的推进动力形式主要有热动力和电动力两大类。电动鱼雷的能源是动力电池,为了提高电动鱼雷的整体战术技术性能,当今世界上具有先进技  相似文献   

20.
鱼雷主动声自导寻的信号是潜艇探测来袭鱼雷的主要信息源之一,主动声自导开机时机是鱼雷发射时需要设定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鱼雷攻击的隐蔽性。通过分析双速制鱼雷辐射噪声对潜艇鱼雷报警距离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双速制鱼雷直航搜索阶段的变速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鱼雷主动声自导开机时机解算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高效,结论详实可信,对双速制鱼雷发射诸元解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