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潜艇自航发射鱼雷可以降低发射过程的辐射噪声,有利于提高发射艇的安全性。通过分析自航发射需具备的基本条件、现有533mm口径潜艇鱼雷发射管实现自航发射的可能性、后端补水的自航发射、有动力后端补水的自航发射等几个问题,得出了533mm口径的潜艇鱼雷发射管不可能实现自航发射的结论。另外,对降低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出管速度给鱼雷和发射艇带来的风险作了分析,得出了为保证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安全不能随意降低鱼雷出管速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3月12日凌晨,为了回应美韩13日起上演的“自由护盾”大规模战争演习,朝鲜出动著名的“8.24英雄舰”(外界称为“新浦”级)潜艇在其东部景浦湾水域发射了2枚战略巡航导弹。这是朝鲜潜艇部队首次证明他们具备发射潜射巡航导弹的能力。与潜地弹道导弹(对潜艇改装的技术要求很高)相比,潜射巡航导弹可以从朝鲜潜艇普遍装备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适装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线导鱼雷     
鱼雷武器已度过了百岁寿诞,百年前的鱼雷尽管外貌与今天相似,但到二次大战结束前,一直是体型较大、浅水反舰的兵器。今日鱼雷已发展成具有反潜与反舰两种用途,大型与小型(英、美称重型与轻型,日本称长鱼雷与短鱼雷)两种尺度的新品种。各国的小型鱼雷主要用于反潜(独联体与瑞典小型鱼雷口径为400毫米,除反潜外,还可装在潜艇艉管自卫反舰,其它各国通行的324毫米口径的小雷均只用于反潜,一般(除瑞典 TP 42及TP 43系列外)不装线导,只用主被动声自导;大型新式鱼雷全是线导加主被动声自导。基本上都是反舰又反潜的两用鱼雷(瑞典的 TP 61系列各型与德国的“海豹”及 SST 4只反舰;“海蛇”只反潜,它们不是两用鱼雷)。大型反潜、反舰两用鱼雷通常装备在潜艇上,少数也可装在驱逐舰与护卫舰的艉部二层甲板上向后发射,瑞典的鱼雷快艇则向前发射。本文着重分析介绍大型线导鱼雷,不包括小型鱼雷。所谓大型,各国通用口径为533毫米,法国有的用550毫米。独联体已有直径650毫米鱼雷,美国 SSN 21“海狼”级核潜艇的发射管口径为762毫米。这种特大口径者不妨称之为巨型鱼雷,它们虽代表大型鱼雷发展的新动向,但不是线导鱼雷,故不在本文介绍之内。  相似文献   

4.
“33”型潜艇是原苏联50年代后期开始建造的一种采用常规动力的中型鱼雷政击潜艇。艇体呈流线型.艇的中部设有指挥台,上面布置着潜望镜.通气管和侦察仪、定向仪、雷达.发极天线等升降装置.艇首都,上面设通訉声纳导流罩,下面设有综合声纳导流罩,在中间装有六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尾部设有稳定冀、垂直舵,同时装有两具发射管。  相似文献   

5.
2005年11月3日,由德国HDW公司生产的南非海军最新型潜艇S-101号建成。它是德国209型潜艇最新的出口型号1400M型。该级潜艇水下排水量1594吨,全长62米,采用柴电混合动力,单轴输出,功率3.7兆瓦,水下最大速度 21.5节,装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这是第一次公布该艇内部的照片。  相似文献   

6.
##正##重型鱼雷一般指口径533毫米及以上的反潜、反舰两用鱼雷。根据制导方式,现代的重型鱼雷可分为线导、声自导、尾流自导三种主要流派,在综合作战性能方面,线导鱼雷与后两种鱼雷相比有较大的优势,是当今重型鱼雷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美国的“鹦鹉螺”号 该艇于1954年1月21日在格罗顿通用动力公司电气船分公司下水,标准排水量为3764吨,满载排水量为4040吨。艇长97.4米、宽8.4米,吃水6.7米,航速18/20节(水面/水下)。该艇艏部装有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动力装置为一台S2W加压冷却水反应堆。1980年3月3日,该潜艇退出现役,随后被运往美国海军学院作为历史文物保存。  相似文献   

8.
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美国的“鹦鹉螺”号 该艇于1954年1月21日在格罗顿通用动力公司电气船分公司下水,标准排水量为3764吨,满载排水量为4040吨。艇长97.4米、宽8.4米,吃水6.7米,航速18/20节(水面/水下)。该艇艏部装有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动力装置为一台S2W加压冷却水反应堆。1980  相似文献   

9.
现代潜艇上都装备有鱼雷武器系统。把鱼雷(含水雷和导弹运载器)从码头上装进潜艇耐压体内的鱼雷舱中雷弹存放架的过程叫装载。把放置在雷弹存放架上的鱼雷装到鱼雷发射管中的过程叫装填。现代潜艇装载鱼雷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从鱼雷装载舱口进行。在潜艇指挥台围壳的正前方、鱼雷舱的正上方配置着一个鱼雷装载舱口和鱼雷装载装置。该装载舱口和鱼雷装载装置都安装在潜艇耐压壳体的上部。装载舱口盖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当潜艇备战备航阶段,欲往潜艇装备鱼雷、水雷等武器时,才打开装载舱口盖和调整鱼雷装载装置用起重机吊车将鱼雷放置并固定在鱼雷装载装置(即可旋转式鱼雷存放架)上,随后启动装载装置的动力系统(电动机或油压作动筒)使鱼雷装载装置的鱼雷存放托架和鱼雷舱内的鱼雷托架相对接,形成一个倾斜的鱼雷滑道(与艇体水平面的夹角为25°-40°为宜),然后解开鱼雷的固定带,操纵鱼雷从滑道上缓缓地滑入潜艇鱼雷舱中,此时用鱼雷舱中的电动葫芦  相似文献   

10.
正横布置的潜艇发射装置在发射鱼雷诱饵时,有可能与发射艇的尾部相碰撞,分析了诱饵在发射管内的运动,建立了诱饵发射后在脱离发射管阶段及在初始弹道阶段的弹道数学模型,并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分析了不安全的内因,提出了为了保证诱饵发射的安全,应合理确定发射时的艇速、诱饵出管速度、合理选择舵角和操舵方式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常规动力潜艇与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被认为是主要的攻势布雷运载平台,并可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敌海军基地和敌潜艇巡逻海域布雷。世界各国海军早已将潜艇鱼雷发射管布放水雷纳入装备系列,但在执行布雷任务时,严重地影响鱼雷攻击能力。为了解决水雷同鱼雷在潜艇上的诸多矛盾,近年国外竞相开发了潜艇外挂布雷装置,有效地增加了潜艇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种提高正横布置潜艇发射装置发射安全性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横布置的潜艇发射装置在发射鱼雷诱饵时,由于受潜艇航行带来的水流作用力的影响,鱼雷诱饵出管后将向潜艇的尾部方向回转,如果潜艇发射鱼雷诱饵时的航速较高,则这种回转将十分严重,有可能与发射艇的尾部相碰撞,这将给发射艇及鱼雷诱饵带来安全性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鱼雷诱饵发射装置在艇上作向前倾斜的斜置式布置结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此种布置方式可以削弱鱼雷诱饵出管以后的回转趋势,从而可以避免较高航速时鱼雷诱饵与发射艇的回转碰撞.  相似文献   

13.
咨询园地     
广西读者邓某来信询问前苏联“别佳”级护卫舰的性能?“别佳”级护卫舰的标准排水量950吨,满载排水量1180吨,舰长81.8米,舰宽9.1米,吃水2.9米,航速32节,10节航速航行时。续航力4870海里。人员编制98人。舰上装有2座双联装76毫米炮,1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 SAET-60型鱼雷,主/被动寻的,射程15千  相似文献   

14.
周义 《当代海军》2001,(7):31-33
鱼雷自19世纪60年代问世、20世纪初用于实战以来,就一直在反潜、反舰作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鱼雷一般按轻、重两个系列分类。轻型鱼雷的直径一般小于450毫米,适用于水面舰艇和飞机空投发射:重型鱼雷的直径一般为533毫米,适用于舰艇和潜艇管装发射;超重型鱼雷的直径可达650毫米以上,世界上只有俄罗斯装备。目前世界上装备使用鱼雷的国家很多,但只有美、俄、英、法、德、意、日、瑞典、中国等几个国家能够自行研制和生产。  相似文献   

15.
SMDM自航沉底水雷是介于水雷和鱼雷之间的一种水雷。它由现有的533毫米或650毫米鱼雷增加一个硬件而成。用于不适合潜艇布雷或有强大反潜兵力地区的潜艇布设。Ⅰ型鱼雷式水雷是把鱼雷的推进部分与含有2个通道音响和磁性爆炸装置的水雷新模块结合在一起。Ⅱ型鱼雷式水雷较简单。它将2个通道的音响和磁性爆炸装置直接装在现有鱼雷的雷头内。 SMDM自航沉底水雷通过潜艇的鱼雷管发射,航速为70节。布雷深度可从4~8米到100~150米。当到达布设地点后,此雷即自行沉入海底,成为沉底水雷。Ⅰ型的有效寿命为6个月;Ⅱ型的有效寿命为1年。  相似文献   

16.
从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角度考虑,把潜艇的鱼雷攻击过程分为鱼雷隐蔽航行段、鱼雷暴露航行段两部分.以水面舰艇编队受到潜艇自导鱼雷隐蔽攻击为想定,研究来袭鱼雷的各种征候,推导出潜艇发射鱼雷时的初始方位和初始距离.对潜艇发射鱼雷后的战术行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舰载机搜潜区域,并推出理想状态下的舰载机搜潜发现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孙柱国,研究员,1937年出生在河南省巩县,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三系(现为航海工程学院),参加了我国第一型常规潜艇和核潜艇鱼雷发射装置的研制工作,是我国首型测绘仿制鱼雷发射装置的产品负责人(总设计师),曾任第705 研究所所长,是我国鱼雷发射装置研制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18.
潜艇武器发射装置一般都布置在舱内,如导弹武器发射装置一般布置在专门设置的导弹舱内,鱼雷武器发射装置一般都布置在潜艇首舱或尾舱。武器发射装置布置在舱内的主要优点是操作及维护保养比较方便,发射装置所处的环境比较好。但是它主要的缺点是:占用  相似文献   

19.
发射开关是潜艇鱼雷发射装置发射鱼雷时控制鱼雷出管速度的关键部件。目前,各型潜艇鱼雷发射装置的发射开关在艇上进行调整极为困难,使调整工作成了技术保障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介绍的研究成果,对原发射开关的调节杆结构进行了巧妙的改进,左不废弃原调节杆和对结构只作很小改动的情况下,成功而圆满地解决了原发射开关的棘手问题,使调整工作的工效提高了20~30倍。  相似文献   

20.
现代潜射鱼雷多为线导+声自导鱼雷,其导引方式中蕴含有丰富的潜艇位置信息。首先,从线导鱼雷现在方位导引法的弹道特征和导引机制入手,详细分析了潜艇分布区域的确定原理、构建了区域计算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模型通用性的探讨,证明了这一反潜区域判定方法具有典型战术特征。其次,根据仿真检验,定量分析了线导鱼雷方位线中蕴含潜艇位置的偏差量。研究表明,根据线导鱼雷弹道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潜艇分布方位,这对反潜兵力的对潜反击作战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