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10,(10):66-66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中航工业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承担着机载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技术研究、机载核心分系统和相关产品开发、无线电通信导航和无人机测控技术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是集科研、生产、服务.经营一体化的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通信系统是航空无线电电子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战环境下对其作战效能进行有效评估尤为重要。结合航空无线电通信系统自身的特点,在ADC模型的基础上对单个电台进行了效能评估,基于AHP模型对整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建立了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对无线电通信系统效能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和评估。整个评估过程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计算,通过实例得出了较好的评估结果,对航空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报》2000年6月12日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样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我军年仅35岁的于全研究员研制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智能无线电通信平台——“军用软件无线电网关”电台,成功实现了我军不同频段、不同体制电台间的五连互通,从根本上解决了三军协同通信的难题。文中提到了一个崭新的技术概念:“软件无线电”。  相似文献   

4.
79.电子战的基本手段是什么? 目前,电子战的基本手段主要有三种,即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摧毁属于电子进攻,反电子侦察、反电子干扰和反摧毁属于电子防御。 电子侦察,就是使用各种电子设备获取敌方的军事情报。例如,使用无线电接收设备侦收敌方无线电通信,使用无线电测向设备测出敌方无线电发射台的配置地点,通过分析、识别,获取敌方军事情报。反  相似文献   

5.
自从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人工的方法产生了无线电波,并在另一个地方接收到了它,人类的通信就进入了无线电时代。无线电波总是以一定的频率传播的,只要有两个相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空间出现,接收这一无线电波的收讯机就会同时收到两种无线电讯号而使真正有用的讯号模糊不清,于是,就出现了敌我双方利用无线电信波干扰对方和保护己方无线电通讯的电子斗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俄国巡洋舰“绿宝石”号和驱逐舰“响亮”号对日本舰艇的无线电通信施放无线电干扰,从而拉开了历史上电子战的序幕。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东北后备军》2005,(3):25-25
军用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军用电子装备。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照射目标并接收其回波,由此来发现目标并测定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及其它特性。美国在1936年1月研制出可探测40公里外飞机的脉冲雷达;德国在1935年9月制造出可探测19公里外海岸和8公里外舰船的船用雷达;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简称上电所)始建于1957年,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长期从事军民机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技术研究。承担座舱显示控制、航空电子核心处理、信息综合处理、无人机一体化控制以及航空无线电通信导航等设备、系统的研制与服务,为海陆空等军兵种和国产民用飞机提供先进的航空电子装备,是集科研、生产、服务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上电所拥有航空电子综合技术系统重点实验室,具备航空电子系统的自主研发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子学会首届电子系统工程研讨会于1985年11月19日至22日在我院举行。会议由总参通信部和电子工业部雷达工业管理局联合主办,并由总参61所、电子工业部28所和我院承办会务工作,来自全国34个单位的8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总参通信部指挥自动化局局长吴哲主持。我国电子系统工程最早的项目主持人之一、中国电子学会理事冯世璋致开幕词。他回顾了历史,缅怀已故电子工业部部长王铮同志在领导我国电子系统工程事业中的功绩,提出了会议的任务。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李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战争中的软武器在电子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大多是无线电电子装备,叫做软武器。软武器是一种非杀伤性武器,根据其用途可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侦察型可以用它来测定敌人雷达、通信等无线电装备所处的位置、设备的类型和这种装备的技术参数,同时,可以从它发出的电磁波...  相似文献   

10.
军事纵横     
电子对抗飞机 电子对抗飞机是专门用于对敌方雷达、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子制导系统等实施侦察、干扰或袭击的飞机的总称。分为电子侦察飞机、电子干扰飞机和反雷达飞机等。 电子侦察飞机。它通过对电磁信号的侦收、识别、定位、分析和录取。获取有关情报。装有宽频带的电子侦察系统。其基本工作程序是:侦察系统收到信号后,测出信号源的方位和技术参数,显示在显示器上,同时加以录取;必要时,用数据传输系统适时地将数据传送给己方指挥中心或作战部队。 电子干扰飞机。它专门用以对敌方防空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俄罗斯空军所属的无线电技术部队拟于2012年中期装备“天空M”型地空雷达。该型雷达是老式传统“天空”雷达(目前已濒临淘汰)的衍生型,系中高空探测机动式车载雷达,可适用于俄罗斯的多个军种,目前已经通过国家审核。较之先前的地空雷达系统,该型雷达的最大特点就是可用于在复杂且受到干扰的条件下来监视小型超音速机动目标。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频谱管理采用固定频谱分配策略,频谱资源被分配给固定的授权用户,从而造成了频谱资源的浪费。认知无线电技术是一种智能无线电通信技术,它能够大幅度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有效解决目前的频谱资源匮乏问题。因此,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出现必将对现有的频谱管理策略产生一定的影响。文中主要介绍了认知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和频谱管理技术,并对认知无线电下的频谱管理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短讯     
据Electronic、Defence杂志1998年12月报道,Amherst System公司研制出作战电磁环境模拟器(CEESIM)该模拟器对各种环路中的、单独的和操作手在环路中应用提供实时仿真。CEESIM可用于测试大量的电子战系统,如电子支援措施,和电子情报接收机、雷达预警接收机、电子对抗系统、拖曳雷达假目标和综合电子作战(EC)装置。EC测试过程的每一步的CEESIM的可应用性包括威胁建模、情景生成、预测试分析、EC环境生成、系统测试下的仿真和试验后分析。  相似文献   

14.
舰船电子战随海上威胁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现代海战已经是一场电子战贯穿始终的电子高技术战争……众所周知,现代海军的武器装备广泛采用着多种多样的电子设备,如雷达、无线电通信、水声、红外和激光等。毋庸置疑,这些电子设备对提高海军舰船和飞机的作战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有矛必有盾,武器装备现  相似文献   

15.
自从在战争中使用无线电通信以后,通信联络迅速、准确的目的是达到了,可是无线泄密问题随之而来,泄密与反泄密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到了近代,世界各国军队为了防止敌方破译无线电密码,纷纷研制出了投资规模达上千万元的防破译设备,其代价极为高昂。但是,谁曾料想到,早在无线电用于战争的初期,就有人用一种十分简单廉价而又奇特的密码解决了反破译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烽火四起后,美军发往各野战前线的密令和密码经常被狡猾的德军破译,使美军的行动企图常常难以实现,有时还要遭受很大的损失。对此,美军恼火极了。后来,美军中一个叫霍尔涅尔的  相似文献   

16.
二战中,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组成了轴心国同盟。根据盟约,三国之间要进行军事技术的相互援助。但由于日本处于东北亚,与德意之间隔着中国、苏联两大战区,除了无线电通信外,双方难以联络。而当时的远程无线电技术落后,保密性又差,既无法传输机密技术图纸,又无法保证中途不被盟国无数的监听电台截获,这使日本—直无法从德国获取自己最需要的航空发动机、雷达、声呐等技术装备。尽管意大利曾派远程飞机侥幸穿越中亚抵达日本,并顺利返回。  相似文献   

17.
2000年伊始,当人类进入新千年之际,作为我军历史最悠久的刊物之一———《通信战士》杂志也走过了60年的光辉路程。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词贺该杂志创刊60周年:“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通信发展。”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也为该刊题词:“宣传通信建设新成就,展示通信官兵新风貌。”王诤创办《通信战士》杂志王诤同志是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建人之一,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在延安曾高度评价他是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他也是我军无线电、有线电科技教育的元老,机电工业的开拓者。建国后,曾任中央军委通信部部长、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  相似文献   

18.
雷达、声纳等军事电子探测装备正在发展其硬件平台的标准化与通用化技术.硬件平台的计算机化为装备软件化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造成了装备软件危机.分析软件无线电概念与技术发展动态,由此启迪电子探测装备的软件化内涵,指出克服软件危机的软件架构标准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电子战,也称电子对抗,是敌对双方利用电子装备和器材所进行的电磁斗争。它产生于20世纪初,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它一直是被作为战斗保障措施来运用的。直到60年代以后,才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作战手段和作战形式,以至最终冲出原有的战术战役范畴而上升到战略层次,成为现代战争的先导并贯穿战争全过程。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初步运用,开辟了战场对抗的新渠道自从无线电通信在战争中使用之后,电子战便应运而生。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电子战仅限于“战斗范围的零散的”无线电通信对抗,其主要形式有电子干扰、电子侦听、电子诱骗等,尽管当时  相似文献   

20.
机载雷达是飞机上各种雷达的总称,主要用于控制机载武器,实施空中警戒、侦察,保障精确的飞行和飞行安全等,它是现代军用飞机的重要技术装备。目前,大多数机载雷达都是军用机载雷达。 世界上第一台机载雷达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当时,英国为了对付德国的潜水艇,自1935年开始研制雷达,1937年7月进行了首次雷达空中试验,观察海面军舰并协助航行与着陆。1938年,英国研制出最早的机载对海搜索雷达ASV Mark Ⅱ,同时还研制了AI型机载截击雷达。1940年2月,英国研制成功频率为3吉赫、功率为一千瓦的多腔磁控管,使机载雷达进入了微波时代。随后,英国和美国研制出H2S型(100毫米)、H2X(30毫米)微波轰炸雷达,并于1942~1943年先后将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