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并测定其位置、速度和其他特征的电子设备。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已经发现电磁波被物体反射的现象。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探测飞机的脉冲雷达。1935年9月,英国研制出第一部雷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得到迅速发展,并屡建奇功。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雷达的性能不断提高,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雷达按技术体制可分为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圆锥扫描雷达、单脉冲雷达、动目标显示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脉冲压缩雷达、频率捷变雷达、三坐标雷达、相控阵雷达、合成孔径雷达、超视距雷达和多基地雷达等。按作战任务的不同,可分为警戒与引导雷达、武器控制雷达、侦察雷达、航行保障雷达、气象观测雷达等。雷达还可按运载方式、工作波段和接受目标信号能源的性质来分类。军用雷达的涉及面很广,技术发展很快。本专题仅介绍3个侧面:我国自行研制的警戒雷达、使飞行器能够具备高分辨力的合成孔径雷达以及蓬勃发展的军用相控阵雷达。  相似文献   

2.
BAL-607(ST-312)型战场侦察雷达是全天候、高机动、轻小型化的中程战场侦察雷达,1992年设计定型。该雷达采用准相参多普勒脉冲体制,能从强地杂波干扰中精确探测、识别和定位地面运动目标和低空飞行目标,如单兵(探测距离>15公里)、轻型车辆(探测距离>26公里)、重型车辆(探测距离>40公里)和直升机(探测距离>35公里),适用于野外作战。  相似文献   

3.
雷达号称千里眼,它利用电磁波来观察目标和测量目标的距离,可以及时发现对方的飞机和导弹。现代战争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雷达和其他电子、光电子探测设备,雷达是敌对双方电子战中激烈对抗的焦点之一。因此,反雷达导弹和反导弹雷达也就在激烈的角逐中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雷达技术     
连续波雷达(continuous-wave radar)发射连续、等幅电磁波探测活动目标的雷达。按发射信号的形式分,有非调制单频或多频连续波雷达和调频连续波雷达。单频连续波雷达能对目标测速,但不能测距。多频连续波雷达能测距,并能分辨固定目标与活动目标。调频连续波雷达能测  相似文献   

5.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速度和其他特性的军用电子装备,具有发现目标距离远,测定目标坐标速度快,能全天候使用等特点,在警戒、引导、武器控制、侦察、航行保障、气象观测、敌我识别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并形成了未来真技术战场的“千里眼”家族。  相似文献   

6.
无源雷达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在一般情况下提到的雷达,指的是有源雷达。这是一种自身定向辐射出电磁脉冲照射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跟踪的传统雷达。有源雷达发射的电磁信号会被敌方发现、定位,暴露自己、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人们开始研究自身不辐射电磁波的新体制雷达。这种借助非协同外部辐射源进行探测和定位的被动式雷达,就是无源雷达。  相似文献   

7.
基于PJ模型的雷达探测距离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波在近海面大气中传播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蒸发波导条件下,电磁波的传播路径会被显著改变,使雷达的探测距离增大形成超视距探测.给出了PJ模型的计算公式,同时叙述了基于PJ蒸发波导模型对雷达探测距离进行预测的流程,并且运用X波段雷达与海上目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预测方法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8.
针对隐身飞机突防飞行规划,分析了隐身飞机对警戒雷达网突防过程问题特性,建立了雷达探测模型与组网警戒雷达信息融合模型;综合考虑隐身飞机的隐身能力、预警时间和燃料消耗将隐身飞机低可探测性轨迹规划问题形式化为一个复杂多目标非线性连续时间最优控制问题;并提出基于伪谱法的低可探测性轨迹规划方法。仿真实验实现了在组网警戒雷达下隐身飞机的低可探测性突防轨迹规划,证明了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海上编队一体化训练模拟系统兵力服务器战场观察预警模拟的需求,克服以往对多雷达平台探测与信息融合仿真度不高的不足,构建了雷达探测仿真模块.设计实现了雷达目标分辨算法、雷达目标探测误差拟合算法和多雷达平台对多目标探测数据的信息融合方法,并具体阐述了该雷达探测模块的主要仿真函数和数据流程.经在某海上编队训练模拟系统上的兵力服务器联邦成员中仿真实现,证明可比较准确地模拟海战场多雷达平台的观察探测和战场信息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
自80年代以来,军用毫米波技术受到世界各国军方的极大重视,并且得到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微波波段和光波波段的对抗不断激化.更促进了毫米波技术的发展,毫米波有可能成为21世纪战场重要的电磁频谱。雷达是毫米波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军用雷达界关注毫米波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电子战接收机系统和电子支援措施(ESM)几乎都不能探测到毫米波威胁;现有的防厘米波、分米波雷达探测的隐身技术的发展也迫切要求扩展雷达的工作频段,以满足探测隐身武器的需要。毫米波雷达比普通  相似文献   

11.
<正>四川九洲防控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各类型低空超低空目标探测及近程防御系统构建,低空安全、公共安全及相关防务系统的技术产品开发、系统集成、技术服务等业务,是四川首家专业从事无人机防控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军民融合企业,长期专注于低空超低空探测及近程防御领域技术研究,是多型军用低空探测雷达和低空近程防御系统总师单位。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目标的散射中心模型,对宽带雷达做了多种检测实验,并与窄带雷达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时,窄带雷达的探测性能优于宽带雷达;而信噪比较高时,宽带雷达则具有更好的探测性能;宽带全匹配滤波器则具有理论上最优的检测性能。考虑到目标的先验信息不易获取,宽带雷达的探测性能将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13.
天波超视距雷达为了适应电离层不同高度是把电磁波折射到预定的探测空域,通常工作在(5-30)MHz的宽阔域范围。探测距离远达(800-3500)km的小雷达截面目标,发射平均功率常达几百千瓦,早期使用脉冲体制,现今多用连续波体制以获得更大的平均功率。采用连续波体制时要隔离发射天线信号对接收系统的泄漏,发射和接收天线一般要离开近百km。  相似文献   

14.
定量分析了隐身目标的双基地雷达散射截面积模型,结合双基地雷达的探测判决条件,运用空间区域划分的方法对隐身目标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建立了理想条件下双基地雷达平面上隐身目标的探测模型,计算并给出不同条件下双基地雷达探测范围与基线的仿真关系图;仿真分析的结果对优化双基地雷达的战术配置以及雷达组网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战机的主要探测系统是机载火控雷达,这是一种主动探测设备,但其主动发射的电磁波,则会暴露自己的行踪,甚至因此成为敌人的目标,危及战机本身。特别是随着具备高雷达隐身性的五代机的出现,机载火控雷达的探测效果大打折扣。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呢?人们想到了早已存在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红外搜索跟  相似文献   

16.
对海监视是雷达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为定量分析对海雷达网的探测效能,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雷达网探测威力进行了直观显示和遮挡建模;对视距附近舰船目标和海杂波的雷达反射截面积进行了分析和建模,并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对海探测效能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标准大气传播时,对海探测效能主要受到雷达天线架高和海杂波的影响,海杂波主要影响小目标探测;当存在波导现象时,对海探测效能必须考虑超视距的影响。仿真结论和雷达网实际对海探测结果相一致,可用于作战模拟和新战法研究。  相似文献   

17.
"标准"反辐射导弹所谓反辐射导弹(又称反雷达导弹),系指可直接摧毁敌方雷达辐射源的一种机载进攻性武器,它利用敌方雷达辐射的电磁波进行导引,从而搜捕、跟踪并摧毁目标,其作战对象主要是目标指示雷达、地面防空系统雷达(包括地空导弹制导雷达、高炮瞄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2002,(1):81-81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准确的术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术”。任何武器装备.在一定的光照下都会“原形毕露”,在运动和使用过程中,会发出热、声、光或电磁波等表明其特征的信号。例如.雷达和通信设备工作时会发出电磁波,表面会反射电磁波,运转中的发动机和其他发热部件会辐射红外线。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发挥相控阵雷达探测波束的方向性和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空间分集增益和结构增益在目标定位上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MIMO数字阵列雷达模型并对其多目标定位方法、搜索复杂度和分辨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分布式MIMO数字阵列雷达的观测模型;依据最大似然估计给出了目标定位的搜索方法并计算了搜索复杂度;并利用模糊函数对分布式MIMO数字阵列雷达的分辨力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分布式MIMO雷达相比,分布式MIMO数字阵列雷达子阵波束的方向性可以降低目标定位时的搜索复杂度,缩小距离和角度联合模糊带的长度;与常规相控阵雷达相比,分布式MIMO数字阵列雷达的结构增益可提高目标分辨力。  相似文献   

20.
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击落了一架美军F-117A隐身战斗机,打破了“夜鹰”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消息立即引起全世界军事专家的广泛关注,到底是谁发现7F-117A?众说纷究中,人们将目光聚焦在捷克研制和生产塔玛拉无源探测系统——一种无源雷达。无源雷达与的有源雷达的最大区别在于,无源雷达本身不发射电磁波,而是依靠被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来发现和跟踪目标,着目标不辐射电磁波,天源雷达就无法发现目标。60年代初,捷克人弗·佩赫发明了一种无源雷达,其目的是用来对付反雷达导弹(即反辐射导弹)。第一代无源雷达取名为科帕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